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有效地杀死附着在种子内外及种子周围土壤中的病菌,是控制棉花苗期病虫为害,实现壮苗的有效措施。 现介绍生产上应用较多、效果理想的八种棉种处理方法。 一、晒种晒种可杀死病菌,增强抗病能力打破棉种休眠,提高发芽率,并可提早出苗 1 天2 天。 晒种一般多在播种前 20 天左右进行。 方法:选择晴天将精选好的棉种摊到芦席或土场上(摊放厚度 3 厘米5 厘米)曝晒 4 天5 天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质的种子、低温高湿、粗放的播种是棉花病害发生的因素。 花病害的各类病原,在高湿条件下繁殖迅速,而低温又不利于棉花幼根的生长发育。 一些早播棉田,在春寒阴雨条件下,幼根生长缓慢,而病原菌侵染频繁,容易造成烂种、烂芽。 子成熟度低,或受潮霉变,容易烂籽、烂芽;不仅不利于出苗,而且出苗后也多为弱苗,容易感染。 作棉田中病菌积累多,较间作、轮作麦田易发病。 连作年数越长发病越重。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好播前准备。 土地准备,直播棉田应在适墒期内及时耙耱保墒,做到耕层上虚下实。 1、深耕整地:棉田耕地时间可分为冬耕和春耕,冬耕比春耕好。 冬耕要深些,一般 20米。 春耕要适当浅些,一般 13米为宜;耕后要精细整地,做到上虚下实,土质疏松,蓄水保墒。 2、施足基肥:施足基肥、培肥地力是棉花高产的基础。 基肥用量应根据产量、土壤肥力和肥料质量等而定。 一般亩产皮棉 125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洁田园棉花红铃虫、红蜘蛛、蚜虫、盲椿象、炭疽病菌、立枯病菌等,可在棉田遗留的枯枝、落叶、烂铃以及杂草上越冬。 彻底清除枯枝、落叶、烂铃,铲除田内及四周杂草,可有效地消灭越冬病虫。 清除物要及时深埋,切忌堆积在田边。 深耕灌水棉铃虫、地老虎、斜纹夜盗蛾等在土壤中越冬,可采用深耕灌水措施杀灭。 此法效果显著,棉铃虫的死亡率可达 90以上。 深耕深度 3040 厘米,把表土翻到下面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棉花保苗剂的使用方法棉花保苗剂由大、中、小三袋组成,其具体的浸种步骤是:1、将 5 公斤棉种用三开(70左右)一凉清水浸种 5 分钟,把棉种捞出,挤去多余的水。 2、将小袋试剂溶于 斤清水中,到入三开一凉清水浸过的棉中内,边倒边搅拌,待充分搅拌后放置 24 小时(中间搅拌 23 次)。 3、将中袋试剂溶于 斤清水中,倒入小袋试剂浸过的棉种内,充分搅拌后放置 24 小时。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半功倍 多年实践证明,搞好棉花播期拌种是确保棉花苗全苗壮的重要措施之一,能够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或减轻棉花苗病,苗蚜,地下害虫等病虫为害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清明已过,全市棉花播种工作已全面展开。 现将这项技术简单介绍如下:1选用抗、耐病品种或播包衣种子,可提早出苗 3 天一 4 天,减少发病。 2用 75甲拌磷(3911)乳油 1 公斤加水 100 公斤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13 高密度栽培综合化调技术 813 品种具有单株成铃率高、结铃性强、抗病、高产、优质的特性,是目前我团的主栽品种。 同时 813 品种还具有苗期生长势弱,蕾期生长势渐强,花钟期生长势强,后期不早衰,生育期偏长的特点。 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获得大面积的丰产高产,必须在科学合理运筹水肥的前提下,协调好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掌握 813 高密度高产栽培的综合化调技术。 一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病四虫”的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春棉的“三病四虫”指棉立枯病、棉枯萎病、棉黄萎病和地老虎、棉蚜虫、棉红蜘蛛、棉盲椿。 “三病四虫”的为害性较大,是黄淮棉区病虫防治的主要对象。 掌握“三病四虫”的为害特点,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有效控制和避免为害,是春棉生产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 1 害特点立枯病是棉花苗期的主要病害。 在棉苗出土的一个月内,遇到持续低温、寒流降温、阴湿多雨等天气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黄萎病被棉农称之为“棉花癌症”。 目前,持续多日的高温多雨,使棉田表面看来是“形势一片大好”;但笔者在田间调查时发现,棉田中依然存在枯、黄萎病病株,下部叶片干边,向里延伸呈失绿黄化状,整株生长不良、相对矮小。 特提醒棉农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一、发病特点。 枯、黄萎病主要以土壤中带菌(枯萎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710 年,黄萎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 68 年)、病株枝叶残体带菌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05 年由新疆锦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农七师农科所选育的棉花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 奎屯 123 团场生产示范 80 公顷,平均单产为 4820顷,最高单产为 顷,该品种适应北疆垦区种植,对北疆棉花品种种植更新换代提供了优良的品种资源,现将 2005 年在 123 团生产示范种植情况和品种的特征特性及作品栽培技术要点做以总结。 1 征特性 种生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