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枸杞炭疽病内容摘要:
药用植物枸杞炭疽病 状枸杞炭疽病俗称黑果病。 主要为害青果、嫩枝、叶、蕾、花等。 青果染病初在果面上生小黑点或不规则褐斑,遇连阴雨病斑不断扩大,半果或整果变黑,干燥时果实缆缩;湿度大时,病果上长出很多桔红色胶状小点;嫩枝、叶尖、叶缘染病产生褐色半圆形病斑,扩大后变黑,湿度大呈湿腐状,病部表面出现粘滴状桔红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病原 半知菌亚门真菌。 有性态 围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分生孢子盘生在病果表皮下,菌丝体在皮下组织的细胞间隙中集结,形成黑褐色的分生孢子盘,圆盘状,中间凸起,大小 00m,刚毛少,后孢子盘顶开果皮及角质层。 盘上生分生孢子梗棍棒状,大小122l×45(m);分生孢子圆筒状,大小 1118×46(m)。 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相对湿度为 湿度低于 75%不萌发,在水中 24 小时后大量萌发。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枸杞树上和地面病残果上越冬。 翌年春季主要靠雨水把粘结在一起的分生孢子溅击开后传播到幼果、花及蕾上,经伤口或直接侵入,潜育期 46 天。 该病在多雨年份、多雨季节扩展快,呈大雨大高峰、小雨小高峰的态势。 果面有水膜利于孢子萌发,无雨时孢子在夜间果面有水膜或露滴时萌发。 干旱年份或干旱无雨季节发病轻、扩展慢。 5 月中旬至 6 月上旬开始发病,7 月中旬至 8 月中旬暴发,为害严重时,病果率高达80%。 防治方法(1)收获后及时剪去病枝、病果,清除树上和地面上病残果,集中深埋或烧毁。 到 6 月份第一次降雨前再次清除树体和地面上的病残果,减少初侵染源。 (2)6 月份第一次降雨前先喷一次药,开在药液中加入适量尿素,杀灭越冬病菌,增强树体抗病性。 (3)发病后重点抓好降雨后的喷药,喷药时间应在雨后 24 小时内进行,以防传播后的分生孢子萌发和侵入。 (4)发病期禁止大水漫灌,雨后排除杞园积水,浇水应在上午进行,以控制田间湿度,减少夜间果面结露。 (5)发病期及时防蚜、螨,防止害虫携带孢子传病和造成伤口。 (6)发病初期开始喷洒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 隔 10 天左右 1 次,连续防治 23 次。 此外有报道在发病初期喷洒红麻炭疽菌或柑桔叶炭疽菌,防效与 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相近且无污染,属生物防治法。 生产上可试用。 采收前 7 天停止用药。 专利查询。药用植物枸杞炭疽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