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
、增强等工艺措施进行改性,综合性能优良,价格合理,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广泛用于化工、化纤、建筑、轻工、家电、汽车、包装等诸多工业领域。 在聚烯烃树脂中,成为仅次于聚乙烯、聚氯乙烯的第三大塑料,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聚丙烯的消费量增长也相当迅速,是近年来消费增长最快的通用树脂,预计未来将保持继续增长的势头,具有广阔的前景。 167。 生产技术方案 目前,聚丙烯的生产工艺按聚合类型可分为溶液法
: 聚丙烯酸钠水溶液生物稳定性极好,不腐败。 (2) 成膜性 聚丙烯酸钠水溶液属于高分子电解质,吸湿性非常强,因此水溶液成膜相当困难。 但可用浸渍或涂布方法在表面上制成透明均一的膜。 (3) 吸湿性、保水性 聚丙烯酸钠的分子链中含有大量的强亲水基团 (- COONa),因此其吸湿性极强。 干燥产品在空气中可以吸湿自重的 10%, 而高吸水树脂则可以吸收自重 1000倍以上的蒸馏水
,为碳 35 以上的白油,无臭无味,无毒无害,使用过 程为桶装矿物油经泵项目名称 第 14 页 共 43 页 送入催化剂制备罐,再经泵 送入催化剂 分散罐。 其生产过程均在密闭状态下进行,对工人影响小,因此本 次评价 不将烃类油做为重点评价因子。 综上所述,本项目确定的重点评价因子为: 粉尘: 聚丙烯粉尘 、其他粉尘; 毒物: 氯气、氯化氢、硫酸 ; 物理因素:噪声、 工频电场 、高温。
共 106 页 第 12 页 2 内操 4 5 20 3 外操 4 5 20 4 包装线 4 6 24 5 叉车 4 3 12 6 工 艺 工程师 2 7 设 备 工程师 2 8 辅 助 人员 4 9 厂(副)长 2 小计 80 10 合计 90 第二篇 市场分析与预测 第 一 章 产品供需及价 格的分析和预测 第一节 经济和社会环境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
级聚合工艺 .它把本体法丙烯聚合工艺的优点同气相法聚合工艺的优点融为一体 ,是一种不脱灰 ,不脱无规物能生产多种牌号聚丙烯产品的组合式工艺技术 . Hypol 工艺与 Spheripol 工艺技术基本相同 ,主要区别在于 Hypol 工艺中均聚物不能从气相反应器旁路排出 ,部分从高压脱气罐来的闪蒸气被打回到气相反应器 .生产均聚物时 ,第一气相反应器实际上也起闪蒸作 用
制后用不褪色记号笔或油漆标注型号规格,分类堆放。 特殊管支架标注支架编号。 发放时按单线图及管架索引表核实发放。 劳动力需用及要求 2020年 4 月 5月 6月 7 月 8月 9月 10月 11 月 12 月 管 工 4 30 30 30 30 30 25 15 15 电焊工 6 40 40 45 45 40 40 20 20 气焊工 2 8 8 8 8 8 6 6 6 起重工 2 4 6 6
料能够满足航空航天、 微电子、 电气、 能源化工等高新技术应用领域发展的要求 ,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市场推广应用价值。 然而 ,目前多数改性工作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尚未实用化 ,所以未来改性 P I 材料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将是改善工艺流程 ,寻求降低成9 本的新途径。 进一步开展工业实验研究 ,扩大用途 ,开拓市场 ,尽早实现多样化、 工业化和民用化。 酰亚胺化历程是决定最终聚酰亚胺薄
DUL 5050 HF l (纸剂:产地比利时 ) B 层:共聚 PP+2% ABPP 05 SC(抗粘连母料 ) C 层:均聚 PP+(12— 14)% PF 97 CN(珠光剂 )+(1— 2)% P 8555 LM(白色母料) +(06 一 )% ASPA 2446 OB DC(抗静电母料 ) B 层:共聚 PP+2% ABPP 05 SC(抗粘连母料 ) A 层: 100% DUL
33 离心机的最大体积流量 34 离心机的台数 35 第 6 章 原材料消耗定额及消耗量 36 公用工程消耗定额及消耗量 37 第 7 章 车间成本估计 38 第 8 章 环保及安全措施 39 三废排 放及处理方法 39 安全措施 39 第 9 章 结 论 40 参考文献 41 致 谢 42 附 录 42 沈阳工业大学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 第 1 章 总 论 概述 聚丙烯性能 聚丙烯 (
lips Petroleum)开发成功并实现工业化生产。 本体法工艺技术在 70 年代发展较快, 70 年代后期 至二十世纪末 改造、新建工厂大多基于此法。 气相法工艺中丙烯在气相聚合,采用搅拌床或流化床反应器,用部分丙烯液体汽化和冷却循环气撤出反应热。 1969 年,德国 BASF 公司首先开发出采用立式搅拌床气体聚合反应器的 Novolen 工艺,实现了气相法聚丙烯生产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