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课件-吴红玲-中医护理基本原则内容摘要:

中医护理课件-吴红玲-中医护理基本原则 第四章 中医护理基本原则中医护理1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并能运用中医护理原则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 2熟悉中医治未病的内容。 3能指导患者采取预防措施。 【 学习目标 】李某,男, 72岁。 素有胃疾,大便秘结,便质干燥,数日一行,面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爪甲色淡,唇舌淡,脉细。 习案例患者素有胃疾,受纳腐熟功能失调,气血生化乏源。 血虚失养见面色无华,唇、舌、爪甲色淡;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失眠;血虚清窍失所养则头晕;肝藏血,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则眼花;血虚脉道失充则脉细。 者为血虚津枯,肠道失润,则大便干结不通。 根据“虚则补之”护理应以扶正为主的原则。 2患者平素饮食调护应着重养血润燥,故宜多食滋阴养血的食物,以润燥通便,如甜杏仁、胡桃仁、蜂蜜等。 问题评析第一节 预 防 与 养 生预防 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治未病 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含义 :第一节 预 防 与 养 生一、)调摄精神,增强正气,提高抗病能力1 调摄精神避免不良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防止内源性不良刺激:如积极治疗躯体疾患。 加强文化思想修养。 提高对情志疾病的耐受性。 避免不良刺激避免来自社会、自然家庭等外界的不良刺激。 2 顺应自然、加强锻炼作用 促进气血流畅 , 调节精神情志要点运动量适度,因人而宜,形劳而不倦。 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到大。 持之以恒。 3 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注意饮食宜忌饮食定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或腐败变质的食物或自死或疫死的家畜。 克服饮食偏嗜,寒温适宜,据体质而调配4 药物预防与人工免疫事先服食某些药物,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能有效地防止兵邪的侵袭,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板蓝根、大青叶 预防流感、腮腺炎。 茵陈、贯众 预防肝炎。 人工免疫 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 (二)防止病邪侵害夏日防暑,秋天防燥,冬天防寒。 避疫毒 , 防疠气之染易。 讲卫生 , 防止环境 、 水源和食物的污染等。 注意环境 , 防止外伤与虫兽伤内容“顺应四时,防六淫之邪的侵害”含义:要谨慎躲避外邪的侵害。 二既病防病(一)早诊断、早治疗(二)防止病情发展与传变先安未受邪之地阻截病传途径第二节 护理基本原则护理原则是在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指导下制定的护理总则。 常见基本原则有:护病求本、扶正祛邪,三因制宜,调整阴阳。 一 、 护病求本在护理疾病时,抓住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 运用 是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中的体现。 含义急则护标标本取舍原则: 标病急重 , 则当先治 、 急治其标。 举例: 大出血的病人 , 应紧急止血以治标。 适用范围 :多用在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的情况下,着眼于疾病本质的治疗。 缓则护本标本同护标本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当标本兼治。 如扶正祛邪,表里双解等二、扶正祛邪正能胜邪则病退,邪能胜正则病进 治疗疾病的一个基本原则。 就是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邪正双方力量的对比,使疾病早日向好转、痊愈的方向转化。 含义意义扶 正含义: 用补法扶助正气 , 提高机体抗邪 、 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原则。 主要用于虚证。 方法: 如益气 、 滋阴 、 养血 、 益阳等。 手段: 内服药 、 针灸 、 推拿 、 气功 、 食疗等。 祛 邪含义: 用攻法祛除邪气,排除及削弱病邪损害的一种治疗原则。 主要用于实证。 方法: 发汗、涌吐、攻下、清热、活血、消导等。 手段: 同扶正。 扶正 纯虚证 , 真虚假实证 , 以及正虚邪不盛等以正虚为主的病证。 祛邪 纯实证 , 真实假虚证以及邪盛正不虚等以邪盛为主的病证。 单独运用同时运用先后使用先祛邪后扶正先扶正后祛邪:正虚为主,虽有实邪但机体不耐攻伐。 邪盛为主正虚不甚扶正兼祛邪 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 祛邪兼扶正 邪实为主的虚实夹杂证。 三、三因制宜因时制宜含义: 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的特点,制订治疗用药的原则。 运用: 春夏 人体肌肤疏松而多汗,慎用辛温。 秋冬 人体的肌肤致密,阳气内敛,少用苦寒伤阳药。 因地制宜含义: 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制订治疗用 药原则。 如:西北地区 地势高而寒冷,病多风寒,治宜辛温。 东南地区 地势低而温热,病多湿热,治宜苦寒。 因人制宜含义: 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等特点,制订治疗用药原则。 运用:年龄老人多虚,治宜补法,实邪须攻,应兼顾扶正 (老年慎泻 )。 宜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食物。 忌生冷、硬固、粘腻食物。 小儿多伤食或寒温不调,慎用补法,勿投峻剂,药量轻用 (少年慎补 )。 ( 1)体胖之人:宜清淡化痰之品,忌肥甘厚腻助湿生痰之品。 ( 2)体瘦之人:宜滋阴津、补血,忌辛辣助炎伤阴食物。 ( 3)青年:主营养丰富血肉有情之品和五谷杂粮,忌豪饮暴食、饥饱无度。 ( 4)妇女:妊娠期,产前宜凉、清补之品,忌辛热温燥;产后宜温,温补、补而不腻。 忌寒冷、生冷、酸、食品。 ( 5)儿童:营养丰富,忌偏嗜。 四、调整阴阳损其有余 (偏盛)补其不足 (偏虚)阴阳格拒具体运用指纠正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损其有余而补其不足,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 含 义损其有余 (偏盛)泻其阳盛,治热以寒适用于阳盛而阴相对未虚的实热证,即“阳盛则热”。 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阴盛而阳相 对未虚的实寒证,即“阴盛则寒”。 即“实则泻之”补其不足 (偏虚)滋阴以制阳 适用于阴虚阳亢的虚热证。 扶阳以制阴 适用于阳虚阴盛的虚寒证。 阴阳互制之调补阴阳阴阳互济之调补阴阳适用于阴阳两虚证。 须分清主次来治疗。 回阳救阴亡阳 益气回阳固脱亡阴 益气救阴固脱都是一身之气的突然大量脱失,故治脱均要兼峻剂补气如人参阴中求阳 治疗阳偏衰时,在扶阳剂中适当佐用滋阴药。 阳中求阴 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佐用扶阳药。 阴阳并补研究进展中医治则治法,在现代临床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治则,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从单纯的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提出的身心并治、形神兼养的治则,在女子不孕症治疗中提出的“促排卵”的治疗原则等。 近些年来,中医“下法”在急腹症和传染病方面应用已取得突出成就,拓宽了“下法”的治疗范围;对活血祛痕法的研究亦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该法对冠心病、肝病、高血压病、肾病、急腹证、脑栓塞、宫外孕、肿瘤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思 考 题1、什么是预防。 2、何谓护病求本。 3、“既病防变”主要指哪两点。 4、何谓三因制宜。 1什么是预防。 答:预防 即 采取一定的措施 , 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2何谓护病求本。 答:护病求本即在护理疾病时 , 抓住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 3“ 既病防变”主要指哪两点。 答:第一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第二是防止疾病的发展与转变。 4、 何谓三因制宜。 答:是指治疗和护理时,针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