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旭铝金属材料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GB5044— 85) (1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 (GBZ2— 20xx) (12) 《 危险化学品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l8218— 20xx) (13)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 1986) (14)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 493 号令) (15) 《山东省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 177 号) 适用范围 邹平东旭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适用于本公司厂区内发生的所有火灾爆炸、中毒窒息、机 械伤害、触电、灼烫 、起重伤害 等事故。 应急预案体系 邹平东旭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经营规模小,人员数量少, 事故类型少,预案体系氛围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 处置方案。 应急工作原则 邹平东旭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事故应急工作原则:“快速反应、当机立断,自救为主、外援为辅,统一指挥、分工负责”。 2 企业概况与危险性分析 企业概况 邹平东旭金属材料限公司为民营股份制企业,成立于 20xx 年 4 月,位于邹平县韩店镇工业园,注册资金 1000 万元,法人代表王心洁,现有职工 35人,占地面积 10000m2,公司以废旧铝 品或外购 极少量 铝水为主要原料,以煤作为燃料, 通过添加精炼剂来 从事铝水铸模成棒料或线材, 现有车间 1 个, 主要设备有 熔炉 4 台、铸造机 4 台、 起重 行车 2 台、冷却水塔 1座。 厂址紧邻 246 省道和邹平县韩店镇金玉大道,交通方便。 本公司主要负责人为华胜,安全管理人员为韩明成 、杜伟。 厂区位置 邹平东旭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位于邹平县韩店镇工业园。 厂区大门朝南,门前有连接齐星路、 246 省道的柏油路,厂区东侧为齐星路,路东为邹平福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MES 生产基 地,南侧均为邹平齐星铝材有限公司生活区空地;西侧为邹平传华物流有限 公司;北侧 500米为韩店镇小言村。 总平面布置 公司生产场所与办公生活区分区设置。 生产区位于厂区西部,现有铸造车间一个, 4 台煤炉设置在车间东侧,导流槽、同水平方排铸造机 4 台、铸造动力传输系统卷扬机 2 台、以及操作控制台、锯床台均依次往西平行分布, 1 台冷却水塔设置在车间外部中侧,冷却塔东部为铝料打包处理车间,车间内有 20 吨、 10 吨行车各 1 台,车间西北部为铝产品挤压处理区,厂区西南侧配置 630KVA 配电室一台。 铸造车间东部外侧为搓灰机,往西为 乳化 油池。 办公生活区位于铸造车间以东,与铸造车间基本为东西直 线分布,办公区南北两侧均为空地,设有办公室、安全生产部等科室。 厂内道路贯穿整个厂区,并直通厂外,交通方便。 生产规模及主要原材料 表 21 产品名称及规模 序号 产品名称 质量指标 产量 包装、储存方式 备注 1 铝棒 含量≥ % 400吨/年 捆装、 仓储 表 2— 2 主要原材料消耗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年用量 包装、储存方式 备注 1 废铝料 500吨/年 散装货捆装 自然条件 气象条件 公司所在的滨州市 (邹平县 )气候属于东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自然地理环境,太阳辐射和季风的影响,形成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 (6月到 8月占年降水的 %~ % )的基本气候特征。 气温 年平均气温: (℃ ) 最高年平均气温: (℃ ) 最低年平均气温: (℃ ) 七月平均气温: (℃ ) 一月平均气温: (℃ ) 绝对最高温度: (℃ ) 绝对最低温度: (℃ ) 降水量 年平均降水量: 年最大降水量: 年最小降水量: 日最大降水量: 风向风速 年主导风向:东南风,频率 810% 最大频率风向: 东南风 最小频率风向: 北北东 夏季主导风向: 南到东南风 冬季主导风向: 西到西北风 平均风速: 最大风速: 冻土深度 最大冻土深度: 45cm 地质、地震 地质 厂区位于山东省邹平县韩店镇,地质属于第四纪地层及石炭纪,自上而下地层依次为杂填土、粉质粘土、中风化石灰岩,石灰岩层地场内均有分布且质地坚硬。 构造活动稳定,无古河道及大的构造断裂等严重影响建构筑物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 地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xx),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 速度为。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危险源的确定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公司进行的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进行识别、排查的结论,确定铝铸车间铝水外溢是公司的主要危险源,是公司 安全监控和管理的重点 目标。 风险分析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 氮气 (1)基本信息: 国标编号 : 220xx CAS 号 : 7727379 分子式 : N2 分子量 :。 无色无臭气体 蒸汽压 : (173℃ ) 熔点 ℃ 沸点 ℃ 溶解性:微溶于水、 乙醇 密度: 相对密度 (水 =1)(196℃ );相对密度 (空气 =1)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 5(不燃气体 ) 主要用途 用于 合成氨 , 制硝酸,用作物质 保护剂 、 冷冻剂 (2)对环境的影响 :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 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 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出现昏迷、呼吸心跳停止而致死亡。 潜水员深潜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微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 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 (分解 )产物:氮气。 :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 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当作业场所空气中 氧气 浓度低于 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避免高浓度吸入。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三)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 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1)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氧气 分子式 o2 分子量 属于 类不燃气体 ,。 物化性质:常温下无色、无味的助燃气体。 液态时凝结成淡兰色液体。 相对密度 ,熔点 ℃,沸点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 106pa,蒸气相对密度,化学性能活泼,可与绝大多数元素生成氧化物。 与可燃气体(如氢、乙炔、甲烷等)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氢气混合后燃烧火焰温度达到 21002500℃,微溶于水。 危险特性:氧气钢瓶在日光下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中存放,或搬运时摔甩,易使钢瓶中液 化氧汽化膨胀,容易引起钢瓶爆裂。 氧气本身不燃烧,但能助燃,与有机物或其他易氧化物质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与油脂接触则反应生热,此热蓄积到一定程度则可自燃。 与氧气和乙炔等可燃气体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液态氧和易燃物共储时,特别在高压下,有爆炸危 险。 液态氧易被衣物、木材、纸张等吸收,见火即燃。 氧气无腐蚀性,但有水份存在时会促进金属的腐蚀。 气体本身无毒,健康人吸入纯氧 3 小时,一般认为无任何影响,但吸入更长的时间或在 ( 23atm)以上,持续吸入高浓度氧,则可出现“氧中毒症”。 皮肤接触液氧时可引起严重冻伤,导致组织损伤。 辨识事故类型:火灾、爆炸、冻伤、氧中毒。 公司内设备和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本公司存在的危险源有铝水外溢导致的火灾爆炸、中毒、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触电、灼烫 、起重伤害 等。 1. 火 灾爆炸 公司生产过程中采用加热能源为煤炭,煤炭属于可燃物,煤炭的长期大量堆积会引发煤炭自燃,造成火灾;再是煤炭遇到明火或高温烘烤,发生火灾。 熔炉表面温度较高、散热面积大,容易烤燃与其接近的易燃物或可燃物, 高温辐射热也可引起近距离的易燃物或可燃物,严重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助燃剂 — 氧气罐除加速火焰燃烧外,如处置不当,将会使得氧气罐受热受压导致爆炸。 熔炉维护不当造成炉底或炉壁局部烧穿,导致铝液外流;熔炼操作不当也会导致铝液外流,发生人员灼伤或爆炸事故,当高温铝水外流遇湿或遇水会发生爆炸。 另外,若生产过程中铝液的 熔炉循环水套漏水,水漏入炉内或者高温熔体大量流出,铝水外流遇潮湿或遇水有发生整起爆炸爆炸的危险。 循环水设计有误,车间内存在相对封闭的循环水存水设施,若发生铝液泄漏,刚好流进循环水设施内,有造成蒸汽爆炸的危险。 容器爆炸,熔铸车间铝水除气使用氮气,储存氮气的小型储气罐在使用过程中,撞击、 腐蚀、或长期超压使用等原因会造成本体以及安全附件强度降低,或者使用相关安全附件缺失的储罐,检维修不及时,操作不当或罐体受压等形成储罐爆炸事故。 2. 中毒窒息 氮气储罐在发生大量泄漏时,高浓度的氮气可造成人员中毒,严 重时可致人窒息。 熔炉、导流槽、同水平方排铸造机在铸造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如果不能有效采取自然通风或者机械通风,有毒有害废气不能及时排出车间,操作人员吸入后造成中毒事故。 3. 机械伤害 生产或使用的机械设备如打包机、水泵、风机等,这些机械设备转动部位无防护设施或防护设施失效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机械伤害。 机械设备的切割部位、突出部位以及尖锐部位会对人员造成直接伤害;部分转动部位会将人的四肢、头发、衣服卷入造成人员的机械伤害。 4.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设备(包括行车、起重机安装、检修、实验)起重作业过程中发生 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熔铸车间内现有 20T、 10T 行车 两台,起重作业是在动态下实现的货物空间位移过程,其狭窄的和局限性的位移空间决定起重作业具有危险因素多,作业对象多变、人机配合量大等特点。 如果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或起重设备在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等任一环节出现失误,都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事故或重大机械损伤事故。 常见的伤害事故有脱钩砸人,钢丝绳断裂抽人,移动吊物撞人,钢丝绳挂人。 纵观起重伤害死亡和重伤事故的主观原因,大部分是由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所造成,几乎占起重伤害事故的 65%左右。 事故种类一般有高处坠落、触电、撞击、折断倾翻等。 ( 1) 操作因素 起吊方式不当(如违章斜吊、违章急停等),造成脱钩或起重物摆动伤人;违反操作规程,如超载起重,或人处于危险区工作等;操作人员未经安全培训,无证上岗;指挥不当,动作 不协调等。 ( 2)设备因素 设备存在事故隐患如安装存在问题,未经定期检测等;吊具失效,如吊钩、钢丝绳、专用吊具等损坏而造成重物坠落;行车设备的操纵系统失灵或安全装置失效(如限位装置不完善)而引起事故,如制动装置失灵而造成重物的冲击和挤压;构件强度不够;电气装置故障或 损坏而造成触电事故;起重机出轨事故,其原因多为啃轨现象造成紧固件松动所致。 ( 3)起重吊索具 起重失落事故是指起重作业中,吊载、吊具等重物从空中坠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的事故。 失落事故是起重事故最常见的,常见的失落事故有脱绳事故、脱钩事故、断绳事故、吊钩破断事故。 预防这些事故发生,主要是加强日常日常检查维修,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起吊重物严格遵守“十不准”原则。 搬运物料、产品过程中,因物体摆放不当或摆放过高,有发生物体坠落对人员的砸伤、挤伤等事件发生。 工具、设备和其它物品的砸伤。 在设备检修过程中,因工具、零部件存放不当,维修现场混乱,违章蛮干, 而发生工具、设备和其他物品的砸伤。 高处作业没有监护人、没有设立安全警示牌,高处作业位置下有无关人员通过,有高处作业人员失手造成工具等重物坠落伤人的危险。 车辆运输是场内运输的常用形式,运输、装卸作业频繁,由于场内人员流动性大、司机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