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营销要避免步美国后尘内容摘要:

电话营销要避免步美国后尘 21 世纪素材资源平台 中国最大素材资料平台 160984104电话营销要避免步美国后尘7 月 10 日,美国密苏里州司法部长杰里米·尼克松向联邦法院起诉三大电信巨头、信和世通,称这几家公司擅自向客户推销其服务,甚至对已要求“别打我电话”的客户仍进行推销。 他说, “按联邦电信营销法规,他们必须停止这种行为”。 这是美国日益声势浩大的“别打我电话”行动中的一幕。 电话营销,以往被视为互动营销的典范,但如今又是怎样得罪了民众呢。 电话营销走到尽头。 过去 20 年,电话营销在美国获得长足发展,商家认为这一手段可有效提高到达顾客的几率,并可以同顾客互动接触。 美国的黄页号码簿包含个人电话号码,也使获得顾客资料的成本比其他营销方式要低。 但过度使用电话营销令民众不胜其烦。 据调查,目前每个美国人每隔 3 天就会收到一个营销电话。 “当人们坐下来享受正餐时,当父母给孩子读故事时,他们需要把陌生的营销电话拒之门外。 ”6 月 27 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别打我电话”行动提案后在演说中这样说。 根据这项提案,从 10 月 1 日开始,电话营销商如果拨打列在“别打我电话”清单上的号码从事推销活动,将会受到 美元的罚款,同时还可能面临消费者的起诉。 活动开始后,大量消费者将自己的电话和手机号码注册到“别打我电话”列表中。 活动首日,政府公布的注册热线始终保持占线状态,而注册网站由于访问量太大,也陷入半瘫痪状态。 估计全美有 6000 万家庭将电话号码注册到了“别打我电话”的列表上。 “别打我电话”让消费者额手称庆,但给美国电话营销业带来巨大打击,近 200 万从业人员面临失业危险。 电话营销业者已对这一行动提出起诉,认为这影响了言论自由和贸易自由的准则。 对中国企业的警示 美国如火如荼的活动,在中国似乎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 “国内的电话营销还处在起步阶段,对人们的生活还没有足够大的影响力,但美国这件事从长远看,会对国内电话营销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九力营销顾问公司副总经理王新明对财经时报说。 1996 年,王新明参与了国内较早的电话营销项目,产品类似携程网站后来推出的订票酒店打折卡。 他们首先通过各种方式购买潜在客户的名录,再打电话进行联系。 当时手机还是有钱人的专用品,所以他们也通过拨打手机号码来发现顾客。 王新明认为,电话营销的作用是有限的,主要是建立联系、介绍产品、了解需求等,往往不能直接达成交易,需要后续的销售活动跟进。 “别打我电话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电话营销中的一些低素质企业把号码资源用烂了, ”专营呼叫中心的华新电子公司总经理程邦说, “国内的呼叫中心目前绝大部分业务21 世纪素材资源平台 中国最大素材资料平台 160984104仍然是呼入业务,刚开始有了少量的呼出业务,不过也大多为简单的市场调查。 ” 程邦认为,国内的呼出市场还没有发展起来,如果要避免步美国的后尘,必须要注意几点:首先,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数据库,要有更多的关于机主的信息,而且必须不断更新,防止老化, “仅仅知道一个号码,是不足以支撑电话营销的” ; 其次,提高电话营销操作人员的素质,减少给顾客带来的反感,同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把产品或意图介绍清楚; 第三,营造良性竞争环境,防止过度开发利用电话资源。 其实,企业应该了解到“电话营销是有局限的,要更多地利用营销组合的力量,而不仅仅是某一种营销方式”。 实现精准化营销 王新明指出,这件事还可以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给营销学者和从业人员以启示。 “营销越来越分众化,由广泛到精确是营销水平提升的标志。 ”他认为,引起消费者反感的电话常常是同他们消费需求无关的,或者是在不恰当的时间打来的,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对客户的了解,实现精准化营销。 他接触过一个名为“公司,专做针对中国地区的邮件营销。 与所谓的“邮件营销”把所有的邮件地址群发一遍不同的是,他们对邮件数据库精心维护,并用多个变量加以分类。 在发送邮件中加强互动性,根据用户反馈不停完善更新数据库,这样,他们的邮件营销可以大大提高对相关目标客户的覆盖,同时减少造成漫无目的的垃圾邮件,避免引起反感。 青禾咨询总经理牛锐认为,营销手段要注意到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结合,如果厂家以自我为中心,只是一味强调对顾客的宣传灌输,往往会适得其反。 举例来说,上下班高峰时,经常看到企业雇人把广告传单往人们的车筐里塞,结果大多数人看也不看就随手扔掉。 厂家看中的是这种广告方式的低成本,但他们没有考虑到实际效果究竟怎样。 在引起人们反感后,对公司的伤害更大,过于功利不是持久企业的做法。 “营销需要不停的创新,但这是有边界的,需要考虑到企业利益和消费者感觉的平衡。 ” (薛建新) (来自:中国电话营销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