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80kt高硅锰铁冶炼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矿 500 104t 左右。 县境内锰矿石储量丰富,是云南省 两个重要锰矿资源基地之一。 1980年以来地方冶金工业发展迅速,按总产值排列,冶金居全县各行业首位,是县工业的支柱产业,县是滇南重镇,地理位 置适中,公路、铁路交通方便,具备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2 xx 地区的锰业历 经 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有目 共睹,不再赘述。 目前总结经验与教训,针对后者,早已发现的两大 问题 — 矿石含锰品位越来越贫和含磷量越来越高的问题已逐步突出。 它们的存在限制了开采规模的扩大和总价值的增加,如果探索解决存在的这类关键问题,即可以使地区的锰业发展走上新的历程,具有一定的开拓性。 早在 1991 年 , 县政府根据本县综合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加强基础工业,稳定原料基地、发展加工工业”的工业发展方针。 近年来,本届县委、政府又提出了建立新型工 业强县的号召,据此 xx 责任公司与 XX镇达成合作协议,现已在该镇兴建 一 座 120m3 贫锰矿富集冶炼富锰渣。 本项目是针对现有矿石产 品存在的问题,运用科学手段来提升产品,不仅可以增加地区的锰 矿工业储量 ,还可 提高部分正在开采的贫矿石的经济效益。 因此,本项目对锰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项目建设背景 ( 1)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产业( 20xx) 2930 号文和 20xx第 76 号《公告》与云重工[ 20xx]第 222 号等文件的精神,及关于 xx责任公司新建年处理 15 104t 贫锰矿的批复。 特别是《铁合金行业准入条件》中对工艺装 备、能源消耗、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均有明确规定。 ( 2)把云南锰资源、电能、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和经济优势,并建成锰系列产品加工基地。 ( 3)电炉的大型化冶炼过程的自动化是铁合金生产走向新型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直观看它 , 具有热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劳动生产率高、单位产品投资低的优点。 客观看它 , 有利 于 装备水平提高实现冶炼过程自动化,有利于能源循环利用,有利于废水、废气、废渣实现综合回收利用。 因此,采用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能源综合利用好的大型电炉,彻底替代装备水平低、能耗高、资源利用 差,三废污染严重的小型电炉,是今后铁合金的发展方向。 设计依据及原则 ( 1)《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计划纲要》 3 ( 2)《云南省矿电结合发展战略及“十一五”项目建设规划》 ( 3)《 xx 州“十一五”发展规划》 ( 4) xx 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计划委员会红计基础( 20xx) 221 号文,关于 xx 责任公司新建年处理 15 104t 贫锰矿的批复。 ( 5) 20xx 年 8 月 xx 责任公司与我院签订工程设计合同书(见附件)。 设计指导思想 ( 1)以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统览全 局。 以装备水平高,设计、制作、施工质量好,建设 周期短,达产达标 为目标。 ( 2)设计采用国际或国内广泛应用的,先进的,成熟可靠工艺技术和设备,达到国内领先。 ( 3)本着节约投资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合理布局。 ( 4)废气、废水、废渣、噪声按环保有关法规要求,严格治理,达标排放,同时做好厂区绿化和美化。 ( 5)完善劳动安全、卫生、消防设施,确保职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 6)在工艺流程和设备选择等方面,采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减少对能源的消耗,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设计规模及产品方案 建设规模 本项目建设 25MVA 电炉 2 座,生产锰系 合 金 80kt/a。 产品方 案 主要产品为高 硅锰 铁 合金,根据市场需求,稍加改造可生产中碳锰铁和火法金属锰。 本设计产品牌号为 高硅 锰铁 FeMn68Si18。 外部建设条件 原料与辅助生产材料供应 ( 1) 锰矿 本项目需 要 锰矿各类 原料: 烧结矿 62400t/a;富锰渣 69600t/a;进口 4 矿 45600t/a,进口 锰矿石 来源于 澳大利亚、缅甸、越南。 ( 2)碳质还原剂 本项目需要焦炭 46200t/a,从滇东北、贵州、山西等地购入。 ( 3)电极糊 本项目需要电极糊 ,从市场购入。 ( 4)硅石 本项目需要硅石 33700t/a,从市场购 入。 ( 5)白云石 本项目需要 白云石 28400t/a,从市场购入。 厂址 项目位于云南省 xxxx 县 XX 镇境内,地处滇中高原南缘, xx 中游北岸、地理位置东经 102176。 53′ 46″,北纬 23176。 56′ 07 ″北回归线附近,哀 牢山以北。 厂址位于县城东北方,处于丘陵地段,距县城 45km。 厂址所在地交通便利,至通海的高速公路从距厂址 处通过,厂址距昆明 170km,距州府蒙自 130km,距开远市 130km,距石屏县城 80km,距正在筹建的泛亚铁路 XX 站约 5km 左右。 水源 工程总用水量 79001m3/d,其中:循 环冷却水量 75234m3/d,软水量1420m3/d,新水补充量 3487m3/d。 