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当归的早期抽薹内容摘要:

如何预防当归的早期抽薹 低温长日照植物,在个体发育中,由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需经过两个发育阶段:春化阶段(要求 05的低温)和光照阶段(要求12 小时以上的长日照)。 因此,人工栽培要求第一年长苗(育苗),第二年采收根部入药,第三年抽薹开花结果收种。 然而在生产实践中,当归常在栽培第二年的 67 月间大量抽薹开花,正常年份抽薹率在 1030%之间,严重时竟达60%以上。 抽薹开花的植株,次生木质部的薄壁细胞木质化,根中次生韧皮部与次生木质部的比例由正常的 2:1 变为 1:10,肉质根渐渐木质化并中空,柴性大,缺乏油气,不能药用。 因此,预防与控制提早抽薹,是提高当归产量与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 根据影响当归抽薹开花的因素,在生产上应注意做到:1、选留良种。 在相同栽培条件下,早期抽薹开花植株所结的种子一般具有早熟性状,易于抽薹开花。 据试验,在种苗和栽培管理措施相同条件下,分别采用第二年和第三年开花结实的种子育苗,结果用第二年开花结实种子培育出的小苗,早期抽薹率比第三年开花结实的种子高 3040%,而且抽薹时间提早 1015 天。 同时当归种子抽薹率与种子成熟度也有关,充分成熟后的种子生命力强,种植以后生长旺盛,抽薹率高,嫩种子生命力弱,播后虽不会早期抽薹,但其成活率低,长势弱,产量低,生产上也难以采用。 因此,为了提高苗子质量,降低早期抽薹率,必须在现行的三年生采种田,选采根体大,生长健壮,花期偏晚,种子成熟度适中(鱼肚白色)、均一的种子育苗。 由于当归主茎与侧枝发育不一致,生产上必须在留种植株现薹初期切去主茎,促其各分枝均一发育,以获得符合生产要求的种子。 2、适时播种,合理施肥,控制苗龄和苗重。 根据生产实践:当归幼苗通过春化过程不仅需要一定低温,而且还需本身具备足够的糖分,故长得高大的幼苗容易抽薹开花,而小苗早期抽薹率很低。 同时苗龄对抽薹影响也很大,同批种子,不同期育苗,根重相同时,苗龄大的早期抽薹率高。 据陕西省太白县资料,用三年生采收的种子育苗,苗龄大于 130 天,早期抽薹率达 90%以上,苗龄小于 70 天几乎不会出现早期抽薹现象。 但苗龄太小,苗子根重小,移栽后成活率低,长势弱,产量低,效益差。 为控制大苗和高龄苗,降低早期抽薹开花率,应适当推迟播种期,使苗龄控制在 110 天以内,百苗重40 克以下,育苗后期适当增施氮肥,提高植株总含氮量,以降低植株总含糖量,抑制抽薹开花。 3、降低苗子贮藏温度,把贮藏温度降到 0以下。 由于春化要求的适宜温度为 05,将苗子在 0以下冰冻贮藏,使其处于休眠状态,无法通过春化阶段,就可使其早期抽薹率降低到零。 4、改变栽培方式,推迟播种时间,变育苗移栽为秋直播,控制早期抽薹。 此外种植密度、气候条件、海拔高度、土壤肥力等条件均对当归的早期抽薹有一定影响,天旱,地薄,光照充足,海拔低,播种密度小等都不利于当归的营养生长,早期抽薹率都较高,栽培者要根据当归的生长特性,严格按照栽培要求进行管理,降低早期抽薹率,提高当归的产量与品质。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