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凤临高香茶业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支撑 云南凤临高香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 集茶叶种植、名优茶培植、茶园管理生产、茶文化旅游及系列茶产品的生产、 加工、销售和品牌运作为一体的云南专业茶企业。 凤临高香人将在继承传统时,不断通过市场学习,结合自身生态资源优势和拼配技术强项,不断开发个性化优质茶产品。 ( 1)公司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夯实的技术支撑。 公司现有员工 250人,技术研发人员 3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 12%),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员工有 3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员工有 5 人。 公 云南凤临高香茶业有限公司 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路 696 号 8 司注重研发团队建设,拥有一 支 技术领先,年轻向上的团队,具有高层次的学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 项目的研究 开发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同时 通过聘请具有多年从事行业技术、产品研 究的技术人才 参与本项目的研究开发及建设 , 积极与 国内知名 的 大专院校、科研院 所等 建立长期的技术合作交流机制。 ( 2)公司良好的企业信誉,加快项目产品的推广应用。 公司以诚实守信为基础,以质量保证为前提,努力创新开拓市场,加强管理完善服务为宗旨, 公司将科学、健康和持续地倡导云茶产业并不断促进云茶的发展,坚持走稳定发展云南茶产业的道路,在全开放的生产管理下提供给消费者眼见为实,优质价平的茶品,真正让消费者“享美好生活,品凤临高香”。 结合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托企业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和自身的所在领域技术优势,不 断强化创新意识, 加强产品性能、成本、环保等研究, 严格按照 (或 高于 )国家标准组织生产、产品实行全过程监控,推出一系列 公司 新产品。 保证了过硬质量,在用户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 国家产业政策 云南茶产业近年来呈现跨越式发展,茶叶产量、茶农收入、企业效益快速增长。 目前云南省茶园面积达 560 万亩,茶叶初制所(厂)有 5644家,生产能力突破 25万吨。 茶产业是云南省传统优势产业,为了推动茶产业发展,云南省政府 20xx 年出台了《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 20xx 年发布了云南 云南凤临高香茶业有限公司 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路 696 号 9 省地方标准《普洱茶综合标准》, 20xx 年实施《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 20xx年发布了《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确保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推进了茶产业向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0xx 年又出台《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再次明确了茶产业在云南农业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保证了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茶叶深加工是科技进步的结晶 , 也是茶产业发展的 必然趋势。 茶叶深加工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将传统的初级茶产品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形成高附加值更新产品, 如袋泡茶、速溶茶、茶饮料和保健茶等, 二是从茶叶及其副产品中提取具有活性功能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应用研究开发。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农村产业政策 ,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为解决“三农”问题 ,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国家 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把农民增加收入作为当前解决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 , 把农民增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云南省 政府为实施“ 云南省步贯彻中共中央“ 1 号文件”精神, 增加茶农收入 , 20xx年云南省 以茶业开发作为工作要点。 并积极推动“茶资源综 合开发 云南凤临高香茶业有限公司 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路 696 号 10 利用大量的低档茶及修剪的枝梢等原料提取茶多酚, 带动本地及周边县市的茶业产业发展, 增加茶农收入。 是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和需求 增强茶叶行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 近 20 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当今世界 茶叶消费向着优质、新型、营养和保健等多样化方向发展, 以茶叶提取物为原料的保健食品、日用化学品等 — 大批茶叶深加工产 品正在成为茶叶消费新的增长点。 茶叶精深加工打破传统的茶产业结构,拓宽茶类资源的用途,茶叶深加工产品正在成为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提高茶 产品附加值、提升茶叶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茶叶生产在供大于求的状态下,只有保持供需基本平稳, 保持利润和茶价上升才会使茶业步出低谷, 而主要途径是增加茶叶消费和产品多样化。 自 21 世纪以来,茶叶深加工研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以高新技术为依托 的茶叶深加工产业正在崛起, 成为促进世界茶业经济发展的新的趋势。 