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著名广告人谈广告内容摘要:
广州著名广告人谈广告 21 世纪素材资源平台 中国最大素材资料平台 160984104广州著名广告人谈广告黑马广告总经理张小平访谈录本土广告公司应该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张小平记者:相比十年前,您认为广告主的广告观念和行为有何变化。 张小平:我觉得不同的广告主情况都不一样。 可能最大的差别在于,广告主当时手中掌握的是几十万、几百万,现在则是几千万乃至数亿,感觉自然不同。 和几年前相比,现在的广告主开始注重策略,注重各种广告手段的统一性。 记者:从业这么多年了,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张小平:最大的收获是能与一帮志同道合的人共事,广告是团体工作,不会令我有孤独感;而且每天都可以接触不同的事物,保持新鲜感;做广告的过程中,认识了一些广告界的朋友;在广告服务后看到产品的成长,有一种荣誉感,虽然虚荣但也是喜悦。 记者:您如何评价现阶段广州的广告创作水平。 张小平:不仅是广州,就整个内地而言,广告创作都处于铺垫阶段,不像国外如新加坡、泰国的华文广告,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 另外创作水平不光是创意的问题,还有执行力的问题,也就是绘画、摄影、平面设计的力量很薄弱。 在广州的媒体上常常能看见一些很好的意念,由于设计执行表现太差,影响了整体创作水平,真的很可惜。 记者:现在很多广州广告人特别是创意人流向了上海和北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难道广州广告界不适合他们吗。 张小平:上海和北京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地方,而广州的广告人也需要一个新的空间,所以这种流动是正常的。 到了三地或四地或者五地都能流动的时候,可能就是广告业繁荣的时代。 记者:你认为广州的广告氛围和北京的广告氛围区别大吗?张小平:我暂时还是喜欢广州氛围,喜欢北京的空气。 记者:你所指的空气是什么。 张小平:是文化气息,深层次的。 北京是一个很适合文人生活的地方。 记者:有人说,广州的本土公司总是为他人做嫁衣,好一点的人才都去外资公司了,请问您对此评价如何?21 世纪素材资源平台 中国最大素材资料平台 160984104张小平:不要太固执于国际或本土,还是专注一下好与坏。 记者:您认为广告公司好与坏的标准是什么?张小平:条文性的标准是比较难罗列,但是结果可以做检验。 记者:作为本土广告公司,您认为是不是应该走一条独特的道路才能面对国际公司?张小平:事实上根本就不可能有一条独特的路,问题是要找一条合适的。 记者:您认为中国的广告应该有什么样的特色? 是不是应该有一定属于中国自己的广告文化来面对国际公司呢?张小平:世界上的事情不可能是绝对的。 记者:现在外资公司也在本土化了。 张小平:再加两个字,本土优势化。 记者:不过本土化用好了是优势,用不好是要受害的,你说是吗。 张小平:本土有优势的东西,也有劣势的东西。 这很正常。 记者:一个公司的员工一般都有同样的特质,那么黑马广告的员工具有什么样的特质,也就是什么样的人适合黑马广告。 张小平:其实一个公司如果是同一种人质的话,是不可能的。 也不可能应付一个多变的环境,一个团队需要多种人员的组合。 记者:作为广告界资深人士,您对新入行的小兵有何忠告。 张小平:进入这个行业要有思想准备,首先得明白是要做广告人还是广告商。 广告业是个越来越诱人而且有利可图的大蛋糕,很多人都想进来欲分一杯羹。 假若抱着这种思想, “商”的成份可能就会重于“人” 的意味。 作为新入行的小兵,如果不是非常出类拔萃或资本雄厚的话,他得忍受啊。 广告是一种非常苦的行当,我有一句话概括广告人的生涯:表面风花雪月,背里甜酸苦辣。 别以为做广告人是很风光的,要先抱着做“广告猿”的思想,从“猿”到“人”要经历许多磨练。 记者:不是有句话叫作, “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吗。 张小平:那是总统说的,不是广告人说的。 