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
2、将山药片倒下听到清脆的响声时即为干燥。 4、磨碎将山药磨成山药精粉。 5、膨化成型(1)称取 克色拉油在旺火上烧,再倒入适量单甘脂,搅拌均匀,待油烧至冒烟时取下备用。 (2)准确称取 72的开水 700 千克于膨化桶内开机搅拌,按顺序将称取的原料倒入膨化桶内(先倒已制好的色拉油,此时会出现大量泡沫,接着倒入防腐剂山梨酸钾、山药精粉及魔芋精粉),边加边搅拌,直到物料粘稠为止,静止 2 小时膨化
2、层。 方法是:先将第一 f上层土(约 20成大块放在行间,然后再将第二锹下层土(约30成小片(约 23),仍放在沟内,让其冻松熟化,再将沟旁23 上层土耙入沟内,整平成宽 2225 7播种沟。 深翻整地时要抬净砖瓦石块,以免山药块畸形。 667 平方米种 4500 株为宜,即行距6570距 2023 双膜保温催芽双胞无架山药用块茎种段催芽,通常于惊蛰至春分进行。 催芽前半个月左右,把块茎晾晒
山药红斑病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的新病害,经鉴定病原是一种短体线虫。 此种线虫只危害麻山药,主要侵染麻山药的根和块茎,在茎上形成褐色,近圆开或不规则形的斑点,单个病斑较小,直径约 2米,但受害重的块茎上,病斑密集,联成大片暗褐色斑块,表面龟裂。 病斑一般深 2深可达 1 厘米以上,病组织呈红褐色干腐状,生长期间危害、影响块茎发育,块茎省、重量轻,重病田可减少 60%以上。 用病块茎加工光条
2、子作栽子。 余零子可点播,当年秋末收获,次年春季用整个小山药作栽子,其栽子发芽快,生长健旺,产量高。 龙头或段子的创面要用草木灰、石灰或代森锰锌进行消毒后晾干,播种前将消过毒的创面在露天晒两天。 米以下, 间的沙壤土为宜,土壤中不能有直径 1 厘米以上的石块。 同时地势要高,排水良好。 播种前每 667 平方米铺施充分腐熟鸡粪 5000 千克、过磷酸钙 40 千克,浅耕,使肥料与土壤混匀。
1、状主要为害叶片和茎。 叶片染病病斑圆形至椭圆形,中间灰白色至暗灰色,边缘深褐色,病、健部界限明显,后期病部两面生出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茎部染病初生梭状不规则斑,中间灰白色、四周黑色,严重的上、下病斑融合成片,致全株变黑而干枯,病部长满黑色小粒点。 病原 围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无性态为 胶孢炭疽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围小丛壳在 养基上产生子囊壳,集生,近球形,大小 104 一
1、状山药红斑病是由线虫引起的病害。 生长期间染病,影响块茎发育,块茎小、重量轻。 线虫主要侵染地下块茎,初在块茎上形成红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稍凹陷的斑点,单个病斑小,大小 24病重的块茎上,病斑密集,互相融合,形成大片暗褐色斑块,表面具细龟纹,病斑深约 23深为 1上,致病组织呈褐色干腐状。 病原 短体线虫属一新种,属植物寄生线虫。 薯蓣短体线虫头部具两个环纹,侧带处有 68 条侧线
状又称灰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 叶斑出现在叶片两面,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小因寄主品种不同而异,一般 22面中心灰白色至褐色,常有 12个黑褐色细线轮纹圈,有的四周具黄色至暗褐色水浸状晕圈,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霉层。 叶背色较浅。 为害重。 病原 11薯蓣色链隔孢,异名 薯蓣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子实体生在叶的两面,子座生在表皮下,近球形,大小 20色;菌丝体内生,分生孢子梗 322
药是一种既可药用,又可食用的中药材。 块根部经加工后药用,有健脾益肾的功能;鲜块根肉质细腻、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淀粉和糖,可烹制各种美味可口的佳肴。 农民种植栽培应注意以下几点。 药品种在全国有几十种,种植时要根据农户的种植方向,偏向药用出售,则要选用块根粗壮、产量高的品种;偏向食用出售,则要选用口感好、含糖量高的品种,这样才能达到最大的收益。 芦头栽种要选择茎短
2、略尖,尾钝圆,导刺带新月形。 发病规律病原线虫主要以卵和二龄幼虫在病残组织和土壤中越冬。 二龄幼虫为侵染幼虫。 越冬卵翌年条件适宜即开始孵化变成一龄幼虫,蜕皮后为二龄幼虫,出壳活动寻找寄主。 孵化出的二龄幼虫连同越冬的二龄幼虫侵染山药的块茎引起发病,侵染块茎的线虫在病部组织内取食发育,再经二次蜕皮后发育为成虫,雌雄成虫交尾,交尾后不久雄虫死去,雌虫产卵于胶质卵囊内。
2、、选种晒种 1、顶替牙繁殖法选择无病害、无腐烂、健康饱满的山药嘴子。 于播前 10晒种。 2、根茎繁殖法选无病虫直径 3 厘米以上,长 15米的种茎块段,两端在切口处用生石灰或草木灰黏附防腐,于播前 15晒种。 四、开沟种植在清明至谷雨期间采用宽窄行栽植。 畦面上做窄行,相邻两畦做宽行。 栽植方法在畦面上开深 10 厘米、间距 30 厘米的 2 条种植沟,宽行 70 厘米、窄行 30 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