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进
法比较单一,就是在电动机轴上加阻尼器,电子阻尼法则有多种。 (1)多相励磁法:采用多相励磁会产生电磁阻尼, 会削弱或消除振荡现象。 (2)变频变压法:步进电机在高频和在低频时转子所获得的能量不一样,在低频时绕组中的电流上升时间长,转子获得的能量大,因此容易产生振荡,在高频时则相反。 所以,可以设计一种电路,使电压随频率的降低而减少,这样使绕组在低频时的电流减少,可以有效地消除振荡 [9]。
四相步进电机,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的驱动。 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转化为角位移的执行机构。 当步进驱动器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它就驱动步进电机按设定的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 (称为 “ 步距角 ”) ,它的旋转是以固定的角度一步一步运行的。 可以通过控制脉冲个数来控制角位移量,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控制脉冲频率来控制电机转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
176。 (全步/半步)。 到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的磁阻式步进电动机已极少见。 步进电动机最大的生产国是日本,如日本伺服公司、 SANYO、东 方公司、 DENKI、NPM 及 MINEBEA 公司等,特别是日本东方公司,无论是电动机性能和外观质量,还是生产手段,都堪称是世界上最好的。 现在日本步进电动机年产量(含国外独资公司)近 2 亿台,德国也是世界上步进电动机生产大国。 德国 1994
的电路; OUTl、 OUT2 和 OUT OUT4 之间分别接 2 个步进电机;input1~input4 输入控制电位来控制电机的正反转; Enable 则控制电机停转。 R10 10k DB0 7 DB1 8 DB2 9 DB3 10 DB4 11 DB5 12 DB6 13 DB7 14 RS 4 R/W 5 E 6 VCC 2 VL+ 15 VL 16 VSS 1 VEE 3 U2
MOS 技术的进步,大大地促进了单片机的 CMOS 化。 CMOS 芯片除了低功耗特性之外,还具有功耗的可控性,使单片机可以工作在功耗精细管理状态。 这也是今后以 80S51 取代 8051 为标准 MCU 芯片的原因。 因为单片机芯片多数是采用 CMOS(金属栅氧化物 )半导体工艺生产。 CMOS 电路的特点是低功耗、高密度、低速度、低价格。 采用双极型半导体工艺的 TTL 电路速度快
字器件 2) 推挽结构一般是指两个三极管分别受两互补信号的控制 ,总是在一个三极管导通的时候另一个截止 .要实现线与需要用 OC(open collector)门电路 .是两个参数相同的三极管或 MOSFET,以推挽方式存在于电路中 ,各负责正负半周的波形放大任务 ,电路工作时,两只对称的功率开关管每次只有一个导通,所以导通损耗小 ,效率高。 输出既可以向负载灌电流,也可以从负载抽取电流。
7 3 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单片机是系统的核心,主要承担控制信号的接受,逻辑分析和运算,控制量的输出和显示的运算和输出等功能。 本程序采用模块化设计, 针对上述功能主要包括 主函数、键盘扫描、 串口 中断、 计时中断和显示程序几个模块。 其中,主函数主要负责对单片机、内部元件及中断等工作方式进行定义和设定,并协调好各模块之间的运行时序,其流程图如下: 图 5 主函数流 程图 控制信号输入程序
时器 T0,设定为 5s,延时到 T0 动作) S23 同 S20 S24 同 S21 说明: 各状态的输出可由状态元件直接驱动,也可由其他软元件触点的逻辑组合驱动。 转态转移图及梯形图 电器控制与 PLC 教案 6 电器控制与 PLC 教案 7 分支 序列结构 分类: 选择性分支和并行性分支 一、 选择序列结构 : 从多个流程中按条件选择执行其中的一个流程。 选择性分支的状态转移图 1)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控制 技术 》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 页 9 图 3 总体硬件连线 步进电机控制电路 启 /停控制、正 /反转控制、工作模式控制电路分析 原理 图如 图 4 所示 : 图 4 按键控制图 ( 1) K0K2 为工作模式控制开关, KO 接电时,为步进电机单三拍工作模式; K1 接电时,为步进电机双三拍工作模式; K2 接电时 ,步进电机工作模式为三相六拍,
驱动 器构成 保护级的作用是保护驱动级的安全。 一般可根据需要设置过电流保护、过热保护、过压保护、欠压保护等。 驱动器的特点 为使步进电动机满足各种需要的输出,驱动级必须对电动机绕组提供足够的电压和电流,但步进电动机与一般电子设备的驱动有很多不同点,其主要表现在: 1.各相绕组都是开关工作,多数电动机绕组都是连续的交流或直流,而步进电动机各相绕组都是脉冲式供电,所以绕组电流不是连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