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法律责任分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饰的法律责任还可能涉及其 他法律主体,如资产评估机构及资产评估师等。 对他 们的法律责任如何认定以及由谁来进行认定,亦是解 决财务报告粉饰中有关法律问题的重要方面。 对于资产评估人员,根据《资产评估管理办法》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 归原作者所有 ) 第 7 页 共 15 页 其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是“作弊或者玩忽职守,致使 资产评估结果失实”。 其他有关法规也作了类似的规 定。 然而,何为资产评估结果失实呢 ?在原来的资产 评估管 理体制下,资产评估机构提供的资产评估结果 需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加以确认,通常不大可能发生 失实的资产评估结果。 但在资产评估管理体制改革后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不再确认资产评估结果,仅确认 资产评估确认方法;与此同时,陆续出现了非国有上 市公司收购非国有资产等所进行的与国有资产管理部 门无关的资产评估。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就可能发生 失实的资产评估结果。 由于资产评估这项工作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即使 两家水平相当、非常注重质量的资产评估机构对同一 项资产进行评估 ,也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 换 言之 ,要想认定一项资产评估结果失实,从技术的角度看 非常困难。 或许正因如此,实务中才会出现“公司上 市前的资产评估是‘财务包装’的一项重要内容”,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评估 —— 进行“利润包装”的案例 也才会屡见不鲜。 至于资产评估结果失实的认定机构 ,有关法规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 由此,我们认为 应该重新审视有关法规,采取某种类似 釜底抽薪 的 做法。 例如,在公司改组上市时,严禁按照资产评估 结果调账。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法律责任的种类 (一 )现行规定描述 1.上市公司及管理 当局承担法律责任的种类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 归原作者所有 ) 第 8 页 共 15 页 现行的许多法规,包括《刑法》、《公司法》、《证 券法》以及《会计法》等都对上市公司及管理当局因 粉饰财务报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做出了规定,这些规 定具有如下特征: (1)相关法规的规定间存在着一定差异。 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具体如下表所示 ):一是对公司本 身要不要进行处罚,有的法规做出了规定,有的没有 ;二是这些法规对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 接责任人员应给予哪些处罚的规定不尽相同;三是这 些法规对罚款数额的规定不一致。 显然,这种状况下 ,在具体对 某一公司或某人进行处罚时,到底依据哪 一个法规便成为一个大问题。 为此,应尽快统一相关 法规的规定。 (2)有关法规对公司管理当局因粉饰财 务报告应否承担民事责任,或是没有规定,或是仅仅 作了原则性规定。 例如《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 例》对此仅作了原则性规定《证券法》则末作规定。 也许这是要我们援引《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但《 民法通则》第 106条也只是规定:“公民、法人由于 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 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这一规定本身亦十分原则。 2.会 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 种类 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因出具虚假审计报告 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样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 民事责任。 《刑法》《公司法》《证券法》以及《注 册会计师法》等法规均对此作了规定。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 归原作者所有 ) 第 9 页 共 15 页 根据这些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因提供虚假审计报 告所受到的处罚可能包括 :(1)行政责任,即警告、没 收非法所得、罚款、暂停全部或部分经营业务、吊销 有关执业许可证、撤销事务所等。 (2)民事责任,即 给委托人、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应依法承担 赔偿责任。 注册会计师因出具虚假审计报告而可能受到的处 罚包括 :(1)行政责任,即警告、没收非法所得、罚款 、暂停执行全部或部分业务、吊销有关执业许可证、 吊销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等。 (2)刑事责任,即处五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其他法律责任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种类 其他法律责任主体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问题 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分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 责任三类,我们不再加以详述。 (二 )行政责任 由以上叙述可见,因财务报告粉饰问题而受到行 政处分是当前追究法律责任的主 要形式。 并且,行政 处分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然而,行政处分真的那么有 效吗 ?对行政处分作简单的分析后,我们就会发现其 不少弊端。 首先,行政处分的威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