如日本已利用茶叶中有用成分开发出生活日用品达 90 多种, 遍及衣食住行各个领域。 预计到 20xx年全球茶叶深加工产值将达到茶叶总产值的 35%以上。 是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茶业结构和发展现代化高效农 业的必然需求 我国是茶叶源产地, 发现和利用茶叶已近 5000 云南凤临高香茶业有限公司 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路 696 号 11 久以来 — 直是“茶农种茶 →采茶→烘炒成干茶→供消费者冲泡饮用”千年不变的生产和消费模式,致使传统产品的附加值很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意外地发现喝了几千年的茶叶, 今天还有许多新业化国家如日本, 已有总产量 23%的茶叶深加工成90 多种产品。 日本年产茶叶量不足 9 万吨, 是我国的 1/8, 但日本的茶叶及其工业制成品的产值达 60 多亿美元, 是我国的 6倍,茶叶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应用范围愈来愈广,逐步向保健食品、医药品、日用品领域渗透,以 茶多酚等茶叶提取物为代表的新一代茶制品已被人们广泛接受, 并已开始工业化生产和应合开发和利用是茶叶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茶叶功能成份提取是实现茶叶综合利用的主要手段 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提高竞争能力的必然要求 国务院于 1999 年 9月批准茶叶列入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 以满足中国入世后茶叶出口的需要和国家扩大茶叶内需快速增长的需要。 20xx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了农业行业标准, 即《无公害食品 —— 茶叶茶叶生产技术规程茶叶加工技术规程茶叶产 地环境条件》。 于 20xx年 8 月中旬召开的“全国农产品加工工业会议”农业部推出了 9 9项就是《茶叶主产区优质茶叶产业带加工项目》。 由此可见,茶叶已列为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和产品,而茶业及其深加工, 不仅可以使企 云南凤临高香茶业有限公司 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路 696 号 12 业及其深加工企业 占领更多的细分市场, 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是发展壮大农村龙头企业, 提高茶业产业化水平的需要 我国茶叶生产历史上以单体农户为主体,规模小, 很难直 接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因此需要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方式 通过龙头企业带茶农进入并逐 步扩大市场范 围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好的模式。 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是品牌, 而品牌竞争的实质是企业实力的竞争 ,因此,要提升我国茶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大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 做强龙头企业,必须着力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农户能力, 通过提高质 量创立品牌, 通过品牌宣传开拓市场。 本项目以茶叶科技开发和综合利用为核心, 依托已有的成熟工艺技术和设备,建设高标准的茶叶深加工工厂,组建产业龙头,加快茶业行业产业化,延伸茶叶产业链,解决中低档茶叶及茶副料出路, 是发展科技型、创汇型、高效型现代农业的 重要组成部分。 是解决中低档茶叶滞销,提高附加值,增加茶农经济效益的需要 从保健、防病、治病的功能来说,中低档茶的功能成份 — 般不比高档茶差,从中低档茶中提取功能成份并加以利用,是解决中低档茶出路的重要办法。 本项目所用原料中低档茶叶为主, 可使茶 叶初加工品增值数倍以上,直接促进茶产业的经济效益。 项目对茶叶原料需求 云南凤临高香茶业有限公司 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路 696 号 13 的增加,为目前滞销的中低档茶及茶片、茶末等副产品找到了一条出路,由此将促进本地区茶叶种植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使茶农收入大幅度增加。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行业发展规划、技术政策、产品结构调整和国家清洁生产的要求。 项目产品能提高茶叶的附加值 ,市场前景广阔。 项目具备良好的建设条件,工艺技术成熟可靠,生产设备先进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生产技术成熟、可靠:产品经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的企业生产技术标准执行。 经营效益显著:项目实施企业每年平均获 万元利润,每年上缴销售税金及附加,交纳所得税 万元。 保护环境、绿化荒山: 茶叶精深加工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可进一步带动茶叶基地发展,绿化荒山,减少水土流失。 市场前景广阔:云南省特 殊的地理气候资源,为高品质茶叶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茶叶具有多种保健及药理功能,随着人类健康意识与日俱增,茶将成为本世纪最具有市场前景的健康饮料。 综上所述,项目实施是符合国家 相关 政策,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具有 一定的 技术基础 和较强的研发实力 ,拥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有较强的应对和抗风险能力,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是合理的、可行的。 云南凤临高香茶业有限公司 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路 696 号 14 三、承办企业基本情况 (一)项目承担企业基本概况 云南凤临高香茶业有限公司是由原昆明市凤临茶厂 (1995年成立 )和峨山高香万亩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前身是 1989 年成立的峨山山后联营茶厂,后改制而成 )合并成立的一家云南省著名的民营茶企业。 公司集茶叶种植、名优茶培植、茶园管理生产、茶文化旅游及系列茶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和品牌运作为一体的云南专业茶企业。 