对新入行者我有两点要忠告,其一,如果你对广告有兴趣,非常有兴趣,不妨进来。 其二,如果只是试探一下,再改改行,那就不要进去。 因为那样会割断了自己的历史,对一个人来说,还有很多更易于发挥才干,取得成就的行。 记者:你通常会比较关心新人哪几方面的问题。 张小平:主要注意他们知识的广与深的程度,就是敏锐的程度,专注的程度,敬业的程度,21 世纪素材资源平台 中国最大素材资料平台 160984104可塑的程度。 其实这是一个综合的评估。 张小平简介1982 年春毕业于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美术系商业美术专业,同年加入广州市广告公司,曾任设计师、副总经理。 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资深会员、中国包协设计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优秀包装设计(全国)评委、中国及广东设计年鉴评审委员,并历任各省广告、设计、选美竞赛评委,龙玺全球华文广告大奖评委、中国广告奖、中国广告摄影奖评委;现任广州市广告协会副会长,广州 4A 召集人。 果一个人在两年内跳了家公司,那我基本不会细看他的简历。 广告界人员流动是正常的,但如果一个人跳槽过于频繁,会反映出他比较浮躁,这对他个人和企业发展都是不利的。 梁荣志记者:梁总,您觉得您是商人还是广告人。 梁荣志:我觉得我是广告人也是商人。 记者:您认为广告的发展趋势将会是怎样的。 梁荣志:整合行销传播。 记者:是所有传播方式整合在一家公司,还是会出现不同专业的公司呢。 梁荣志:是同一集团,同一系统。 360 度。 记者:我认为是不同的专业公司专门负责一种传播,不一定是同一公司或集团。 梁荣志:如果不同集团,系统不同,不容易沟通。 记者:什么样的客户最令您满意。 梁荣志:与我们相处最愉快的客户通常是中型企业。 这是相当好的客户,思想开放,办事专业,弹性大,吸引力强,人员素质高,也相当尊重专业,真正把广告公司当作是合作伙伴,也明白“好广告公司应有好收入”的道理。 它们自身的进步也很快。 记者:梁总,关于文案,很多公司认为“负责广告中的文字部分”,我认为,不应当将图文凌驾于概念之上。 所以,文案应该着重广告概念发想和 美对文案的具体工作是怎么界定。 21 世纪素材资源平台 中国最大素材资料平台 160984104梁荣志:我觉得 是最重要,而图文能够把好的 分。 记者:您认为创意人是否需具备市场调查的才能。 梁荣志:我觉得创意人要懂得消费者,否则就不是创意者。 重点是了解和洞察消费者。 记者:据说外资广告公司不招实习生。 为什么。 梁荣志:不是不招,而是要按状况招。 记者:奥美对新人有何要求?梁荣志:第一,要对广告很有兴趣。 第二,不怕挫折。 第三,有大脑的绅士(淑女)。 记者:还有没有一些具体点的,比如学历等。 梁荣志:一般来讲都要大学毕业,但是也有非大学毕业但做得很好的。 记者:一般广告公司更倾向于文科类背景,请谈谈奥美的观点吧。 梁荣志:各个科别有各个科别的优点。 例如理科的逻辑思维会非常棒。 记者:奥美作为外资公司,非大陆的员工会不会比本土的员工更有优越感。 梁荣志:不会。 主要看才能。 记者:外语不好能进外资吗。 梁荣志:有点难度。 记者:开会简报都用全英文吗。 面试用英语吗。 面试文案呢。 梁荣志:中英文都有。 记者:来奥美的年青人第一年怎么样和公司磨合。 梁荣志:我们有新人训练。 记者: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您对他们选择职业有什么建议。 梁荣志:我觉得选择职业时要以兴趣为首要考虑因素,先要弄清楚自己是否想在这个行业长久发展,是否以在这行业取得的成就为自己最大的骄傲,有了兴趣才有动力不断学习,不断累积经验。 第二要考虑选择的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否适合自己发展,是否可以提供好的舞台。 记者:一个广告人要成功要具备怎样的素质。 梁荣志:首先是极有兴趣;其次要有敏锐的社会触角,能跟上社会潮流;要有一定的才华和创造力;要有为客户着想,把客户的生意当自己的生意来思考,从而提供最好的创意服务;还要切戒浮浅,要沉得下来愉快地学习;另外在激烈竞争中还要有承受挫折的能力。 