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铁矿开发利用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使90%以上的磁铁矿呈单体产出,以选择 的磨矿细度较为适宜, 14 此时 40%左右。 (三) 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 依据矿体特征、矿石类型、控矿条件,矿石特征及有益有害元素组合等分析,其成因类型定为矽卡岩型磁铁矿床。 结合区内地层及岩浆侵入时代的综合分析,该区成矿时代主要为印支期。 三、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一)矿区水文地质 矿 区 分布 于鹿龙沟东则。 鹿龙沟源于河卡南山北 麓,沟长约 20km,河水接受山区大气降水和基岩裂隙水的补给,在山区段有常年水流(无测量资料),出山口后(在矿区西南约 3~ 4km)河水全部渗入地下,转化为地下水,直到矿区东北 6km 处,又以泉水出露,汇集成河,继而流向北东方向,汇入沙珠玉河。 矿区位于山区的边缘地带,地势开阔平坦,表层多为第四系残坡积的砂、黄土、粘土等覆盖,据钻孔揭露覆盖厚度 ~。 第四系松散岩类中无地下水存在,处于疏干状态。 局部地段有基岩( Tγ 51)裸露。 据勘探钻孔 ZKIZ0 ZKI701及 ZKⅢ 001号孔揭露,地下水位 埋深分别为 、 及 ,所揭露地层主要为大理岩、黑云母角岩及矽卡岩等围岩体致坚硬,裂隙不发育,仅局部井段存在有破碎带。 在坑道、竖井、钻孔施工中进行了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坑道中只有遇到破碎带的有渗水现象。 据测量渗水量为 ~ 3L/h,水 量 不大,由此看来,该破碎带内赋存有基岩裂隙水,由于破碎带裂隙发育,含水层中透水性差,富水性极弱,对坑道、竖井的开挖没有大的影响。 (二) 工程地质 矿区 表层为第四系风积砂及坡残积及冲洪的亚砂土、亚粘土,基岩地层主要为深变质岩的大理岩、黑云母角岩、矽卡岩 、矽卡岩破碎带及花岗岩。 现依据地层岩性及实地观察,岩石的坚硬程度及裂隙发 15 育程度,利用经验数据进行初步工程地质分类和评价。 松散的砂类土 ( 1)松散均一结构的风积砂 主要分布在矿区局部地段的表部,由第四系全新统风积的粉细砂、细中砂组成,颗粒均一,结构极松散,具有活动性(遇风移动,遇水流动),高压缩性等特点。 ( 2)松散层状结构的砾类土与粉质土 分布于矿区内第四系松散地层 ~ 以下,层厚 左右,由第四系全新统及上更新统坡残积冲洪积砂土、粘性土碎石、块石及砾石组成,在垂向上呈互层状的多 层结构。 土体结构疏松、松软,孔隙度大,具强压缩性,软塑性,定水性及胀缩性。 坚硬 ~ 较坚硬岩体 大部分埋藏于第四系地层以下及局部基岩裸露地段,由三叠系中统的大理岩、矽卡岩、黑云母角岩、矽卡岩破碎带及花岗岩组成,在垂向上呈互层状的多层结构。 大理岩、矽卡岩、黑云母角岩及花岗岩,岩石致密坚硬,岩体完整,抗压强度 Rc=70— 200MPa,矿体围岩及矽卡岩破碎带,岩石较为破碎,发育有少数裂隙,岩石较致密坚硬,岩体完整性较差,抗压强度 Rc=40— 100MPa。 矿区除表层( 20m 以 上 )为松散的砂类土 类 稳定性差 、 承载力 小之外,其余大理岩、黑云母角岩、矽卡岩、花岗岩等均为坚硬块状岩体,这些岩体完整或较完整,抗压强度大,宜于开挖竖井及坑道,属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仅在局部井、坑段有破碎带存在时,需加以防范,进行支护,以保安全。 (三)环境地质 矿区位于基岩山体与共和盆地的接触带,地势南高北低,相对高差40m 左右,地势开阔平坦,区内环境地质条件较好,无滑坡、泥石流、 16 崩塌及危岩体等自然地质灾害现象存在。 对矿区环境稍有不利的只有风积砂的堆积,这里的风积砂活动性强(遇风移动、遇水流动),结构松散,对矿区的自然环境和竖井坑道建设会产生一 定的不良影响,矿石不含有害元素,无放射性,矿山开采不会对区内环境有大的危害。 四、设计利用资源储量 (一)工业指标 方案套用原 普查 报告工业指标 ,见表 7。 