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
1、入 7 月份以来,我市遇到持续阴雨,雨后高温天气,对水稻后期病虫发生极为有利。 现我市水稻大部份进入孕穗至抽穗期,正是水稻病虫易感期。 8 月 7日我站对倘甸、大屯等地作田间调查,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都有发生,急需防治,具体情况如下:稻瘟病:在大屯新瓦房栽种的云恢 290 上发现叶瘟,病叶率 病指 积 2 亩。 纹枯病:普遍发生,严重田块病丛率 72%,病株率 病指 般田块病丛率
状:在木耳生产中,每遇到高温高湿的季节,正值木耳旺盛生长时期,很容易发生烂耳现象,俗称“流耳”。 流耳一般可使产量降低 2030,严重时会使整批耳完全绝收,耳穴腐烂后,即不再出耳,对生产危害极大。 病因:场地不适,排水不良,闷热闭气,高温高湿,日照过差,通风不良;耳片成熟时,遇持续高温高湿,光照差,通风不良;管理方法不当,浇水不及时,水质不清洁,碱性过重,温差过大,采收后立即浇水;病害侵食。
1、要有大地老虎,小地老虎、黄地老虎。 此类害虫为害甜玉米小叶或嫩叶,甚至咬断幼苗基部幼茎,造成缺苗断垄,严重影响全苗。 防治措施:一是人工捕捉。 于清晨在甜玉米断苗的周围或沿着残留在洞口的被害株,将土扒开捕捉幼虫。 二是毒饵诱杀。 亩用 90%敌百虫晶体 50 克,温水溶解成 250 毫升药液,与炒香的花生麸拌均匀,傍晚撒于玉米周围。 台湾螟、大螟危害甜玉米的螟虫以大螟、台湾螟为主。
2、植期差异大,生育期不一,害虫食料丰富,在田间辗转发生,造成世代重叠,田间虫态复杂。 预计下一阶段玉米螟将中等偏重发生,纹枯病和大、小斑病中等发生,玉米红蜘蛛局部地区偏重发生。 三、防治意见。 (一)结合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开展综合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虫枝叶和残体,并集中深埋或烧毁;搞好健身栽培,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 (二)有条件的地区使用杀虫灯诱杀玉米螟虫
2、入少,6 月份以后,田间虫量增长迅速,第四(3)代卷叶螟幼虫已普遍发生为害,局部地区为害较重。 近期各监测点大田普查,平均百丛幼虫量 2050 头,多的百丛达 340 头,卷叶率310,目前,多数幼虫处于 23 龄,正是防治适期。 三、蝗虫:今年一代二化螟发生普遍较重,峨峰长,致使早插的单季稻田二化螟也发生普遍,虫口残留较多。 6 月下旬灯下二代二化螟成虫大量出现,灯下诱虫量普遍比去年多。
何控制黑木耳杂菌的生长。 黑木耳的常见杂菌有:1木霉:木霉主要发生在菌种瓶(袋)未萌发的料内和没有彻底清除的耳基上,若不及时处理,扩大蔓延很快,病区木耳菌丝不能生长或生长不良。 防治措施:培养基灭菌要彻底,菌袋出耳期间发生木霉,可先将菌袋置于阳光下晾晒 12 天,再用 锰酸钾或 菌灵溶液喷洒消毒。 2毛霉与根霉:其危害是隔绝氧气,争夺养分和水,分泌毒素,影响黑木耳菌丝的生长。 防治措施与木霉相同
米苗期虫害主要有蒙古灰象甲、黑绒金龟子、网目沙潜以及金针虫、蝼蛄等。 苗期预防的病害,主要对玉米丝黑穗病的厚垣孢子真菌和茎基腐病的禾生腐霉菌、禾谷镰孢菌用药。 防治方法:玉米苗期病虫害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着重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做好种子处理,合理施肥,适当选用药剂防治,能有效地控制和减轻苗期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 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播种前晒种 12 天以提高酶的活性
1、对田间病虫害种类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农药防治。 农药进行混配时,其农药的含量要搞清楚,特别是穗颈瘟防治,三环唑有 2 种剂型,切不得搞错。 不要随意加大农药的用量盲目加大药剂用量,则加大了病虫防治的成本,又易使作物发生药害。 另外农药一定要注意现配现用,防止农药间发生化学反应而降低药效。 夏秋时节雷雨天多,在农药中添加助剂既可以增进药液的效果,又可延缓雨水的冲刷,较好地保证了防效。
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实现水稻病虫无公害防治的基础,其基本原则是创造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孳生的环境。 步减少化肥施用量在生产中单纯依赖施用化肥(特别是氮素化肥),忽视有机肥的培育、积制和利用,是当前水稻病虫害严重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必须改变观念,重视发展畜牧业,种植绿肥和积制各种农家肥,建立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新的施肥模式。 为了增加有机肥的来源
1、007 年冬,食用菌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以及虫害发生严重,感病品种也由平菇、香菇、双孢菇、姬菇、鸡腿菇波及到白灵菇、杏鲍菇、茶薪菇、金针菇等,经过简要归类整理,笔者总结主要病虫及其处理措施,以期对栽培有所帮助。 侵染性病害黄菇:多发生在乎菇、白灵菇、杏鲍菇、姬菇等品种上。 表现为幼菇菌盖即变黄,逐渐呈扩大趋势,直至成菇,色泽加重,有的略微减轻,黄色呈斑块状,甚至蔓延至整个菌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