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状又称棉花尾孢霉叶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 多在棉花生长后期染病,初在叶片上产生许多暗红色小点,后扩展成近圆形、边缘紫红色、略隆起、中间褐色病斑,遇有潮湿条件产生白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受害叶片很易破裂。 病原 棉球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子囊腔球形黑色,子囊孢子双细胞,上部细胞较宽,顶端尖细,大小 12m)。 无性态为 棉尾包,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对目前棉花施肥上存在的有机肥施用量少、氮肥用量偏高、前期氮肥用量过大、后期普遍缺肥以及对缺锌硼土壤不注重锌肥施用等突出问题,采取以下科学施肥方法: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控制氮肥总量,调整基、追肥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实行氮肥用量后移;磷钾肥长期恒量监控,中微量元素因缺补缺。 根据播种方式,采用条施、穴施等方式做到基肥深施,施后立即盖一层土再播种,盖土深度需要在 米以上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病如何管棉花在现蕾前所发生的病害统称为苗期病害,由于棉苗在现蕾前,叶片较少,根系尚不发达,在遇到低温阴雨气候时,病菌极易感染棉苗,轻者棉苗生长弱小,重者造成大面积死苗现象,更甚者会造成绝产绝收。 所以苗病的识别和防治是夺取棉花高产的关键基础。 一、棉花苗期主要病害及症状:1、立枯病:病菌感染后,症状在接近地面的幼茎基部出现,开始呈现黄褐色的斑点,并日渐扩大,最后产生凹陷内缩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红太阳 2 号常规棉花新品种。 2005 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新审棉 2005027),同年被列为农业部圭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国家棉花展示品种(示范号:国示范 2005022)。 特征特性:生育期 135,早中熟类型品种;生长势强,株型疏朗,叶片中等大小,叶毛较多,结铃性强,早熟性好;单铃重 ;衣分率 44%;霜前花率 88%。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移栽,既要掌握移栽适期,又要配合良好的移栽技术,这样才能发挥育苗移栽的增产优势。 移栽期的早晚因生态类型、熟制和茬口等不同有所差异。 首要决定因素是温度,温度过低,移栽后棉苗不发生新根,同时应根据茬口和苗龄掌握移栽适期。 早茬棉,月上中旬,棉苗有片真叶时移栽,以温度高低为主要标准,厘米地温稳定在时为移栽适期。 中晚茬棉,在月下旬或初,棉苗有片叶时及早移栽。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 2,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 播种时用五氯硝基苯或多菌灵拌种,预防苗期病害(注:包衣种子不用拌种)。 选择晴天播种。 二、适时播种:不同的播种方式,适播期也不相同,基采用营养钵育苗,播期一般在 3 月底至 4 月初播种,每钵播种 2,包衣种子每钵播种 1,覆土 米为宜;基采用地膜覆盖直播,播期一般在 4 月 20 日左右为宜;露地直播一般在 4 月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控是关键 棉花属于无限生长植物,特别容易形成营养生长过旺,大量的营养物质消耗在长枝长叶上,同时导致生殖生长过弱,造成大量蕾铃脱落、早衰、产量、品质严重下降。 所以,必须要根据棉花的长势合理运用促控措施,才能保证其合理生长,达到高产的要求。 一、蕾期 1520 厘米左右;盛蕾期 2530 厘米左右;初花期 5560 厘米左右;盛花期 8085 厘米左右;最终高度 90100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0 号的特征棉 10 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鄂杂棉 10 号(太 湖北惠民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强优势杂交抗虫棉新组合,于 2005 年 4 月通过国家审定委员会审定。 目前在长江中下游流域累计推广面积达 250 万亩。 1 型理想、上桃集中、内围桃多该品种植株中等,塔型,结构紧凑,叶片中等;2004 年定株记载,从 7 月 24 日到 8 月底日均上桃 ;2005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病虫草害种类多、危害大,需要多次进行药剂防治。 一旦施药不当,很容易对棉花造成药害,轻则影响生长发育,重则使植株变态甚至死亡。 棉花发生药害后的解救措施如下:淋洗多数化学药剂都不耐水冲刷,如果发现用药不当,可立即用喷雾器装满清水对着茎叶反复喷洗,以冲去残留在棉株表面的药剂,减轻药害。 冲洗时,喷雾器的气压要足,喷洒的水量要大。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合防治棉蚜主要吸食汁液。 造成叶片卷缩,叶背油光,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蕾铃受害,易落蕾,影响棉株发育。 5 月上中旬至 6 月中旬进入苗蚜为害高峰期;7 月中旬至 8 月上旬为伏蚜猖獗为害期。 苗蚜发生在出苗到 6 月底,5 月中旬中下旬到现蕾以前,进入为害盛期。 适应偏低的温度;气温高于 27繁殖受抑制,虫口迅速降低。 伏蚜发生在 7 月中下旬至 8 月,适应偏高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