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突变 :概念 ┯┯┯┯ ATGC TACG ┷┷┷┷ ┯┯┯┯┯ AT A GC TA T CG ┷┷┷┷┷ ┯┯┯ AGC TCG ┷┷┷ ┯┯┯┯ A C GC T G CG ┷┷┷┷ 增加 维多利亚女王家族照片 英国皇族中的血友病系谱图 基因突变:特点 基 因 突变率 大肠杆菌组氨酸缺陷型基因 2 10-6 果蝇的白眼基因 4 10- 5 果蝇的褐眼基因 3 10- 5 玉米的皱缩基因 1
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四)假设 基因 决定的,它们既不会相互融 合,也不会在遗传中消失。 成对 存在的。 —— 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 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所以 配子只含有每对 基因中的一个。 ,雌雄配子的结合 随机 的。 遗传因子 =基因 (五)基因分离现象的解释 P CC cc C c Cc 配子 F1 紫花 F1
往往可达 100%,由于降低了水中的溶解氧,致使水生动物死亡。 美国白蛾是一种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的国际性植物检疫害虫。 它专门取食植物叶片 ,食性很杂 ,能危害包括农作物、果树、林木、花卉、蔬菜等在内的 300多种植物。 原产北美 , 广泛分布于美国北部、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 在我国是 1979年首次在辽宁省丹东发现,现在已经蔓延到中国很多个城市,包括沈阳、唐山
系统树,竟然和 传统的进化树 十分相象,从而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生物进化的正确。 古生物化石证据 ⑴ 生物化石: 是在特殊条件下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 古生物学上的证据: P44 根据化石与地质年代的关系、化石在地层里出现的顺序,能证实两个问题: ① 现代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②生物进化的顺序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P XBXB 女性正常 后代 Xb Y b XB Xb 配子 1 : 1 : 1 : 1 比例 XBXb 女性携带者 XbY 男性色盲 P XbXb 女性色盲 XBY 男性正常 XbY 男性色盲 XB Xb 女性携带者 后代 b b b XbY XbY XBXb I II III 1 2 3 4 5 6 7 8 9 10 色盲遗传系谱图 XbXb 色盲遗传系谱图 I II III 1 2 3 4
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 生物名称 氨基酸差别 生物名称 氨基酸差别 黑猩猩 0 金枪鱼 21 猴 1 小麦 35 马 12 链孢霉 43 鸡 13 酵母 44 生物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 c的氨 基酸组成越相似。 科学家根据细胞色素C之间的差异程度绘出了细胞色素 C的系统树竟和传统的进化树十分相象,从而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生物进化理论。 黑猩猩 猴 鸡 人 金枪鱼 酵母 链孢霉 马 小麦
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 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D B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 积极意义 : 局限性: 进化的 原因 多样性 的原因 适应性 的形成 遗传和变异 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解释 个体 水平 渐变 的结果,无法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性状水平 深入 基因( 分子) 水平 以生物个体为单位 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形成以 自然选择学说 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体。 其作用原理为在 酶 存在的情况下,对组织的氧化、还原有迅速的酶促作用。 五百万年巨大古树化石 古生物学上的证据 —— 化石 它在地质层中的分布有何规律。 化石,就是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 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这是在中国发现的 5亿 5千万年前 寒武纪的 三叶虫 化石
视杆细胞:感受光亮 视锥细胞:感受颜色 视细胞 视神经 大脑皮质 的视觉中枢 (将光能转变 为 神经冲动 ) 形成视觉 声波感受器 耳蜗 听神经 大脑皮质 的听觉中枢 (将声波转变 为神经冲动) 部位。 形成听觉 二、化学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主要分布于哪里。 感觉细胞是什么。 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味觉和嗅觉的
皮肤和黏膜 对病菌的 阻挡作用 皮肤和黏膜 分泌物的 杀菌作用 胃酸杀灭细菌 巨噬细胞 对病原体的 吞噬作用 1 2 3 1—— 伸出伪足将病原体 吞噬 2—— 纳入细胞质内形成 吞噬泡 3—— 溶酶体与吞噬泡 融合 ,病原体被“ 酶解 ” 4 4—— 消化不了的残渣排出细胞 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 浆细胞 增殖 分化 记忆 B细胞 抗体 产生 分泌 浆细胞 记忆 B细胞 体液免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