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金银花的丰产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盐碱地金银花的丰产栽培技术 河三角洲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适宜金银花的生长。 近几年来,金银花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但由于土壤盐渍化程度较高,栽培经验不足,导致金银花生产规模小、产量较低、见效迟、病虫害重。 通过对盐碱地金银花大面积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完全可以达到当年育苗、当年定植、翌年采花的目标。 3 年后,每亩(667 平方米,下同)产干花高达150上,经济效益可观。 现将盐碱地金银花的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盐碱地改良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母质系黄河洪积物,盐化离子以氯化物占绝对优势,为滨海盐化潮土,土壤质地粘紧,通气性差,天然地耕层土壤含盐量为 右,作物不能生长,已经开发利用的低产田耕层土壤含盐量也在 因此,种植金银花首先要对土壤进行改良。 池筑台控碱,加速土壤脱盐挖池筑台控碱就是利用挖掘机械就地挖水养池,将土堆积成台田进行控碱,从而降低土壤的含盐量,满足作物的生长发育要求。 具体实施方案为:台面顶宽 29m、底宽 32m、高 坡比例为 11;水养池上口宽 24m、底宽12m、深 3m;引水沟上口宽 11m、底宽 2m、深 3m,边坡比例为 1排水沟底宽 2m、上口宽 14m、深 3m,边坡比例为 12;生产路顶宽 6m、坡比例为 11。 此即“上农下渔”442 种植模式(1 亩耕地挖掘 4 分水养池、4 分台田、2 分沟渠路面)。 溉洗盐土壤含盐量高,可利用淡水冲洗;把土壤中过多的易溶性有害盐类淋洗掉,由排水沟流走,使土壤脱盐。 早春和晚秋为返盐季节,以灌 23 次水为宜。 灌水时,必须掌握适宜的灌水量,使水在畦内分布均匀。 水流不宜太慢,否则压碱效果不好;但水流过快则易冲坏畦埂而跑水。 要先灌距渠道近、距排水沟远的畦。 耕晒盐、增施有机肥深耕晒盐是一种物理耕作法,在种植前一年的秋末进行深耕晒田,不但能加速盐分分化,而且能杀死田间的病虫害。 在改良盐渍土中增施有机肥料是不可缺少的措施,多施有机肥可使盐碱板结的土壤变得疏松,孔隙度大,容重低,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能得到改善。 2 种期及播种前苗床准备、播种方法春季土壤返盐影响育苗成活率。 为了提高成活率,要采用保护地育苗的方法。 3 月上旬,选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透气性好的壤土或沙质壤土,深翻 30亩施基肥 60007500酸氢铵 4050土壤混匀,拌成富含有机质的培养土,然后整平、做畦,畦长 10m、宽 12m,耙平畦面,准备播种。 为防治地下害虫,每亩撒施甲敌粉 辛硫磷乳剂 当施些硫酸锌或硫酸亚铁,防止苗期病害。 播种前必须先催芽,将金银花种子先用清水漂洗,洗去秕种和虫蛀种,再用 40温水浸泡 24 小时,捞出后与 3倍的湿沙层积催芽,当有 50%的种子裂口露白时,即可筛出种子进行条播。 浇透水,待表土稍干时,平整畦面,在畦面上按行距 20横沟,沟深35幅宽 10催芽的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覆细土 1并压紧,亩播种量 1种后的管理播种后水分的管理很重要,直接影响出苗率。 金银花种粒细小,幼苗出土前,要严防土壤板结开裂,应每日检查,对缺水的地块进行挑膜喷水。 当幼苗出土30%左右时,揭去地膜。 苗出齐后要经常灌水,保持土壤湿润。 幼苗生长期要经常除草、松土和浇水。 视苗情,可追施氮肥,每亩 710苗高 1520摘心,待发新枝,以后连续进行 23 次,7 月份每株可有48 个分枝,秋季可出圃栽植。 3 地整地大田移栽田应选择靠近水源的肥沃土壤。 施足底肥,每亩施磷酸二铵 50熟的厩肥 30004000翻 3040求土壤底墒好,含水量 40%左右,手抓成团。 将地整平、耙细,做成南北向的高垄。 栽移栽应在早春新芽萌发前或秋冬季休眠期进行。 