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
( 2)施工放样 ①在现有基层上恢复中心线,每 30m 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 ②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级配碎石层边缘的设计高。 ( 3)备料 首先计算出材料用量,根据基层的宽度、厚度及规定的压实干密度并按确定 的配合比计算需要的未筛分碎石和石屑的数量或不同粒级碎石和石屑的数量。 未筛分碎石的含水量较最佳含水量宜大于 1%左右;未筛分碎石和石屑可按预定比例在料场混合
种指数( pci、 rqi、 sfc 或 bpn、 ssi)都保持处于良好作为预防性养护的基本目标;针对其 他等级沥青路面,将保持路面 pqi 指数处于良好;保持路面 pci 指数处于中以上;保持路面 rqi 指数处于良好以上;保持路面 sfc 或bpn 指数处于中以上;保持路面 ssi 指数处于良好以上作为预防性养护的目标。 针对上述目标,通过对沥青路面性能的跟踪检测
拌后排弃,然后再按规定的配合比进行搅拌。 4 混合料运输 混凝土运输用手推车、翻斗车或自卸汽车,运距较远时,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 运送时,车厢底板及四周应密封,以免漏浆,并应防止离析。 装载混凝土不要过满,天热时为防止混凝土中水分蒸发,车厢上可加盖帐布,运输时间通常夏季不宜超过 30 分钟,冬季不宜超过 60~ 90 分钟,必要时采取保温措施。 出料及铺筑时的卸料高度不应大于 米
(3)在拌和场应按 JTJ052— 93 标准方法随机取样,进行沥青含量和集料筛分的试验,并在沥青混合料摊铺压实 12 小时后,按 JTJ052— 93 标准方法钻芯取样进行压实度、厚度、施工孔隙率的检验。 (4)试验的目的是用以证实混合料的稳定性以及拌和、摊铺、压实设备的效率、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的适应性。 确定沥青混凝土的压实标准密度。 我部对混合料的松铺厚度、压路机碾压次序
,如果行车道为两条,则表层接缝应在路中。 连续稳定的摊铺是提高新铺路面平整度的主要措施,根据施工经验,保证连续摊铺的几种解决方法如下: ( 1)、摊铺机的摊铺速度 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和机的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厚度、密度进行调整选择,做到缓、慢、均匀、不间断地摊铺。 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避免中途停顿,防止铺筑厚度、温度发生变化,而影响摊铺质量,在铺筑过程中,摊铺机螺旋拨料器不停的转动
1::: 25 578 L2 340 150 1::: 30 306 L3 340 155 1::: 55 135 L4 360 145 1::: 35 350 L5 360 150 1::: 65 252 L6 360 155 1::: 20 365 L7 380 145 1::: 30 370 L8 380 150 1::: 1..5 25 562 L9 380 155 1::: 50
质 类型 : 粉 质土 路基干湿状态: 中湿 状态 土基土质稠度: Wc =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20)中附表 “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 (MPa)” 公路自然区划: Ⅳ 2 区 土基回弹模量: E0= 路面参数设计 ( 1) 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 交通量设计年限内累计标准轴次 Ne= 107次 ,由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该路交通等级为重交通,高速
硬,高温性能越好,相反低温性能降低。 SBS 改性沥青的最大特点是高温、低温性能都好,且有良好的弹性恢复性能,所以采用软化点、 5℃低温延度、回弹率作为主要指标;离析是一个量化的控制指标。 SBS 改性沥青适用于各种气候条件下使用,使用者应该根据工程所在地区的高、低温情况及主要目的选择相适宜的标号。 SBR 改性沥青的最大特点是低温性能得到改善,所以以 5℃ 低温延度作为主 要指标。
行于板面及路面中心线,其误差不得大于5mm。 传力杆的固定,可采用顶头木模固定或支架固定安装的方法,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宜用于混凝土板不连续浇筑时设置的胀缝。 传力杆长度的一半应穿过端头挡板,固定于外侧定位模板中。 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前应检查传力杆位置;浇筑时,应先铺筑下层混凝土拌合物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并应在校正传力杆位置后,再浇筑上层混凝土拌合物。 浇筑邻板时应拆除顶头木模,并应设置胀缝板
高而稳定,基本没有夜间冷冲击,即使水泥温度较高,比如 60℃,但温差不高,不足以引起温差开裂,可以适度放宽要求,但在长江流域以北地区,应按本规范的规定温度执行,严防形成潜在的板内温差裂缝。 低温条件下混凝土搅拌时,水泥温度“不宜低于 10℃”。 这是国际上对低温和负温条件下混凝土路面施 工公认的水泥控制温度。 一是要保证水泥尽快达到抗冻临界强度;二是低于此温度,水泥的水化反应过慢,凝结时间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