本项目的生产,生活用水由厂区 内自 打机井一口 提供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院专家有关资料介绍,在该项目厂区内打出日供水 3000m3 的机井完全有把握。 电力供应 工程 10kV 总计算负荷 2891kW, 110kV 总计算负荷 31875kW, 年耗电量 104 kWh。 项目业主 与电力公司签订供电协议(附后),由县 XX 变电站架设专线至工厂,距离约 1km。 5 主要 设计方案 设计内容: ( 1)原料车间:包括原料场、配料房 ( 2) 电炉车间:包括电炉跨、精整跨、水渣跨 ( 3)成品间:包括产品破碎、包装及临时堆存 ( 4)电极壳制作间:电极壳制作,简单机修 ( 5)空压机站 ( 6)余热发电 ( 7)总图工程 ( 8)降压站 冶炼 工艺 冶炼原料富锰渣、烧结矿、进口矿,还原剂焦炭、硅石、白云石 等进场物料在 原料场堆放。 物料由装载机加入配料系统,整个配料系统采用计算机控制配料。 2 台 25MVA 电炉,电炉结构形式为矮烟罩半封闭式交流矿热电炉。 电炉烟气经过余热锅炉后入袋式收尘器,收尘后的烟气达到排放标准。 余热利用 本项目设 置 余热锅炉,用来冷却电炉排 出的高温烟气,同时回收烟气余 热,产出蒸汽用于发电。 电炉出口烟气量 260000Nm3/( ),烟气温度 300~ 400℃ 每台电炉烟气余热 产出 蒸汽 19t/h,每台电炉配置 1 台余热锅炉, 2台余热锅炉选用 1 台 N6010 低品位热能汽轮机及 1 台 QF62 汽轮发电机,额定功率 6000kW。 总图运输 项目位于 xx 中部县 XX 镇, 厂区位于县城东北部,经公路至县城约 40km。 在总平面布置中,力求利用地形,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及各车间功能和相互的联系,物料的流向,考虑风向等因素进行平面布置。 车间 6 及各系统之间采用集中布置,以 缩短各车间物料运输距离,缩短管架线路工程,同时方便管理、节约用地、减少建设投资、生产辅助设施尽量靠近主体车间,以缩短供电,供排水,供风和供汽管网的距离,减少生产运行中的漏损,降低生产成本及建设费用。 厂区供电系统 厂区建 10kV 配电室 2 座 , 车间变电所 5 个。 自动化控制 采用 DCS 控制系统 ,对电炉车间的工艺参数进行检测和控制 , 对整个生产流程的电气设备进行自动开 /停车和联锁 , 以及设备 运行状态监视。 在电炉车间控制室设 2 套 S7300 控制器、 1 个工程师站、 4 个操作员站和相应数量的 I/O 站。 厂区供排水系统 厂区供 水系统: 设置软水制备站 1 座,处理量 1420m3/h 设置盐水制备站 1 座,处理量 103m3/h 电炉主体及电炉变压器冷却 , 设置软水冷却循环泵站 1 座、余热电站等冷却设置新水冷却循环泵站 1 座。 建筑 地区基本风压为 , 抗震设防烈度为 9 度,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建筑地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一般为丙类,供电设为乙类,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为乙级。 工程总建筑面积 44717m2, 主要车间采用钢筋砼柱,钢筋砼独立基础承重。 屋面采用现浇混凝土屋面梁,吊车梁采用钢筋砼吊车梁。 小型建筑队采用带 型砖基础砖墙承重,钢筋砼楼屋面。 单跨或多跨单层工业厂房,采用混凝土框排架结构,钢筋混凝土吊车梁,预制屋面梁或 H 型钢梁。 多层厂房和多层辅助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 7 环保、卫生、安全、节能 ( 1) 环保 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符合《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项目无生产废水处排,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做绿化用水;废渣供周边水泥厂用,符合有关废渣的处理规定;噪声污染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治理,其中厂区边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的 Ⅱ 类标准。 ( 2)卫生 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防 范措施,符合有关的标准及规范的要求,能够保证操作人员在符合职业卫生规定条件下工作。 经采取措施后,本工程操作场所及岗位空气中尘 、 毒等有害物浓度,将低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相应的允许浓度;工作场所室内温度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及《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相应规定;工作场所及岗位的噪声级满足《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中的相应标准;职业卫生设施完善,达到了保证文明生产,保护职工身心健康的目的。 ( 3)安全 针对该地区可能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素和生 产 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因 素,采取相应的 防范措施,符合有关标准及规范的要求,能保证操作 人员在符合职业安全规定的条件下工作。 经采取措施后,可避免火灾、爆炸事故等危害发生,并可减少其它事故的发生,一旦出现事故,即可采用相应的备用 设施 或应急措施,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较低的程度。 通过企业加强管理,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工人的人身安全及健康将得到保障,可达到预期目的。 ( 4)节能 综合能耗计算结果为 kgbm/t 锰铁 ,冶炼电耗电量 锰铁,综合电耗 ,采用余热锅炉来冷却电炉排出的高温烟气 ,实现能源二次利用,产出蒸汽用于余热发电。 余热发电量3900104kWh。 8 水循环率达到 %,用水量 《云南省工业行业用水定额》标准。 综合经济效益 工程建设总投资为 万元。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11。 年度生产日为 365d,电炉车间年工作日为 300d 极壳制作间实行 8h间 断工作制,成品间实行 12h 间断工作制。 工程总定人员 422 人 ,其中:生产性人员 368 人 ,管理及服务销售 人 员 54 人。 表 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1. 建设投资 万元 项目工程总投资 万元 建设期利息 万元 流动资金 万元 年营业收入 万元 净利润 万元 息税前利润 万元 息税前利润加折旧加摊销 万元 总投资收益率 %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 % 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 所得税前 % % 所得税后 % % 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I=12%) 所得税前 万元 所得税后 万元 投资回收期 所得税前 A 所得税后 A 资本金内部收益率 % 9 借款偿还年限 A 盈亏平衡点 % 上交国家税收总额 万元 建设进度 本项目 前期 准备 包括 (可行性研究、立项、征地、环评、安全评价、工程地质勘探 )。 前期准备工作 于 20xx 年 12 月 20xx 年 10 月完成。 综合技术指标 综合技术指 标 见表 12。 表 12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顺序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一 设计规模 1 电炉容量 MVA 225 二 产品产量 1 高硅锰铁 t/a 80000 三 产品质量 1 产品合格率 % 四 收尘 1 收尘效率 % 五 主要原辅材料需要量 1 原料 烧结矿 t/a 69600 富锰渣 t/a 62400 进口矿 t/a 45600 2 辅料 焦炭 t/a 46200 白云石 t/a 28400 硅石 t/a 33700 10 电极糊 t/a 六 工作制度 1 年工作日 d 300 2 每天工作班次 班 3 七 主要技术指标 1 电炉台数 台 2 2 电炉日产量 t 4 日产渣量 t/d 5 年产渣量 t/d 145000 八 总图运输 1 厂区占地面积 m2 1000。年产80kt高硅锰铁冶炼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0 万吨,年递增率约为 12%以上 , 可在今后的发展中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大同 煤炭资源非常丰富,探明可采储量为 40 亿吨,在本项目建设 CB 公司 80 万吨二甲醚 /年及 120 万吨 /年甲醇项目可行性研究 4 的同时, CB 公司 将在距离二甲醚建设地约 5公里处建设 300万吨新矿井,因此,本项目用煤供应有保障,为项目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项目拟建厂址位于 大同 县城西约 3
新亚水务公司投资建设的,引水工程已建成通水,总引水量2000万立方,孝义市可分配1000万立方以上水量,孝义市政府承诺首先满足本项目用水。 电力供应条件 供电要求为保证工厂的正常运行,要有两个独立电源供电,采用双回路、双电源供电,当任意一个回路因故障或检修而停电时,另一个回路必须保证本厂100%的负荷用电。 供电条件孝义电网以220KV为主供电源,以110KV电压等级划分为三个独立的供电区域。
本文件包含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技术成果,未经本院许可不得转给第三 方或复制。 This document contains proprietary information of SEDIN. To be kept confidential. 14 二甲醚产品用途 今天世界上消耗的二甲醚主 要是作为气雾推进剂中氟氯碳的一种替代品 (用于带喷嘴的化妆品,涂料和农业化学药品的罐装容器中 )。
............................................................... 127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 128 建设项目概况 ...........................................................
项目 14 型屠宰企业南京雨润集团公司、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金锣肉制品有限 公司、北京千喜鹤工业集团、北京资源亚太食品有限公司、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既 可 解决屠宰厂猪血处置难的问题又 能保证 公司有充足的生产原料,进一步保障双方的经济利益,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机制,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 年产 800吨血浆蛋白粉和 2800吨血球蛋白粉
等几家企业,番茄种植面积 万亩,平均亩产量达 吨左右。 由于 本地 气候、光热、地理位置等适合番茄生长, 普遍 收 益又在一般农作物之上,所以番茄的种植逐渐规模化连片化。 而近些年番茄的加工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下,呈现出了新的问题。 在加工番茄在收购环节中,原料定级、扣杂等检测过程透明度不搞,种植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价格起伏较大。 二是由于番茄 酱厂在发番茄采摘高峰期,收购,加工能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