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东线邳州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河道 水位( m) 前池 水位( m) 6 设计运行水位 站上按骆马湖近期控制水位 邳州泵站站上。 最高运行水位 站上水位按远期骆马湖 推算至土山站上, 站下按 睢宁站 最高 水位。 最低运行水位 按中运河最低水位。 站下按最低通航水位。 平均 运行水位 按 骆马湖多年平均 水位 邳州泵站 站上。 站下 按平均水位。 百年一遇设计 防洪水位 通过防洪闸防洪 天窗泄洪时水位 原河道建筑物规划功能 三百年一遇校核 防洪水位 骆马湖 , 通过防洪闸防洪 排涝水位 站下为结合房亭河以北片最低排涝控制水位。 邳州泵站 配套建筑物水位组合表 黄墩湖 防洪闸 黄墩湖 防洪闸水位组合表 表 计算工况 闸上水位 ( m) 闸下水位 ( m) 流量 ( m3/s) 备注 送水 设计 100 南水北调设计送水水位 行洪 设计 400 刘集地涵天窗向南泄洪 挡洪 设计 百年一遇设计 水位 校 核 三百年一遇校核 水位 防渗 消能 400 刘集地涵天窗向南泄洪 消能 400 送水水位 房亭河防洪 闸 房亭河防洪 闸水位组合表 表 计算工况 闸上水位 闸下水位 流量 备注 7 ( m) ( m) ( m3/s) 送水 设计 100 南水北调设计送水水位 挡洪 设计 百年一遇设计 水位 校核 三百年一遇校核 水位 防渗 消能 100 送水水位 双杨河灌溉 涵 洞 双杨河灌溉 涵 洞水位组合表 表 计算工况 上游 水位 ( m) 下游 水位 ( m) 流量 ( m3/s) 备注 引 水 设计 8 南水北调近期设计送水水位 挡 洪 设计 闸上为房亭河二十年一遇防洪水位 防渗 闸下为灌溉河道正常蓄水位 消能 闸下为灌溉河道 最低蓄水位 8 3 工程地质 地质概况 20xx 年 8 月徐州市水利建筑设计研究院对 邳州泵站 (房亭河南、北两个方案)按 项目建议书 阶段进行工程地质勘察。 在 收集区域 工程 地质资料和地 区 水文地质的基础上,适量布置钻孔,初步查明场地工程环境、 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不良岩土层的分布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进行常规 岩土性质 试验,提供各层 岩土 的常规 物理力学 参数;并对其工程性质 做 初步 评价。 对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岩土 的渗透性, 地下水埋藏条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排 关系,环境水的腐蚀性进行初步 评价。 外业工作于 20xx 年 8 月 5 日开始, 8 月 12 日结束,施工钻孔 21 孔,总进尺,取原状土样 106 个,进行标贯试验 313 点,最大孔深 ,控制高程 ,基底下深度。 土工试验由我院试验室完成,土样均按要求进行了常规物理力学试验。 地形地貌 邳州泵站 位于江苏省邳州市八路乡境内, 北方案位于 房亭河北岸,现刘集抽水站西侧,输水线路为 睢宁站 来水经徐洪河和徐洪河穿房亭河地涵到 邳州泵站 下再抽水入房亭河,由房亭河送入骆马湖。 南方案位于 房亭河南岸,黄墩湖滞洪区内,输水线路为 睢宁站 来水经徐洪河直接抽水入房亭河,由房亭河送入 骆马湖。 场地地势平坦,地表高程 ~ ,房亭河堤顶高程 ,边坡 1:3,徐洪河河底高程 ,房亭河河底高程。 地层和岩性 场地位于沂沭泗河冲、洪积平原,第四系地层发育以冲、洪积相为主,全新统、上更新统 沉积颗粒较细, 中更新统 沉积颗粒相对较粗,沉积韵率清晰,成层性好。 全新统厚 8~ 9m,上部为砂 壤土、 粉砂,下部为 淤泥质黏土。 上更新统 以黏性土夹钙质结核为主,局部夹细~中粗砂,厚度 10~ 15m。 中更新统 以黏性土夹钙质结核为主,夹中、粗砂,厚度。 本次勘探 揭露第四系全 新统( Q4)、上更新统( Q3)地层,根据岩土特征可划分为 7层( 南、北两方案统一分层, 不包括夹层),现分述如下: 9 全新统 Q4: ①砂壤土( Q4 al+pl):黄色、浅黄褐色,松散、饱和,振动析水较快,无光泽反应;局部混团状粉砂、或夹黏土薄层;厚度 ~。 ② 黏土( Q4 al+pl):褐黄色,软塑,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较低,标贯击数 2~ 3击,厚度 ~。 ③粉砂( Q4 al+pl):灰色,松散、饱和,振动析水快,无光泽反应,夹黏土薄层;标贯击数 2~ 8击,厚度 ~ , 南方案场地内局部分布。 ④ 淤泥质黏土、淤泥( Q4l+h):灰色,软塑,黏着性大,稍有光泽,摇振变形明显,韧性较低,含腐植质及腐烂植物根系,厚约 ~ , 南方案场地内多含粉砂薄层, 标贯击数 1~ 2 击。 ④ 1 中细砂( Q4 al+pl):黄色~灰黄色,中密,饱和,厚度 ~ ,标贯击数24击,仅在北方案自排闸 T18 孔分布。 ⑤壤土:黄灰色,可塑,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含小豆状FeMn 结核,混粉粒较多及少量砂粒, 厚 ~ ,标贯击数 4~ 8 击。 上更新统( Q3): ⑥壤土混砂姜( Q3 al+pl):褐黄色、褐黄夹灰白色,可塑~硬塑,无摇振反应,油脂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中等;含豆状 FeMn 结核及 砂姜 (钙质结核),结核直径3~ 8 cm 左右, 上部含量较多,厚约 ~ ,标贯击数 8~ 22 击。 ⑥ 1中粗砂( Q3 al+pl):黄色~灰白色,紧密,饱和,厚度变化大, ~ ,标贯击数 21 击, 北方案 仅抽水站 T3孔分布, 南方案场地内分布稳定。 ⑦黏土混砂姜( Q3 al+pl):褐黄夹灰白色,可塑~硬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含少量砂姜,总厚度 ,标贯击数 11~ 25 击。 ⑦ 1 中粗砂( Q3 al+pl):黄色~灰白色,紧密,饱和,厚度变化大, ~ ,标贯击数 18~ 30 击, 北方案 仅抽水站 T T6孔分布, 南方案分布稳定。 ⑦ 2含砾中粗砂( Q3 al+pl):黄色~灰白色,紧密,饱和,底部含小砾石,厚度变化大 ~ ,标贯击数 18~ 30 击,分布比较稳定。 各土层分布情况详见 南、北两个方案的 “工程地质剖面图 (图 、图 、图 ”,其物理力学指标见各工程的《工程地质勘察综合成果表》。 10 水文地质 条件 本场地位于中运河沿岸富水区内,冲积层厚度一般在 60 米左右,主要含水层在10~ 20m 之间,含水层主要为中粗砂和含砂姜壤土,后者的富水取决于砂姜含量多少富集程度,补给水源主要靠降雨入渗,地表侧向补给次之。 ( 1)孔隙潜水 :主要赋存在第四系全新统和上更新统地层中,含水岩组的岩性多为厚度 5~ 10m 的中粗砂、中细砂和亚粘土,底板埋深一般在 30m 以浅。 单井涌水量1000~ 3000m3/d;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漏,主要消耗于蒸发和人工开采,属降水入渗 — 蒸发开采型。 ( 2)孔隙承压水 :,含水岩组岩性以中更新统 含砾中粗砂、中细砂为主,顶板埋深 30~ 40m 以深,厚 10~ 15m;单井涌水量 500~ 1000m3/d。 场地内含水层主要有 第①层 砂壤土、 第③层 粉砂和 第⑥ ⑦ ⑦ 2 层中粗砂,其中第①层粉砂渗透性大富水性比较好,水源补给条件受地表水和大气降水影响,易于疏干; 第⑥ ⑦ ⑦ 2 层中粗砂的 富水和渗透性都很好,且与上、下含水层有直接水力联系。 第⑦层黏土夹砂姜富水性取决于砂姜含量的多少和富集程度。 据调查和有关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场地附近该岩组单井涌水量一般 15~ 20m3/h 左右。 站址基坑开挖过程中除第 ② 层黏土和第 ④ 层淤泥质黏土外,其余各层均有一定的水涌入基坑。 本次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埋深 ,相应地下水位:。 据调查地表水与水地下水对混凝土均无侵蚀性。 地震基本烈度 本地区处于郯城~营口地震带南端,地震活动的特点是频度低,强度大。 迄今为止共发生 6级以上地震 8 次,其中 7 级以上强震 4次,最大震级为 级。 根据历史记载和地震调查,自公元前 178 年至今共记录有感地震 17 次。 其中少数曾 造成 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全都是邻区地震波及引起的。 破坏程度最大的是 1668 年 7月 21 日郯城~莒县间发生的 级地震。 但历史上 7级以上的大震都发生在郯~营地震带的北段和中段,而邳州所处的南段仅有一些零星的中强震发生。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 (GB1830620xx),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P=,1990a),场地 地震 基本烈度 8 度。 11 工程地质条件 邳州泵站 位于郯庐断裂带以西 15km,工程场地内无活动断层。 