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保养常识-发动机冷却水的正确加注和排放内容摘要:

车辆保养常识-发动机冷却水的正确加注和排放 发动机冷却水的正确加注和排放水冷式发动机是依靠冷时循环带走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从而使发动机温度保持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在工作中,很多驾驶人员认为:“加水”就是把冷却水加满,“放水”就是把放水开关打开。 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因加、放水不当而损坏机件,影响发动机正常使用的现象很多,要引起充分重视。 选用清洁的软水软水通常有雨水、雪水和河水等,这些水含矿物质少,适宜发动机使用。 而井水、泉水以及自来水中的矿物质的含量高,这些矿物质受热易沉积在水箱壁及水套和水道壁上而形成水垢和锈蚀物,使发动机散热能力变差,易导致发动机过热。 加入的水必须清洁,水中含有杂质会堵塞水道、加剧水泵叶轮等部件的磨损。 如果使用硬水则必须事先进行软化处理,软化的方法通常有加热法和加入碱液(常用苛性钠)法。 不要先起动后加水在冬季为了便于起动,或因水源较远,个别驾驶员常常采取先起动后加水的方法,这种方法十分有害。 发动机干起动后,因机体内无冷却水,发动机各部件迅速升温,尤其是缸盖及柴油机的喷油器外的水套处温度特别高,如果此时再加入冷却水,缸盖及水套就容易因骤冷而产生裂纹或变形。 发动机温度过高时,应先卸去发动机负荷后低速空转,当水温正常时再加冷却水。 “开锅”时,防止烫伤水箱“开锅”后,不要盲目打开水箱盖,以防烫伤。 正确的做法是:先怠速空转一会儿再熄灭发动机,待发动机的温度降低、水箱压力下降以后再拧开水箱盖。 拧开时用毛巾或擦车布盖在箱盖上,以防热水、蒸汽喷到脸上、身上。 千万不要将头正对水箱向下看,拧开后迅速撤手,待无热气、蒸汽时,再取下水箱盖,严防烫伤。 冬季加热水寒冷的冬季,发动机难起动,如果在起动前加注冷水就很容易在加水过程中或在加完水没能及时起动时,在水箱下水室及进水管处容易发生冻结,造成水无法循环,甚至使水箱涨裂。 加注热水,一方面能提高发动机的温度便于起动;另一方面可尽量避免出现上述的冻结现象。 防冻液要优质目前市场上防冻液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是以次充好。 防冻液内如果不含防腐剂则会严重腐蚀发动机缸盖、水套、散热器、阻水圈、橡胶件等部件,同时产生大量的水垢,使发动机散热不良,造成发动机过热故障。 因此一定要选用正规厂家的产品。 及时补充软水水箱内加注防冻液后,如果发现水箱液面降低,在保证无外漏的前提下,只需加注清洁的软水(蒸馏水更好),因为一般用的乙二醇型防冻液的沸点高,蒸发的是防冻液中的水分,不需要补充防冻液而只需加注软水就可以。 值得一提的是:千万不要加注未经软化的硬水。 及时排出防冻液,减少腐蚀不论是普通型防冻液还是长效型防冻液,在气温变高时,都应及时放出,这样可以防止加大机件的腐蚀。 因为加入防冻液中的防腐剂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或失效,更有甚者,有的干脆就未加防腐剂,这就会对机件产生很强的腐蚀作用,因此应根据气温情况及时放出防冻液,而且在放出防冻液后应对冷却管路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洗。 定期换水、清洗管路不提倡勤换冷却水,因为冷却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矿物质已经析出,除非水已经很脏,可能堵塞管路及散热器外,不要轻易更换,因为即使新更换的冷却水经过软化处理了,但还含有一定的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又会沉积于水套等处而形成水垢,水更换得越勤,析出的矿物质越多,水垢就越厚,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更换冷却水。 在更换时应对冷却管路进行清洗,清洗液可用烧碱、煤油和水配制。 同时保养各放水开关,尤其在入冬之前,及时更换损坏的开关,不可用螺栓、木棍、破布等替代。 放水时要打开水箱盖放水时如果不打开水箱盖,冷却水虽然可以流出一部分,但随着散热器内水量的减少,因水箱密闭,会产生一定的真空度,而使水流减慢或停止,冬季时因放水不净而冻坏机件。 高温时不宜立即放水发动机熄火前,如果发动机温度很高,不要立即停机放水,应先卸去负荷,使其怠速运转,待水温降至 40再放水,防止与水接触的缸体、缸盖、水套外表面温度因突然放水而骤然下降,急剧收缩,而缸体内部的温度还很高,收缩小,极易因内外温差过大而使缸体、缸盖产生裂纹。 寒冬放水后要空转发动机在寒冷的冬季,放出发动机内的冷却水后应该起动发动机使其空转几分钟,这主要是由于放水后水泵等机件可能会残留一些水分,再次起动后,靠机体温度可以烘干水泵等处的残余水分,确保发动机内无存水,防止出现水泵冻结及水封撕裂而导致漏水的现象发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