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中级会计资格考试辅导中级会计实务讲义-财务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90205】 【答案】 借:银行存款 1 贷:应收账款 1 借:主营业务收入 80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应收账款 [1 ( 1- 8%) ] 8% 注意:折让不是退货,因此对于所售商品的成本,不需要进行调整。 ( 5) 12 月 12 日,与 E 公司签订合同,向 E 公司销售本公司生产的一条生产线,销售价格为 8 000 万元,实际成本为 7 200 万元。 该合同规定:该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由甲公司负责,如安装调试未达到合同要求, E 公司可以退货。 至 12 月 31 日,货已发出但安装调试工作尚未完成。 【答疑编号 12190206】 【答案】 借:发出商品 7 200 贷:库存商品 7 200 ( 6) 12 月 15 日,与 F 公司签订了一项设备维修合同,合同总价款为 117 万元(含增值税额)。 该合同规定,合同签订日收取预付款 万元,维修劳务完成并经 F 公司验收合格后收取剩余款项。 当日,甲公司收到 F 公司的预付款 万元。 12 月 31 日,该维修劳务完成并经 F 公司验收合格,但因 F 公司发生严重财务困难,预计剩余的价款很可能无法收回。 甲公司为完成该维修劳务发生劳务成本 70 万元(假定均为维修人员工资)。 【答疑编号 12190207】 【答案】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借:劳务成本 70 贷:应付职工薪酬 70 (因 F 公司发生严重财务困难,预计剩余的价款很可能无法收回,所以应先就预收的款项部分来确认收入) 借: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70 贷:劳务成本 70 ( 7) 12 月 16 日,与 G 公司签订合同销售原材料一批。 该批原材料的销售价格 为 500万元,增值税额为 85 万元;实际成本为 460 万元。 货已发出,款项已收存银行。 【答疑编号 12190208】 【答案】 借:银行存款 585 贷:其他业务收入 500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 借:其他业务成本 460 贷:原材料 460 ( 8) 12 月 20 日,向 H 公司出售一项专利权,价款为 765 万元,款项已收到并存入银行。 该专利权的账面价值为 602 万元。 出售该专利应交纳营业税 38 万元。 【答疑编号 12190209】 【答案】 借:银行存款 765 贷:无形资产 602 应交税费 —— 应交营业税 38 营业外收入 125 ( 9) 12月 25 日,对外出售一项持有至到期投资,收到价款 80 万元。 该债券投资的账面余额为 105 万元,已经计提减值准备为 45 万元,已经确认但尚未收到的分期付息利息为5 万元。 【答疑编号 12190210】 【 答案】 借:银行存款 80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45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105 应收利息 5 投资收益 15 ( 10) 12 月 31 日,确认并收到国家按产品销量及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的定额补贴 60万元。 【答疑编号 12190211】 【答案】 借:银行存款 60 贷:营业外收入 60 ( 11) 12 月 31 日,计提坏账准备 4 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16 万元,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10 万元。 【答疑编号 12190212】 【答案】 借:资产减值损失 4 贷:坏账准备 4 借:资产减值损失 16 贷:存货跌价准备 16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 贷: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10 ( 12)除上述经济业务外,本月还发生销售费用 8 万元,管理费用 4 万元,财务费用 9万元和营业税金及附加 56 万元。 ( 13) 12 月 31 日,计算并结转本月应交所得税(假设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答疑编号 12190213】 【答案】应交所得税= [( 1 000+ 20+ 500+ 125+ 15+ 60)-( 800+ 3+ 80+ 70+ 460+ 8+ 4+ 9+ 56+ 45) ] 25%= (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 4+ 16+ 10- 45) 25%=- (万元) (其中,“ 45”为 12 月 25 日出售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结转的减值准备) 借:所得税费用 50 贷:应交税费 — 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 【答案】填表: 【答疑编号 12190214】 利润表(简表) 编制单位:甲公司 20 8 年 12 月 单位:万元 项 目 本月数 一、营业收入 1 440 减:营业成本 1 330 营业税金及附加 56 销售费用 8 管理费用 4 财务费用 12 资产减值损失 30 加:投资收益 15 二、营业利润 15 加:营业外收入 185 减:营业外支出 0 三、利润总额 200 减:所得税费用 50 四、净利润 150 四、每股收益 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已公开交易的企业以及正处于公开发行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过程中的企业应当在利润表中分别列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并在附注中披露下列相关信息: 、分母的计算过程; ; ,企业发行在外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股数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 (一)基本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仅考虑当期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实际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确定。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247。 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以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计算的每股收益,分子应当是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合并净利润 ,即扣减少数股东损益后的余额。 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分母为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算术加权平均数,即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根据当期新发行或回购的普通股股数乘以其发行在外的时间权重计算的股数进行调整后的数量。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247。 报告期时间) — 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和已回购时间一般按照天数计算;在不影响计算结果合理性的前提下,也可以采用简化的计算方法。 【例 193】某公司 20xx 年期初发行 在外的普通股为 10 000 万股, 3 月 2 日新发行普通股 4 500 万股, 12 月 1 日回购普通股 1 500 万股,以备将来奖励职工之用。 该公司当年度实现净利润为 2 600 万元。 【答疑编号 12190301】 计算该公司基本每股益时,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 10 000 12247。 12+ 4 500 10247。 12- 1 500 1247。 12= 13 625(万股) 或者 10 000 2247。 12+ 14 500 9247。 12+ 13 000 1247。 12= 13 625(万股) 基本每股收益= 2 600247。 13 625= (元) (二)稀释每股收益 “潜在普通股,是指赋予其持有者在报告期或以后期间享有取得普通股权利的一种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股份期权 等。 ” 准则中列示的这三种潜在普通股均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它不是普通股,只是有可能在未来转换为普通股(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成为潜在普通股);第二,未来能否转换为普通股,具有不确定性。 因为潜在普通股对其持有者来说,是一种选择权,持有者在未来可以转换,也可能不转换,至于是否转换,取决于转换对其持有者是否有利。 如果有利,持有者就转换,否则持有者就不转换。 潜在普通股如果转化为普通股的话,对于每股收益是会产生影响。 我们以认股权证为例进行说明。 假如说某公司发行认股权证 1 000 股,行权价格为 10 元,目前股票的市场价格为 20元。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行使转换权对于持有者是有利的。 因为如果在市场上购买股票的话,每股 20 元,而行使认股权只需 10 元就可以获得 1 股。 持有者行使认股权,则公司普通股可以增加 1 000 股。 持有者行使转换权后,公司可以获得收入 1 000 10= 10 000 元。 公司取得这笔收入后,到市场上购买本公司股票,只能购回 10 000247。 20= 500 股。 这样,就相当于转换后,公司股票增加了 500 股。 随着股数的增加,公司每股收益必然会下降。 在准则中,把这种通过转换会导致每股收益减少 的潜在普通股,就称为稀释性潜在普通股。 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这个概念出现之后,就随之出现了“稀释每股收益”这个概念。 稀释每股收益,就是在考虑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对每股收益稀释作用之后,所计算出的每股收益。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如下: 稀释每股收益=考虑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影响后确定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247。 (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假设转换所增加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稀释性潜在普通股,是指假设当期转换为普通股会减少每股收益的潜在普通股。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应当根据下列事项对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进行调整:( 1)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利息;( 2)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时将产生的收益或费用。 上述调整应当考虑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应当为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与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之和。 【例 l94】某公司 20xx 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 4 500 万元,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 4 000 万 股,年内普通股股数未发生变化。 20xx 年 1 月 2 日公司按面值发行 800万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票面利率为 4%,每 100 元债券可转换为 90 股面值为 l 元的普通股。 所得税税率为 33%。 假设不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负债和权益成份之间的分拆。 那么, 20xx年度每股收益计算如下: 【答疑编号 12190302】 基本每股收益= 4 500247。 4 000= (元) 增加的净利润= 800 4%( 133%)= (万元) 增加的普通股股数= 800247。 100 90= 720(万股) 稀释的每股收益=( 4 500+ )247。 ( 4 000+ 720)= (元) 、股份期权,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一般无需调整作为分子的净利润金额,只需按照下列步骤对作为分母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进行调整:( 1)假设这些认股权证、股份期权在当期期初(或晚于当期期初的发行日)已经行权,计算按约定行权价格发行普通股将取得的收入金额。 ( 2)假设按照当 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发行普通股,计算需发行多少普通股能够带来上述相同的收入。 ( 3)比较行使股份期权、认股权证将发行的普通股股数与按照平均市场价格发行的普通股股数,差额部分相当于无对价发行的普通股,作为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的净增加 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行权价格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247。 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 准则中对于在假设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行权时所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计算,采用是所谓的“库藏股票法”。 该方法基于如下假设:如果持有者行使认股权或股票期权,发行公司向持有发行普通股所 得的收入,将立即用于购买库藏股票。 也就是用取得收入按照市场价格在市场上购买股票,然后将其作为库藏股票。 买回的股票与发行的股票间的差额,为发行的增 量股票。 公式右边后一。20xx年中级会计资格考试辅导中级会计实务讲义-财务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 6 图 23 世界各区域乳品人均消费量 ........................................................................... 8 图 31 我国原奶生产结构图 ...............................................................
200220031351742004200520062118082007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由此可见,传媒行业工业生产总值逐年递增,2007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4811亿元,%,增速明显加快。 而传媒行业工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大体上呈上升趋势。 第二节 中国传媒产业的供给分析及预测一、规模情况(一)产量情况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意识的增强,人民对信息需求
.................................................................................................. 4 表 6. 行业主要偿债能力指标表 .................................................................................
彻执行九龙集团《员工管理手册》及服务标准化管理要求,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通过整风活动,进行员工的自我总结和评估,使员工找出过去工作中的优缺点并根据学习情况提出今后工作计划,提高员工素质和服务水平。 22 ‚一切以顾客为中心‛针对顾客意见较多的服务和工作环节,提出整改意见,有利于在九龙以后的工作中予以改 进。 通过邀请部分新顾客参与活动监督评估工作,一方面监督该次活动效果和执行情况
..................... 77 第二节 上海通用汽车企业分析 .................................................................................... 78 一、企业行业地位分析 ............................................................
纷发力,为争夺整个凉茶市场接近 50亿元的巨大市场份额,开始了各自通路差异化的大角逐。 邓老凉茶:广东市场上,邓老凉茶针对不同渠道进行了有效的市场组合。 除了依托传统OTC渠道 实现销售后,还以连锁店的形式进入广州的三十余家大型楼盘。 在餐饮渠道,邓老凉茶采用了对重点酒楼买断茶饮独家销售权的策略。 在商超和卖场,邓老凉茶采取陈列与堆头相结合的战术,专门设计了一整套推广和维护的操作规范,与泸州老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