表 7 边界品位 TFe( %) ≥ 20 工业品位 TFe( %) ≥ 25 最低可采厚度( m) 最大夹石剔除厚度( m) 1 (二)铁矿资源储量 采矿权范围内圈定铁矿体 9 条,根据《青海省共和县 孤山地区 铁矿 地质普查 报告》及其评审意见,区内采用地质块段法估算铁矿资源量结果见 表 8。 资源量估算表 表 8 资源量 类型 矿体号 332 333 334 备注 矿石量 品 位 矿石量 品 位 矿石量 品 位 Fe1 Fe2 Fe3 Fe4 Fe5 Fe6 Fe7 Fe8 Fe9 合计 该资源量经评审通过。 17 (三)设计利用储量 上述铁矿资源量中, 332 资源量工程已达控制程度,所以方案取1 的可信度系数设计, 333取 , 334取 ,从而 算出矿山设计利用储量为: + + = t 矿区全铁平均品位为 %。 矿山采矿中应注意 铁矿中共伴生 铜的地质观察 、化学分析,以便充分利用资源。 五、对地质勘查报告的评述 矿区历经三年普查,主要通过井、硐、钻探工程发现圈定 9条铁矿体,估算提交铁矿石资源量 万 t,地质工作大致查明了矿区矿体数量、形态、产状和主矿体的规模;基本阐明了矿体产出的地质构造条件、赋矿部位;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合适,矿体圈连基本合理,估算参数确定有据 , 估算结果基本可信。 但勘查对矿体的延展控制不足,对矿床的综合评价不足,探矿工程的布置不 尽 合理。 18 第四章 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第一节 开采方案 一、建设 规模 当前铁精粉市场求大于供,缺口较大。 西旺矿业、西宁特钢是青海最大的受矿厂家, 20xx 年 4~ 5 月,其收购价格( TFe≥ 63%)基本稳定在 1150 元 /t,处于高位态势。 本项目为新建 矿山,矿区 332+333+334 资源量为 万 t,矿床规模很小,根据储量规模、生产规模、服务年限三者匹配原则,结合矿山 开采技术条件及企业实力状况 ,本方案 设计建规模为 5 万 t/a。 下面按合理开采顺序同时回采矿块数确定矿山企业生产能力的技术可能性,设定条件为: 矿山主要为地下开采,采矿方法 主要 为 分段采矿 法,矿床开采顺序为自上而下 、自上盘向下盘推进。 计算公式为: hKtNqA  式中 A— 矿山企业生产能力(吨 /年) q — 矿房生产能力(吨 /年)取 160t/d N — 单阶段中可布置的有效矿块数(个)取 2 个(矿体 平均 长 100m,利用系数 ,矿块按走向布置,矿块长 40m, 0 0 N ) t — 年采矿工作日数取 300 天 Kh— 矿房采出的矿石量占矿块采出矿石量的比重( %)取 90  — 同时回采 矿块的有效利用系数(查表取 ) 算得 A= 万 t/a,大于 5 万 t/a,故技术可行。 二、产品方案 19 矿山 有一定 资源量 ,矿石品位尚可,矿 石 可选。 原矿 直接 销售涉及到价格低, 运距远, 经济不合算。 根据矿山区位条件 及矿石质 量,选择 磁选工艺 路线 ,流程简单,操作方便, 经企业 股东商量决策 ,并经 州 经贸委批复 , 选厂建在哇玉香卡农场(一大队),目前已在建,基于此,本方案 选择铁精粉产品方案。 铁精粉 TFe 品位大于 63%,达到国标 C63 品级标准。 年精粉量 万 t。 三、可采储量的确定 前已叙述,矿山的设计利用储量(矿石量)为 万 t,按照采矿方法( 主要为分段矿房法 )结合矿块结构,按面积比法大致估算设计损失量 为 5 万 t,考虑可信度(平均为 )后为 万 t。 采矿损失率(按照所选采矿方法结合矿体特征、赋存状态)选为 8%,故可采储量 =( - )( 1- 8%) = 万 t。 四、服务年限 按照矿体特征 (矿体较厚) 及开采技术条件,设计矿山贫化率为7%,根据上述生产规模及可采储量,算得服务年限为: 247。 5247。 ( 1- 7%) = 年。 另设计矿山建设期 年。 五、开采方式 设计范围中的矿体主要 钻探、竖井加平巷 控制,矿体顶部覆盖物为 第四系 洪 积物,植被稀少, 地表允许塌陷,矿体 中厚 ,倾斜,矿床规模小, Fe1 和 Fe7 矿体 仅 局部出露。 据此,宜采用地下开采。 六、厂址选择 矿山因 有一定的资源储量, 服务年限较长,宜建选厂。 