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
1、、钾、锌而言,氮、磷、钾、锌的丰缺都会造成水稻植株的不同症状表现,根据这些表现,就可以进行营养诊断,采取相应补救的措施。 缺氮 水稻苗缺氮,一般先从老叶尖端开始向下黄化,最后全株叶色褪淡,下部老叶枯黄;叶片窄而短,直立,株型矮瘦,出叶慢,分蘖少而迟,发根慢且黄根多。 缺氮发黄,多在黄泥田或泥脚浅瘦,底肥不足的田发生。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追施速效氮肥,配施磷钾肥,亩用碳铵 25 斤或尿素
是肥效快。 水稻叶片对养分吸收和转化快,叶面施肥能迅速转化苗情,有利于水稻生长;二是延长根和叶的寿命。 叶面喷施氮、磷、肥料能加强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和根系活力,在水稻生长后期喷施肥料能降低叶片和根系衰老速度,促进营养物质的积累、运输和转化;三是提高肥料利用率。 水稻叶面施肥可避免肥料进入土壤被固定,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四是降低生产成本。 叶面施肥可大大减少肥料用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盐 16”简介 辽盐 16 是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研究员许雷选育的水稻新品种。 株高 90 厘米左右,生育期在沈阳 158160 天,分蘖力较强,弯费穗型,亩穗数 30,穗长 20 厘米左右,平均每穗颖花数 100/粒左右,成粒率 90以上,千粒重 26克左右,熟以好,抗病性和抗倒伏能力较好,亩产一般 500斤,米质好。 辽盐 16 适于稀植栽培,4 月上旬育苗,常规旱育苗每平方米插种量
菌褐斑病主要发生于东北水稻产区,由于剑叶叶鞘亦有发生,故有细菌性鞘腐病之称。 症状识别主要发生于叶片、叶鞘和穗部。 叶片病斑初为水渍状褐色小斑点,扩大后呈纺锤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赤褐色,边缘有黄色晕纹,最后病斑中心呈灰色常融合形成大形条斑,使局部叶片枯死。 叶鞘多发生于剑叶叶鞘,病斑为赤褐色,短条形,水渍状,多数病斑融合则形成不规则形;后期中央呈灰褐色,组织坏死,剥开叶鞘
龙糯 2 号 选育人辛爱华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审定编号黑审稻 2003007品种来源合良 682/龙粳 1 号特征特性主茎 12 片叶,株高 8590型收敛,剑叶上举,千粒重 稻瘟病,生育日数 130活动积温 2300米质优良,糯性好。 产量表现 20002001 年参加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 对照增产 2002 年参加生产试验,产量为 对照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 4 月上旬播种
1、稻旱育秧技术推广已有 20 多年,该技术由于需要大量采用山地腐殖土和优质旱田土做育苗土,因而会造成旱田耕层土壤及山地植被严重破坏;同时由于春季回暖晚,土壤化冻迟,取土难,也会造成不能适时播种;而且采用该技术药害重,影响水稻秧苗的正常生长发育,作物有害物质残留量大,不利于绿色食品的生产。 水稻新基质无土旱育秧技术解决了这些问题,是水稻育秧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 一
1、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上非常严重的问题。 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我国云南、辽宁、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发生十分普遍,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问题,造成水稻大量减产甚至绝收。 20002001 年,该病在江苏全省范围内暴发成灾。 2000 年, 001 年发生面积 100 万 右,分别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 30和 45。 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经验,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控技术进行了总结,介绍如下。
1、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 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 叶部症状:病斑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 茎秆受害: 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色,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 湿度大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
1、枯病: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能危害稻穗和深入茎秆。 一般叶鞘先发病,然后是叶片。 一般先在近水面出现喑绿色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最后会合成云纹状大斑。 轻者叶片枯黄、抽穗困难,出米率下降,严重时常引致稻株倒伏或整蔸枯死,使水稻严重减产。 穗期发病蔸率在 10%以上的稻田需用药防治。 5%的井冈霉素水剂、20%的井冈霉素粉剂和 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对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效。
1、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采用规格化育秧、机械化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适合机械栽插要求的秧苗培育、插秧机的操作使用、大田管理农艺配套措施等。 采用该技术可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节本增效情况:采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成本可降到 2025 元/亩,加上用油、用工等其他费用,机插秧总成本是每亩 40 元左右,比人工作业(大约育秧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