套袋
2、果穗。 套上果穗后使果柄置于袋的开口基部(勿将叶片和枝条装入袋子内),然后从袋口两侧依次按“折扇”方式叠袋口,用捆扎丝扎紧袋口于折叠处。 不要将捆扎丝缠在果柄上,套袋时用力方向要始终向上,以免拉掉幼穗。 用力宜轻,尽量不碰触幼穗,袋口也要扎紧,以免害虫爬入袋内危害果穗和防止纸袋被风吹落。 另外,树冠上部及骨干枝背上裸露果实应少套,以避免日灼的发生。 葡萄园每亩平均套袋数量为 1600 个左右
2、期以前约天时开始,金冠苹果在采收前可不必除袋。 除袋具体时间:对于双层袋,外层袋和内层袋除袋的具体时间,均宜在上午时以后至下午时之前进行。 对于单层袋,宜于上午时后至下午时前将单层袋纵向撕开数条,约天后再除去袋子。 三、摘叶摘除影响果实受光的叶片,能增加着色指数以上。 一般从采收前一个月开始,分次进行。 第一次是摘除果梗部位直接影响果实着色的叶片,第次是摘除果实周围厘米的叶片
2、药,应早施 35 天,以利充分发挥药效;保护性杀菌剂应在病菌侵染前施药,内吸性杀菌剂应于发病初期施药。 3、准确用药:一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的用量和使用浓度用药,二要选择正确的施药方法,如用熏蒸法或注射法防治天牛、吉丁虫等蛀干害虫;三要提高施药质量。 喷洒药液时要保持均衡的压力,喷头离果树叶片 以上,以保证雾化效果。 喷雾要均匀周到,从上到下,由内到外,叶片正背面都要喷到药液,不能漏喷
2、创下优良安全的生存空间。 剔除畸形果、病虫为害果。 3、套袋方法措施不到位,阴雨天、早上露水未干时不能套袋。 套袋时纸袋要充分张开,封口要扎严扎紧,否则会为病虫源提供上果为害的通道。 经调查,几十亩、几百亩果园套袋效果差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套袋人员(请工)技术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导致封口不严、形同虚设。 而我站试验园,仅 3 人进行套袋,技术娴熟,套袋质量高。 4、套袋纸质量低劣,导致透水
2、有黄豆大小时进行。 由于不同品种果穗重量与果粒大小有差异,因此,留粒数也各不相同。 以巨峰为例,每穗应留3540 粒;藤稔葡萄每穗应留 3035 粒。 疏粒时,应先疏病虫果、裂果、日灼果及畸形果,再疏过大果、无种子的小果。 选留大小一致、排列整齐向外的果粒。 2、葡萄果穗套袋纸袋可用国产专用纸袋,也可根据果穗的大小,用牛皮纸或报纸制成长 26 厘米、宽 20 厘米的果袋。
2、 日左右进行粘贴,塑料薄膜字模于 9 月 25 日左右进行粘贴。 不干胶纸字模应贴在果实的阳面;塑料薄膜字模应贴在果实阳面的两侧,不可贴于阳面,否则果实会发生日灼病,应在早、晚气温较低时进行粘贴。 贴字方法取下内袋,先将果面贴字处的果粉轻轻擦掉,将字模在果面上摆正,然后用大拇指从中间向四周将字模展平压实即可,粘贴时手一定要干净,防止字模背面粘上灰尘影响粘贴的牢固性。 贴字时,揭下“即时贴”
2、大,并缺少角质层,从而激发导致褐变的酶促反应,形成一层较致密的组织结构(病斑),将病部保护起来(也可以说病斑的形成是黄冠梨本身的一种免疫保护机制)。 所以病斑不扩展、不腐烂,只是影响果实的商品价值。 影响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因素主要有:套袋(包括果袋纸质种类、颜色、透光性、透气性等)、偏施氮肥、果实的膨大速度、气候和土壤肥水状况。 二、综合防控技术1施肥:重施有机肥,并注意平衡施肥。
2、书机(或大头针等)订住袋口即可。 另外,树冠上部及骨干枝背上裸露果实应少套,以免日灼病的发生。 套袋顺序为先上后下、先里后外。 每亩的平均用袋量为 6500 个左右。 由于套袋栽培果实中含钙量下降,易患苦痘病等,在套袋后每月喷 1 次300500 倍的氨基酸钙或氨基酸复合微肥。 在 6 月下旬(采收前 40 天和 20 天)各喷布 1 次稀土,或采收前 1 个月喷布光合微肥、农家旺等微肥
2、一次毒性低、残留少、药效高的杀虫、杀菌混合药液。 重点喷果面,目的是杀死果面上的害虫和病菌。 选用的药剂有大生 800 倍液+维虫螨 1500 倍+10%毗虫琳或蚜虱灵 2000 倍+硼肥喷雾。 喷药后要及时套袋,若喷药后套袋时间超过 7 天或套袋期间遇雨,应重新喷药。 三、套袋要领我市套袋一般在 5 月 20 日为宜。 具体要领如下。 1湿润袋口。 为便于套袋时捏拢袋口,套袋前一天晚上
2、开,手执袋口下 23,袋口向上或向下,套入果穗,套上果穗后使果柄置于袋的开口基部(勿将叶片和枝条装入袋子内),然后从袋口两侧依次按“折扇”方式折叠袋口,将捆扎丝扎紧袋口于折叠处,于线口上方从连接点处撕开将捆扎丝返转 90 度沿袋口旋转 1 周扎紧袋口,使幼穗处于袋体中央,在袋内悬空,以防止袋体磨擦果面,不要将捆扎丝缠在果柄上,套袋时用力方向要始终向上,以免拉掉幼穗,用为宜轻,尽量不碰触幼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