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害
1、虫产卵于成熟果实的果皮下,孵化后的幼虫在果内取食果肉,使果实受害部位的果皮先上色,流出腐臭味的果汁,导致果实腐烂,产生落果。 体深黑色和相间。 单眼 3 个,排成三角形。 胸背黑褐色,具 2 条纵纹。 雄虫有 4 个腹节,雌虫 5 个腹节。 卵:乳白色,一端较细小,另一端略钝。 幼虫:体长约 10 毫米,黄白色,由大小不等的 11 节组成。 口钩黑色。 蛹:椭圆形,淡,长约 5 毫米,宽约
2、油 10 倍液涂抹虫疤,杀死当年蛀入皮下的幼虫;在成虫羽化期(67 月)喷洒 80%敌敌畏乳油 8001000 倍液,可消灭成虫和初孵化幼虫,隔 15 天再喷 1 次。 三、虫、若虫在树干上吸食汁液,使枝条枯萎,甚至全树死亡。 季刮除老树皮,消灭越冬虫体;甩黏土柴油乳剂(柴油 1 份细黏土 1 份水 2 份)涂抹树干,杀死虫体;发芽前喷 5 波美度石硫合剂,在各代初孵若虫尚未形成介壳前喷
2、继而危害丝瓜、苦瓜、冬瓜,一年中以 7危害最重。 成虫白天躲藏,夜间出来活动,趋光性不强,卵产于叶背,散生或者几粒在一起,初孵出的幼虫在叶背吃食叶肉,3 龄后吐丝缠叶,躲在里面危害,还能蛀入瓜藤、幼果和花心进行危害。 主要防治方法:虫少时可摘除卷叶,捏死幼虫。 由于瓜野螟对秋西瓜为害方式比较特别,一般的农药难以达到防治效果。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生产的生物农药 子粉对防治瓜野螟效果显著。
2、虫兼顾,以防成虫为主。 选用阿维菌素类的 极灭乳油、福丁乳油和 90杀虫丹原粉等药剂单剂交替使用,每 67 天一次,连防 56 次,能有效控制斑潜蝇的危害。 蚜虫吸食植物汁液,使叶片卷曲,消耗大量养分,而且破坏叶片光合作用,还能传播病毒,对马铃薯的生产影响特别大。 春季马铃薯生长期,气候干燥,利于蚜虫大量发生。 防治方法:药剂防治,用 联苯菊酯乳油或 10的毗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如用
2、皮后变为成虫。 成虫产卵于叶脉组织内或叶背茸毛下,卵散产,卵孵化后产卵处变褐色。 二代区,6 月上旬出现第一代若虫,有的年份 5 月中旬即出现第一代若虫,6 月中下旬发生第一代成虫,7 月中旬发生第二代若虫,8 月出现第二代成虫。 三代区,5 月上中旬发生第一代若虫,6 月发生第一代成虫,78 月发生第二代成虫,910 月发生第三代成虫。 上海、苏州一带,89 月份虫口密度最大,为害也最重
2、1 代,以成虫在向阳处的杂草或表土内越冬。 在四川,翌年 4 月上旬越冬成虫开始上树取食树皮和嫩梢,4 月中旬末或下旬开始危害幼果。 6 月上旬为卵孵化盛期,6 月下旬为化蛹盛期,然后羽化,继续危害核桃顶芽,11 月开始越冬。 成虫有假死习性。 核桃举翅蛾核桃举翅蛾俗称核桃黑。 在我省核桃产区普遍发生,在土壤潮湿、杂草丛生的荒山沟洼处尤为严重。 主要危害果实,果实受害率达
2、诱杀天幕毛虫、梨小食心虫、金纹细蛾等害虫。 也可以应用昆虫性外激素及雄性激素不育技术,在果园悬挂 1 个诱捕器诱杀害虫,降低雌成虫交配率。 四、利用天敌果园的生态环境相对较稳定,有丰富的天敌资源。 如果大量使用广谱杀虫剂,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杀伤了大量天敌,致使果园天敌数量明显减少。 所以要保护天敌,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天敌来防治害虫。 比如在梨小食心虫产卵盛期释放赤眼蜂 3 次,每 667
2、越冬成螨出蛰前及幼螨孵化期,用 5尼索朗乳油 15002000倍液,或 50螨克锡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倍液,或 20三氯杀螨醇乳油6001000 倍液,或 50溴螨酯乳油 10001250 倍液喷雾。 山碴木蠹蛾人工防治 秋季将藏在树皮层的幼虫刮去,减少越冬幼虫。 锯除或剪除被害的死树、死枝,并清理出果园烧毁。 药物防治 在 68 月份成虫发生期,用 80敌敌畏乳油 1500 倍液
2、天。 成虫体小纤弱,雨天不利于飞翔活动,遇大风雨时将被打落死亡。 成虫有弱趋光性,但怕强光,故晴天成虫大多躲在树冠的荫蔽处。 幼虫孵化时间主要在下午。 初孵幼虫白色,稍后转为乳黄色,随后咬破嫩叶表皮钻进叶内取食叶肉。 叶片被害部位初呈浅黄色斑点,进而灰白色(对光可见为害斑边缘的幼虫)。 最后变为黑褐色并穿孔,易与炭疽病为害状混淆。 受害严重的叶片呈不规则的网状破裂以致枯萎脱落。
2、尾高峰期,次日上午雌虫分散产卵于嫩叶背面,雌虫产卵后第 2死亡,雄虫交尾后于次日或第三天死亡。 孵化后幼虫咬破嫩叶表皮钻进叶内取食叶肉,引起水烫状点斑,随幼虫长大,形成小瘤状虫瘿,一叶可有十几个虫瘿,被害叶片组织坏死,幼虫离开虫瘿之后,中心破裂,造成穿孔,为害严重的叶片呈不规则的网状破裂,随后老龄幼虫进入表土化蛹。 防治方法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抽梢整齐,有利于梢期统一喷药治虫。 新梢嫩叶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