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
人的研究基础上 ,通过自己的研究 ,进一步得出下述结论 :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 惯性 :物体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这种性质叫惯性 . *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 ,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 惯性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见 .例如 :
改变,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从而得出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例如:船大调头难。 小个子运动员特别灵活。 ( 1)一人向上抛出小球,抛出后,小球还受到人对球沿抛出方向的力吗。 •球离开手,就只有重力产生的加速度。 2F1F2a1a( 2)如图是光滑平面的俯视图,物体在 A位置时受到向前的作用力,其加速度向什么方向。 在 B位置,作用力改成水平向右,此时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如何。 若在
落的小球下落一段时间后与弹簧接触,从它接触弹簧开始到弹簧后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答:运动过程分三段 ( 1)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 2)速度达到最大 ( 3)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小为零 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 2) 有关牛顿第二定律的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FmaA、由 ,可知运动物体的质量与外力成正比,与加速度成反比。 B
体有这种性质,运动的物体有这种性质吗。 用尺迅速打出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还保持静止状态,于是落在下方。 讨论 1:你还能设计出哪些小实验来演示物体的这种性质。 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一切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下列各问中的物体的惯性如何体现。 ( 1) 静止在桌面上的书。 ( 2)正在以 10m/s速度运动的汽车。 (
–手提弹簧秤竖直向上作匀速运动; –手提弹簧秤以 2m/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作匀加速运动; –手提弹簧秤以 2m/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下作匀加速运动。 Analyze • 首先确定以钩码为研究对象,通过受力分析可知,钩码同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G和弹簧秤对它的竖直向上的拉力 T的作用,而弹簧秤的读数则是指钩码对弹簧秤的拉力 T’。 T和 T’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 T=T’,方向相反。 T’
第三章 C 作用与反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于相互作用的两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第三章 C 作用与反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大小相等( 等大 ),方向相反( 反向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共线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异体 )。 (2)力的性质相同( 同性 )。 (3)同时产生
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 mFa 1:瞬时性: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是瞬时对应, a与 F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总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3:独立性(或相对性):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可把物体的加速度看成是各个力单独作用时所产生的分加速度的合成; 4:牛顿运动定律的适应范围:是对宏观、低速物体而言; 牛顿第二定律的性质: 实例
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 包括滑动摩擦和空气阻力 )。 加速度 a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 F=ma) 和运动学公式 (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v=v0+at, x=v0t+at2, v2- v02=2ax等 ) 中 , 均包含有一个共同的物理量 —— 加速度 a。 由物体的受力情况 ,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加速度 , 再由运动学公式便可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反过来 ,
C、 120C、 200C、 240C,然后分别放入相同数量的雌雄柳条鱼数对,观察产仔情况。 实验方法二 4只水族箱中各放入雌雄柳条鱼数对,用黑布覆盖,用日光灯照射,人工控制光照时间,使每日光照与黑暗时间比( h: h)分别为 8: 16, 10: 14, 12:12, 14: 10。 然后观察产仔情况。 实施实验 按照已设计好的实验方法一、方法二进行实验。 注意: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时间: 实验方法一 实验方法二 体长和健康状况相近的雌雄柳条鱼 水族箱、电热棒、 40w日光灯 在自然状态下不可能产仔的 23月份 改变水温条件,其它条件不变 改变光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