经业主勘查,厂址选在哇玉香卡农场一大队(农场下马,现为废墟地),离大水桥 6km,离矿区 56km,均为县级公路,水源为大水桥 20 水库水渠引水,用电为原农用电网 380V/220V,水电充裕俱全,建设条件理想。 七、总图布置 根据厂址方案,物流路线为:原矿经竖井提升至地表,采用窄轨运输至原矿堆场,人 工翻卸,再用装载机将矿石装至自卸汽车运至选厂原矿 仓 翻卸。 因 此,项目总体布置如下: 采矿工业场地 布置在竖井的中间部位,地形缓,便于平整,含 动 力房、机修间,办公室等。 矿石场、废石场 矿石场地选择主要考虑运输功,并结合场地条件, M1 磁异常区选在 SJ1 竖井北 40m 左右, M5 磁异常选在其工业场地南,距 SJ3 竖井 60m 左右;废石场地选择主要考虑便于回填,选择海拔与出矿井海拔稍高或相同(见 附图 1)。 炸药库 布置在矿区北的山脚下,距地表建筑物 300m 以上,且有山脊隔挡,能满足爆破安全距离要求,炸药库建议为 硐室储存,库容 2t 左右。 生活办公区 生活区布置兼顾两个采区,距各采区 200m 左右,便于职工上下班。 卷扬机房、压气机房 布置在主竖井口近旁,便于操作 与节能。 选矿工业场地 布置 在选矿厂厂区北侧,其整体布置依据 孤山铁矿 选矿工程可 行 21 性研究进行规划。 第二节 防治水方案 孤山 铁矿为矽卡岩型铁矿,矿体主要赋存于接触带中 及其附近 ,顶底板围岩为大理岩 ,底部为矽卡岩 ,岩石结构致密, 裂隙不发育,含水少,透水性差。 破碎带渗水量 ~ 3L/h,水量不大。 从已实施的探矿平巷来看,硐内无渗水现象 ,遇破碎带时渗水量 很少。 矿山 选 用竖井开拓,采深 100m 左右 ,地下涌水(裂隙、节理渗水)可用离心泵直接外排,地表上在 矿体分布范围设截 水沟,在井口设置防洪沟,确保安全。 22 第五章 矿床开采 一、首采地段及开采顺序 矿区 Fe1 号矿体 在 地表大多出露, 资源量占矿区资源量的 %,品位较富,可作为首采矿体。 按照自上而下原则,首采地段为 其最上中段。 各阶段顺序:自上而下 同阶段矿块顺序:后退式 同矿块开采顺序:自下往上 相邻矿体顺序:自上盘向下盘 二、推荐的生产能力及能 力验证 设计 矿山 生产能力为 5 万 t/a,前已验证其技术可行,按照资源量(小型)、生产规模(小型)基本与服务年限( 年)相配套,其经济上是比较合理的,所以矿山 建设 规模基本合理。 三、开采崩落范围的确定 矿区海拔 3200m 左右,气候干燥,附近无居民,地表 多为风成砂 覆盖,允许塌陷。 利用地质剖面,从最低一个开采水平起,按各种岩层陷落角延至地表,确定各崩落点,再连成崩落范围。 本方案中 矽卡岩、 大理岩、花岗岩为中等稳固~稳固的致密岩石,取崩落角上盘 65176。 ,下盘 70176。 ,端部 80176。 ,第四系表土均为 50176。 从剖面上确定 崩落点后,再依据矿体特征,大致圈出陷落范围(见附图 1)。 四、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对采矿方法影响简述 矿区主要为接触带控矿,顶底板围岩多为 矽卡岩 、大理岩,矿体及围岩坚硬,中等稳固~稳固,无结块性。 矿体形态简单、倾 斜 ,矿 23 体 最 厚 ,最薄。 后期断层无明显破坏矿体,对采矿无大影响,总体看来矿体赋存层位基本稳定, 本方案对矿体厚度变化、倾角变化分别采用不同的采矿方法,以适应其变化特征。 矿区矿岩因结构致密而富水性差,矿石中的节理、裂隙及第四系含水层富水性弱,矿体延深不大,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 不会影响采矿方法的选择。 五、开拓运输系统 (一) 矿体赋存特征 矿区 山脊走向大致为南北偏东向,所以矿区中间(南北向)高,两侧(东西)低 ,矿体分布于地形较低处,无平硐开拓的地形条件。 矿体大多隐伏,倾向西北,倾斜~急倾,延深不大,呈透镜状产出。 (二)勘查工程 勘查时除钻孔控矿外,主要控矿工程为竖井+平巷,但原有竖井多布置在矿体上方,直穿矿体,矿体本身规模小,难以预留保安矿柱,所以原勘查竖井难以作为主开拓,方案不予采用。 (三)设计开拓 勘查时以磁异常来分成勘查区块,根据矿体赋存位置,方案将M M M3 磁异 常区(相对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