记者:梁总,您如何看中国的广告现况呢。 梁荣志:我觉得前景很好,这跟 关系。 中国加入 广告业绝对是好事。 它21 世纪素材资源平台 中国最大素材资料平台 160984104把竞争环境推向更专业,而整个商业环境的竞争会提升到一个新层次。 记者:奥美进入中国市场有较长的时间,在中国“入世”方面有什么准备。 梁荣志:作为国际性广告公司,奥美能在世界的前端不断研究和开发,在知识和技术上能不断接受世界上最新的事物和思考,这些思考对中国来说暂时还有一段距离,但当我们坚持不懈地接受和推行,会有利于中国企业迫近世界水平,我相信,奥美的步伐和方向是与此相同的。 记者:奥美的本土化进行得顺利吗。 梁荣志:10 多年前,奥美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就有了本土化的意识。 而且奥美的本土化进程快。 现在广州奥美员工 9 成以上是本土员工。 广州奥美积累了 7、8 年做本地客户的经验,目前有 6 成的客户是本土公司。 我相信我们的本土化绝不会输给本地公司。 记者:广告行业是跳槽最频繁的行业,您为什么会在一家公司一干就是 18 年。 梁荣志:我想我比较幸运,因为一开始就选对了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同时也是有良好企业文化的公司。 其间也有猎头公司来找过我,但我更珍惜在奥美中与上司、同事、客户已建立的感情,即使其它公司开出的物质条件更高些,我也不为所动。 我是目前广州国际广告公司中做得时间最长的老总,而从客户反映来看,对我这种忠诚于一个企业的人也比较赞赏。 记者:您对员工的企业忠诚度十分看重。 梁荣志:是的,在招聘时,如果一个人在两年内跳了家公司,那我基本不会细看他的简历。 如果他的专业水准的确很好、跳槽率低些,我也会详细问清楚他每次跳槽的原因。 广告界人员流动是正常的,但如果一个人跳槽过于频繁,会反映出他比较浮躁,这对他个人和企业发展都是不利的。 记者:如果把“跳槽”比喻成一个“事件”的话,广告公司的领导们大部分是处于“受害者”的位置,不论他们是主动炒了员工,还是员工炒了他们,反正他们是损失了。 您怎么看。 梁荣志:跳槽是应该被接受的。 记者:奥美人员流动量大概是多少。 梁荣志:没有做过统计,我估计大概流动量是 10上下。 记者:大部分都是什么部门的员工容易走。 梁荣志:都有,创意、业务、行政都有,但低层流动大一些。 我的感觉是创意人员的流动在我们公司比较高一点。 我认为有人离开是正常的,不过我们奥美的稳定性基本上还是可以的。 21 世纪素材资源平台 中国最大素材资料平台 160984104记者:离开的原因是什么?梁荣志:创意人员可能是有他们自己的看法,有部分人进奥美是希望学东西。 但在外面,靠创意生存也是比较容易的,他们可以设立工作室,不一定非要在广告公司里呆着,所以创意人员对于我们来说,流动相对比较高,其他部门的还好没有太大的变动。 记者:据您的观察您公司员工跳槽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寻?梁荣志:过年前后可能会稍微多一点,但因为个数不多所以不明显。 我们也有少数是希望他离开,员工在公司里面过的愉快,价值也高,对公司、对个人互相都有一个良性的发展。 但有的时候,不一定是员工本身不好,而是环境不适应个人的发展,这种状况,我们反而会劝他们离开。 记者:那象这种被淘汰和主动走的员工比例是多少。 梁荣志:我感觉上是自动离开的多一点,辞职的多。 记者:有的从国际广告公司出去的员工,可以在本土公司要求做总监,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 梁荣志:对个人发展来讲也是一个机会吧,但要看个人状况如何,因为这个要牵扯到整个责任和层次问题,这个现象有好有坏,好的是这是一种挑战,不好的是你能不能担负好这个责任。 记者:您认为如何才能留住人才?梁荣志:我想广告业本身是靠人来发展的。 当一个公司没有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给人才发展,这个跳槽显然是一个健康的事情。 我觉得跳槽本身都是一个自然存在的东西,只要。广州著名广告人谈广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