在整好的栽植地上按行距150距 120穴,宽、深各 3040穴施入土杂肥 5与底土拌匀,然后栽壮苗 1 株,填细土,压紧、踏实、浇透定根水,水渗完后,再用土封严。 苗金银花定植后,要及时浇水缓苗。 结合浇水,分次覆土,将定植穴填平。 发现缺苗,尽早补苗。 耕除草移栽成活后,特别是在浇水和降雨后,要适墒进行中耕松土,以破除地面板结,防止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促进根系的发育。 中耕时,植株根际周围宜浅,远处可稍深,以避免伤根。 其次要特别重视春季和夏季的中耕除草工作。 每年中耕除草 34 次。 第 1 次在春季萌芽发出新叶时进行,第 2 次在 6 月,第 3 次在 78 月,第 4 次在秋末、冬初进行。 秋末、冬初中耕时还应注意植株根际培土,以利越冬。 肥金银花的科学施肥是促根发株、取得早产、丰产的关键技术环节。 大田水、肥管理和苗期水、肥管理一致,适时、适量浇水,喷施叶面肥,促进根系生长。 在开花前期,应增施有机肥和氮肥,促使植株充分长叶,以满足营养生长的需要。 每年早春萌发后和每次采花蕾后,都应进行 1 次根外追肥。 春、夏季使用腐熟的人畜粪尿或尿素等氮肥,于植株旁开浅沟撒入,施入后覆土;冬季每墩施腐熟厩肥或堆肥 510酸铵 100g、过磷酸钙 200g,在花墩周围开环状沟施入,施入后用土盖肥并进行培土。 水大田移栽地灌水时间、次数应依照金银花的生长发育状况因地制宜地进行。 一般来说,金银花每年至少要灌水 2 次。 第 1 次在早春与施催芽肥结合,灌催芽水;第 2 次在初冬土壤结冻之前灌封冻水,以保证土壤含有充足水分,以利于金银花早春萌发。 金银花蕾期若供水过多,会造成金银花的有效成分绿原酸的降低,所以蕾期要严格控制水分,宁旱勿涝,以免降低花的质量。 雨季更要注意排水防涝。 树整形金银花当年栽植当年就开花,所以栽后 12 年以整形开花并举。 金银花以疏散伞形产量最高。 修剪时,在 1 年生幼树发枝后,从中选一粗壮、直立的枝作为主干培养,长到 2030摘心,促发侧枝。 发侧枝后及时剪掉下部徒长枝,通过疏下截上,使主干逐年增粗增高,5 个枝作为主枝,对其他枝摘心,促发花枝,使树冠逐渐增大,23年即可培养成枝条疏朗、分布均匀、通风透光、主干粗壮直立的伞房形灌木状花墩。 理修剪每年修剪于霜降后至封冻前进行。 将花枝剪去 1/2,并剪去枯枝、老枝、病虫枝和交叉扰乱树形的长枝等,使养分集中于抽生新枝和形成花蕾。 春天发芽后及时剪去从树基部和粗壮枝上长出的徒长枝。 麦收前采完头茬花后进行第 2 次修剪,将老花枝截去 2/3,并疏去下部阴枝和内部弱枝,使其通风透光,同时追肥、浇水。 第 2 茬花采摘未结束时,树中、下部已萌发枝芽,修剪时要细剪,留芽剪截,保留所有新花枝,疏去阴枝、内堂弱枝和徒长枝,一般第 2 茬花采摘后树冠郁闭,应采取回缩大枝组的办法,使其通风透光,还可长出四茬花。 4 害金银花的主要病害有褐斑病、白粉病、炭疽病、锈病等,其中褐斑病危害最重。 病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应用无毒高效的生物农药或其他高效低毒农药防治病害。 防治方法:冬剪时剪除病枝、清除落叶,减少病源。 春季展叶后,用 50%的退菌特 600800 倍或等量式波尔多液 200 倍液,每半月喷施 1 次,连续喷23 次。 害主要有中华忍冬圆尾蚜、金银花尺蠖、天牛和金银花吃虎虫等。 对中华忍冬圆尾蚜、金银花尺蠖的防治可用扑蚜净 20002500 倍或灭幼脲 3 号 15002000倍液,喷 23 次,对天牛和吃虎虫可将其危害的枝叶剪下烧掉;同时冬、春整穴清墩,清除枯枝落叶,减少虫源。 5 收金银花最好的药用部分是未开放的花蕾,所以采收时期必须在花蕾尚未开放之前进行。 当花蕾由绿变白、上部膨大、下部为青色时采摘,此时的金银花称“二白花”,花蕾完全变白色时采收的花称“大白针”。 1 天之内,以清早至9 时前所采摘的花蕾质量最好,此时露水未干,不会损伤未成熟的花蕾,而且金银花香气浓,好保色。 过早采摘,质量差、产量低;过迟采摘药效降低。 工采摘后要及时进行加工,防止堆沤发酵。 可晾干或烘干。 干将鲜花薄摊于晒席上晾干,不要任意翻动,否则会变黑或烂花。 最好当天晾干,花白、色泽好。 干初烘时温度不宜过高,控制在 30左右。 烘 2 小时后,温度可提高到 40左右,鲜花将逐渐排出水汽。 经 510 小时后,使室温保持在 4550,再烘 10 小时,水分大部分可排出,最后将室温升至 5560,使花迅速干透。 烘干比晾干质量好、产量高。 烘干时不能翻动,也不能中途停烘,否则会变质。 专利查询。盐碱地金银花的丰产栽培技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