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
表 氧气的物理性质。 用推理的方法和亲身体验方式两者相结合的方式 1.无色、无 气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略大, 3.水溶 性 :不易溶于水。 4.液态 —— 105Pa 时 , — 183℃ ,淡蓝色; 固态 —— 105Pa 时 , — 218℃ ,淡蓝色。 阅读 : 阅读课本,了解氧气的密度、熔点、沸点和在水中的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指出气体的密度跟温度、压强有关,气体的熔点
他的色光再经过棱镜不能 再发 生色散的光是单色光。 示意图: 白光经棱镜发生色散后的各种色光都向棱镜底面偏折,其中紫光偏折程度最大,红光偏折程度最小。 演 示 2:色散后的各色光再复合 成白色光 证明: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事实。 练习: P90 二、可见光谱、红外线与紫外线 阳光经棱镜发生色散后,在光屏上形成各色光按顺序排列的彩色光 带,叫做光谱。 (同彩虹色彩的排列顺序)
石蕊试液 +二氧化碳 —— 2 后的现象 —— 解释 ① 结合氧气这节的课外活动“用排水法收集自己呼出的气体,定性检 验氧气含量”,说明人呼出的气体氧气含量变少 CO2 变多,利用自己呼出的气体来做实验。 ② 活动:探究 CO2 化学性质(必须做好对比实验),操作要求较低,应放手要学生去做,教师要巡视指导,实验要领最好用多媒体投影。 ③ 实验后组织总结交流,须让学生明白实验现象后面的原因
下的瘢痕 (有条件可组织学生观察豆荚,注意种子的着生状况。 )和种孔。 (用力捏一 捏种子,注意观察种孔处出现什么现象。 )想一想,种孔 有什么作用。 解剖种子,观察胚的结构: ( 1)从与种脐相对的一侧剥下种皮,用手摸一下种皮,了解种子的坚韧性,想一想种皮的作用。 ( 2)剥开种皮后,首先看到有两片肥厚的豆瓣,这是子叶。 用手或解剖针轻轻地从与种脐相对的一侧分开两片豆瓣。 然后对照课本上的图解
,他应该研究( ) A.草 原上的全部植物 B.草原上的全部生物 C.草原上的全部动植物 D.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我国“三北”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主要是( ) A.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B.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C.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D.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利用森林的正确做法是 ( ) A.禁止伐树,把森林全部保护起来 B.人类需要多少,就采伐多少 C.有计划地伐树
出结论: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在棱镜另一侧的光屏上会出现一条 ,各色光按 的顺序排列。 (各色光排列顺序务必记住) ,白色的太阳光被分解成了各种色光。 (二)色散现象的研究 ( 1)牛顿的研究。 看图 和 . ( 2)色散现象的原理:不同色光经过棱镜发生偏折的程度不同
殖方 式: 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二 :记录真菌相关知识。 单细胞真菌如: 认识酵母菌的结构: 营养方式: ———————————— ———————— ———— +
得 . 例 3 把干燥纯净的 KClO3和 MnO2的混合物 ,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称量剩余物质量为 ,求 ① 生成氧气的质量; ② 剩余物质各是什么。 质量分别是多少克。 分析 Mn O2 作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所以=, 这 O2的质量,这也是解本题的关键. 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mO2 = – = 设生成物中 KCI质量为x g 2KClO2 = 2KCl +
的是( ) A.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 B.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C.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 D.植物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只在晚上进行 如图为某 同学设计的探 究种子萌发的 实验,在 A, B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水, ( 1)在 6颗种子中,你认为 ______种子能够萌发,该种子之所以能够萌发,是因为它具备
启发探究欲望──动手连接电路──电路介绍──交流讨论──形成概念具体化──初步应用。 五、教具准备 课件,电路示教板。 学生器材有177。 (两人一组 )电池二节、开关、小灯泡 (或小电动机、门铃 )一个、导线若干。 六、教学程序 【问题 1】分析图 5. 5l 问题。 验电器点荷转移问题。 (承上启下。 既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又为引入新课做铺垫。 引导学生认识电荷的定向移动。 ) 电流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