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
2、亩产 220 公斤,比对照品种西粉 3 号增产 725,亩总产 4033 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 202;1996 年前期亩产 2229 公斤,比对照品种西粉 3 号增产863,亩总产 420 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 1336;1997 年生产试验,亩总产 5686 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 98。 前期产量和总产量高,在适宜栽培条件下,亩总产量可达 5500 公斤左右;高抗烟草花叶病毒病,抗早疫病
2、栽。 油菜收获后耕翻整地,每亩基施腐熟粪肥 1000 公斤、复合肥 50 公斤。 宽窄行种植,大行距 93 厘米,小行距 40 厘米,株距 20 厘米,每亩栽 5000 株左右。 初花期每亩施碳酸氢铵 50 公斤。 及时搭架绑枝和摘心整枝。 用番茄灵或 2,4花,提高坐果率。 番茄主要病害是脐腐病、病毒病、早疫病等。 防治脐腐病,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配合施用氮磷钾肥,防止植株徒长。
2、栽。 油菜收获后耕翻整地,每亩基施腐熟粪肥 1000 公斤、复合肥 50 公斤。 宽窄行种植,大行距 93 厘米,小行距 40 厘米,株距 20 厘米,每亩栽 5000 株左右。 初花期每亩施碳酸氢铵 50 公斤。 及时搭架绑枝和摘心整枝。 用番茄灵或 2,4花,提高坐果率。 番茄主要病害是脐腐病、病毒病、早疫病等。 防治脐腐病,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配合施用氮磷钾肥,防止植株徒长。
2、用可弥补有机肥和土壤中所供给某种营养元素的不足,对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同有机肥具有同样的效果,只要平衡使用化肥不会对作物和环境造成危害。 番茄常用的肥料品种有: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硼砂、硫酸锌和三元复合肥等。 其中过磷酸钙在酸性土壤或旧大棚上使用效果较好。 有机肥用量大的和旧大棚,可选用用肥量的低限;有机肥用量少的和新建的大棚可选用用肥量的高限。 合理分配基肥、追肥的比例。
2、灼果和着色不良果等。 为提高秋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减少畸形果的形成,应采取如下技术措施:一、抓好肥水管理番茄生育前期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开花坐果期须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增施硼肥和钙肥。 在坐果高峰期可喷施 氯化钙与 萘乙酸混合液 2 至 3 次,能够有效防止脐腐果和裂果的产生。 合理浇水,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或土壤过干。 二、保温增光防冻寒潮来临时,有及时加盖草帘或在大棚内搭低弓覆膜保温
2、斑,稍凹陷,后期果实开裂,病部变硬,上部密生黑色霉层,病果提早变红。 二、发病规律早疫病是由茄链格孢菌侵染所致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株残体上和土壤里越冬,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上越冬,分生孢子可借风雨传播,从气孔、皮孔或表皮及伤口直接侵入,形成初侵染,经 46 天即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扩大再侵染,大棚内高温高湿的环境利于发病,棚温在 2025,外界阴雨,发病重
2、1 次,一直延续到了 8 月。 番茄 3 月中旬定植于菇床两边,株距为 40 厘米,为防番茄早春冻害,大棚内再搭小棚,待气温稳定在 10时,拆去小棚,5 月中下旬采收第一批番茄。 三、)播后 3 天,每天都要抖松一下塑料膜排除膜上水滴,进行换气,待菌丝发白,布满菇床,而且菌丝上出现一朵朵黄水,说明即将出菇,此时揭去盖的地膜。 (2)注意遮阳。 平菇喜在潮湿阴暗处生长,因此在整个生育期间
2、,日温高于 32时,果实生长及成熟快,茄红素形成受阻而影响着色。 当温度过低时,也会严重影响果实着色。 当前,如果棚室保温效果不好的话,棚温低于 12时则不能正常着色。 其次,肥水管理不当也会影响果实正常转色。 再次,通风透光性不好,也会影响果实正常着色。 解决措施 使用药剂催红时应注意以下问题:催红不宜过早:一般在果实充分长大时催红效果最好。 若果实还处在青熟期,未充分长大
2、托鲁巴姆和托托斯加种子较小,种子成熟后具有极强的休眠性,发芽困难。 可以用 100200 2030条件下浸泡 24 小时左右即可打破休眠。 注意赤霉素的使用浓度不宜过高,否则容易造成出芽后的徒长;如果温度过低会影响处理结果。 接着用清水冲洗后即可催芽。 可采用变温催芽,1520条件下催芽 16 小时,30左右条件下催芽 8 小时,约 810 天左右基本出芽。 3、播种时间。
2、量加大棚膜与地面的夹角,以利增强透光强度,并减少水滴,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及时摘除开败的残花和柱头,减少初次侵染。 经常清除棚膜表面尘埃,以利增温透光。 定植后及时覆盖地膜,以利降低空气湿度。 化学防治:提倡以防为主,花前即开始用药。 目前比较理想的药剂是嘧霉胺系列。 一是 40%隆利可湿性粉剂,该药具有内吸传导和熏蒸作用,成本较低,而且便于冬季保管。 使用浓度为 1000倍液,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