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
纯及转扩过程中常因细菌污染而失败报废,在菌袋培养过程中培养料遭细菌污染和大量繁殖后,可导致培养料变质、菌丝生长受抑制或不能生长,并散发出臭味。 引起污染的细菌主要有芽孢杆菌属(荧光假单孢杆菌属(的多种细菌。 这些细菌的来源包括如下几个途径:空气中飘浮有细菌的芽胞,分离、转扩及接种过程不是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而发生污染;培养基或培养料本身带有细菌,消毒灭菌操作过程未将所有细菌杀死
养室也称恒温室,用于培养接种后的各级菌种。 培养室必须提供适宜的温度和通气条件,以促进菌丝良好的生长发育。 培养室的大小和数量根据生产规模而定。 培养室必须有较好的保温结构,门窗需能关闭紧密,最好做双层门窗和夹层墙壁,夹层内填塞保温材料如木屑、谷壳、玻璃纤维或泡沫塑料等绝缘较好的材料。 培养室的门上最好挂棉帘布,防止冷空气进入培养室。 室内若用电炉提供热源时,需配置电子继电器和导电温度计
1、品菇的培养菌柄定向延伸培养法有商品价值的金针菇不是开伞、有绒柄的野生正常子实体,而是不开伞、柄长、色浅的长柄菇。 试验研究证明,床栽商品金针菇的成因主要是环境适宜时,量抑制了菌盖开伞,促进菌柄徒长所致。 单纯调节光照,即是在全黑暗条件下也培养不出不开伞、柄长的商品菇。 因为金针菇在黑暗条件下,只要空气新鲜,仍然可长出开伞、柄短、产孢的正常子实体。
1、述?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俗称构菌、朴菇、冬菇等,属伞菌目口蘑科金针菇属。 ?金针菇在自然界广为分布,中国、日本、俄罗斯、欧洲、北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 在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东起江苏,西至新疆均适合金针菇的生长。 ?金针菇不含叶绿素,不具有光合作用,不能制造碳水化合物,完全可在黑暗环境中生长,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降解物,为腐生营养型
针菇夏季种植技术金针菇肉质脆嫩,味道鲜美,口感好,营养极为丰富,且具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夏季利用冷库控温栽培金针菇,效果较好。 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配料利用:冷库栽培较适宜的配方为:(1)玉米芯 50千克,麸皮 5千克,玉米面 膏粉 2)木屑 15千克,棉子壳 35千克,麸皮 5千克,玉米面 膏粉 料拌均匀后按 1:(比例加水,含水量以用手握紧料时不滴水为宜,掌握在 67 之间,若
1、小菇受干枯萎时,在其菌柄上会形成许多新生的子实体原基,对这些原基适当管理,都可以发育成优质菇体,这种方法具有出菇密而齐、柄细、不易开伞、外观好、菇质优、产量高等特点,是值得推广的一种较理想的栽培管理方法。 其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如下:一、入室催菇。 菌筒长满袋后移入栽培室,保持 12至 15进行催菇。 当料面的子实体长高 23 厘米(呈须根状,只长柄,未长盖)时,打开袋口,尽量下卷贴近料面
1、然一年可收 3 茬菇,但每次生育期长达 95 天,一年只能循环 3 个栽培周期,且第三茬菇菇柄短而粗,易开伞盖,商品质量差。 而根据金针菇生长特点配制一次性培养料的栽培新技术,生物转化率高达193,栽培周期缩短 40 天,而且金针菇株数增多、菇柄增高,提高经济效益80左右。 其技术要点如下:1、自制培养料。 取棉籽壳 84、麦麸 14、石膏 1、磷酸二氢钾 02、硫酸镁 025、多菌灵
针菇经用铝塑复合袋包装之后,不仅能有效延长保质期,方便运输,携带,而且能改善商品外观,提高商品附加值。 包装前,要剪去新鲜金针菇柄基部褐色段,并剔除畸形、带病虫斑点和大小不均的菇体,再按下述标准分级。 一级:柄长大于 12 厘米,盖径 米,色略黄白二级:柄长 1012 厘米,盖径 米,色较深黄等外品:10 厘米以下细柄、小菇,或基根粗老、色深。 选分后便可进行包装操作,同时注意避免与铁
籽壳、稻草粉、农作物秸秆粉、木屑等均可作培养料。 推荐配方:棉子壳 78%、米糠或麸皮 20%、食糖 1%、石膏粉 1%。 培养料含水量 60%。 好选用广口瓶栽培。 装料后,将瓶口用牛皮纸和塑料薄膜封严,常压下灭菌处理。 种后,放在 2225温度下培养。 可在室内利用床架摆放栽培瓶,经 2532 天菌丝体就能长满全瓶。 然后,降温至 1014,继续培养 10 天左右,即可产生大量的小菇蕾。
状: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菌柄基部变黑褐色至黑色腐烂,基部腐烂后,子实体倒伏。 幼菇丛发病虽不倒伏,但不能继续向上生长发育,严重发生时,针状的幼菇成丛变黑腐烂。 病原:瓶梗青霉,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抱目、丛梗抱科,该病原如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上,菌丝白色、粉状。 培养基呈深红褐色,菌落呈粉红色。 抱子梗从气生菌丝上长出,呈对称分叉。 与青霉素的分枝相似,但小枝梗顶端着生的分生孢子可形成长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