依据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SL203— 97) 第 款, 根据构造活动性、边坡稳定性和场地地基条件,该场地位 于抗震有利地段。 根据场地地层结构,按剪切波速与岩性的关系, 场地 覆盖层厚度( dov)。 抽水站主体工程按 《水工建筑物抗震规范》 划分 ,工程 场地土(抽水站基底下 内)按 《水工建筑物抗震规范》计算, 平均 剪切波速( VSm)为: m/s; 场地土类型: 中硬土 ;场地类别:Ⅱ类。 配套工程建筑 按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划分 ,场地地表以下 内, 等效 剪切波速( VSe) ; 场地类别:Ⅲ类。 场地内第①~⑤层为第四系全新统( Q4)地层,上部①~③层系黄泛冲、洪积沉积,中部 淤泥质黏土为湖沼沉 积, 沉积时间短、土质松软,工程性质相对较差。 第①层 砂壤土、 第③层粉砂,松散、饱和,防渗抗冲能力差,在地下水作用下极易产生管涌或流土破坏,经判别为地震液化土层。 第②层为新近沉积的粘性土。 第④层淤泥质黏土,土质软弱,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易流变,允许承载力 70kpa。 第⑤为一般粘性土, 允许承载力 140kpa。 第⑥~⑦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 Q3)地层,以含 砂姜 (钙质结核)黏性土为主,夹中粗砂。 各层土的密度、强度都比较大,压缩性中等偏低,允许承载力均在 200kpa 以上。 其中 第⑥ ⑦ ⑦ 2层中粗砂、厚度变化大 ,工程性质较好,仅第⑦ 2层 含砾 中粗砂分布相对比较稳定。 进水段翼墙基底高程 ,设计站房基底高程 , 南、北两个方案 均位于第⑥层 壤土混砂姜之 上,该层分布稳定,压缩性中等偏低~低, 标贯击数 8~ 22击,平均 11 击,允许承载力 200kpa, 抽水站地基内无地震液化或软化土层。 出水段翼墙基底高程 , 北方案 位于第⑤层壤土顶部, 南方案 位于第④层层淤泥质黏土下部,清污闸 基底高程 , 南、北两个方案 位于第⑤层底部, 允许承载力 140kpa。 站房基坑开挖土层主为 ① ~ ⑤层 ,其中第①层 砂壤土、 第③层粉砂 和第④层淤泥质黏土的工程性质都比较差,前者在地下水作用下极易发生流土破坏,后者抗剪强度低,易流变,均对边坡稳定不利。 此外、凡设置在站房开挖回填土范围内的工程,除按换填法处理要求控制填土质量外,地基设计应考虑由于回填土体的水敏性而易产生的沉降、负摩阻力等不利因素,选择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 12 结论与建议 ( 1) 邳州泵站 位于郯庐断裂带西侧 15km,工程场地内无活动断层及高危边坡,抽水站地基内无液化土层, 场地位于抗震有利地段。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xx)》,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P=)( 1990a), 场地 地震 基本烈度 8 度。 ( 2) 邳州泵站 工程 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规范》判别, 场地土(抽水站基底下 内)平均 剪切波速( VSm)为: m/s; 场地土 类型: 中硬土 ;场地类别:Ⅱ类。 附属建筑按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判别,场地土(地表以下 内) 等效 剪切波速( VSe)为: ; 场地类别:Ⅲ类。 经 判别场地内第①砂壤土 、 第③层粉砂为地震液化土层,液化等级严重;附属建筑物若以第①或③层为地基,建 议采取消除液化措施进行处理。 ( 3)场地内第①~⑤层为全新统( Q4)地层,土质松软,工程性质较差;第⑥~⑦层为上更新统( Q3)地层,工程性质较好。 站房基坑开挖土层主为 ① ~ ⑤层 ,其中第①层 砂壤土、 第③层粉砂在地下水作用下极易发生流土破坏,第④层淤泥质黏土的抗剪强度低,易流变,均对边坡稳定不利。 ( 4)进水段翼墙基底高程 ,设计站房基底高程 ,两方案均位于第⑥层 粉质壤土混砂姜之 上, 建议允许承载力 200kpa, 地基内无液化和软弱土层。 出水段翼墙及节制闸基底高程 , 北方案 位于第⑤层壤土上部、 南方案则 位于第④层淤泥质黏土下部, 允许承载力 70kpa,不能满足地基设计要求,建议全部挖除进行换填处理。 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