公司下属机构 —— 两厂两园一山庄:(凤临高香昆 明茶厂)、(凤临高香昆明茶乐园)、(峨山高香茶厂)、(峨山高香万亩生态茶园)、(峨山云茶山庄)(国家 AA 级万亩生态茶文化风景旅游区)。 公司现有员工 250 余人,年茶叶加工能力 1000 吨,产品有凤临品牌的普洱茶系列、高香品牌的绿茶生态系列、高香品牌的红茶系列等产品。 自成立 之日起,我们一直致力于继承、发扬和促进云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茶园生态化、加工规范化、产品标准化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标准。 凤临高香人将在继承传统时,不断通过市场学习,结合自身生态资源优势和拼配技术强项,不断开发个性化优质茶产品。 公司今后将科学、健康和持续地倡导云茶产业并不断促进云茶的发展,坚持走稳定发展云南茶产业的道路,在全开放的生产管理下提供给消费者眼见为实,优质价平的茶品,真正让消费者“享美好生活,品凤临高香”。 云南凤临高香茶业有限公司 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路 696 号 15 旗下的高香万亩茶园(云茶山庄)是距昆明最近、最生态、最壮观的特有小气候茶园。 (二)项 目承办企业现有工作基础 云南凤临高香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已拥有一批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生产与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 除此之外,公司还与高校合作对茶业加工技术的科研与开发工作。 云南凤临高香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现有职工人数 250 人,其中技术人员 30 人。 以茶叶产业化技术研究为主攻方向,从事无公害茶叶配套栽培技术,制茶工艺及茶文化等研究。 为云南省茶叶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公司建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与售后服务体系,具有一批经验丰富、懂技术的专业生 产 队伍和专业营销队伍。 生产、技术、供销、服务全面实现计算机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公司把市场定位向多元化设计生产结合市场定制生产,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和用户特殊要求的产品,满足各类客户的要求,最大限度做到成品零库存。 云南凤临高香茶业有限公司 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路 696 号 16 有效的资金管理能力是保证整个项目有序、有效运营的根本保证。 目前企业自身主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 1)银行贷款能力。 企业信用等级和银行长期的良好。云南凤临高香茶业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较大的铅、锌的延伸加工尚未起步。 对有色金属矿产中的高价值共生、伴生金属综合回收利用程度不高,全省有色行业平均综 合利用率仅为 %,与国内最好水平仍有差距,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更大。 设计(论文)专用纸 第 5 页 . 企业规模偏小,整体竞争能力不强 有色金属行业属于规模效益比较突出的行业,云南虽然有着云南锡业公司、云南铜业集团、云南冶金集团等一些大型企业,但总体上看,企业规模仍然偏小
平衡通则》( GB/T82222020); 15)《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 GB/T134622020); 16)《配电变压器能效及经济技术评价导则》( DL/T9852020); 17)《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247902020); 18)《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20); 19)《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 GB503652020);
a singer in t he Templ e of Thebes. As ther e wer e str ange mar ks on the Xr ay plates taken of t he mummy, doct or s have been t rying to f ind out whether the woman di ed of a rare disease. The
等的测定和试验。 抽样试验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 ( 1)监理工程师应随时派出试验监理人员,对承包人的各种抽样频率、取样方案及试验过程进行检查; ( 2)当施工现场旁站监理人员对施工质量或材料产生疑问并提出要求时,监理部应随时进行抽样试验,必要时还须要求承包人增加抽样频率 . 验收试验是对各项已完工 程的实际内在品质作出评定,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
值 65万元。 农业总收入 万元,人均收入 1767 元。 水利、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及现状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为本项目科技依托单位。 省水保所设在 某地 ,是我省唯一的一所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承担全省的水土保持科研任务,曾获省(部)级科技奖多项。 现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5 人,副高级工程师 22 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41 人。 县农业开发办聘请三位水利高级工程师参加开发工作,县有农业
方兴未艾,特别是在其合成、结构与应用等方面均有引人注目的进展。 研究表明, Schiff碱 过渡金属配合物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因此许多化学工作者对二茂铁基 Schiff碱 及其配合物的研究很感兴趣。 兰州大学 的马永祥教授等合成了含二茂铁基 Schiff碱 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其方法是在无水甲醇和二氯甲烷中 Schiff碱 与相应金属的醋酸盐反应,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磁距测定,结果表明,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