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与营养紊乱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课件-张爱萍,龚海虹内容摘要:
小儿营养与营养紊乱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课件-张爱萍,龚海虹 第三章小儿营养与营养紊乱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第一节 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第二节 婴儿喂养目 录1熟悉小儿能量及各营养素的需要。 2掌握母乳喂养优点及护理。 3掌握牛乳的特点、改造奶及需乳量、奶粉的配制比例。 4熟悉人工喂养的护理,了解部分母乳喂养方法。 5掌握辅食的添加原则,熟悉辅食添加的顺序和种类。 学习目标第一节 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一、能量的需要(一)基础代谢小儿基础代谢能量约占总能量 50% 60%。 (二)食物的热力作用婴儿进食蛋白质多,此项约占总能量 7% 8%;年长儿约 5%。 第一节 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一、能量的需要(三)活动消耗婴儿活动消耗约占总能量 15%,并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四)生长所需此项为小儿特有,婴儿期约占总能量 25% 30%,以后随年龄增长减少,青春期又增加。 (五)排泄损失该能量损失不超过总能量 10%第一节 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二、营养素的需要(一)产能营养素蛋白质主要功能:构成人体组织和器官的重要成分,次要功能供能,占总能量的 10% 15%。 需要量:母乳喂养者约 2g/乳喂养者 1岁后减少,青春期又增加,成人约 一节 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二、营养素的需要(一)产能营养素脂类主要功能:提供能量、提供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防止散热和保护器官。 需要量:婴儿 4 6g/儿期脂肪供能约占总能量 35% 50%。 随年龄增长下降,但仍占总能量 25% 30%。 第一节 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二、营养素的需要(一)产能营养素糖类主要功能:最主要供能物质。 需要量:婴儿 10 12g/ 2岁膳食中糖类应占总能量 55%65%。 第一节 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二、营养素的需要(二)非产能营养素 维生素主要功能: 调节人体新陈代谢,但不产生能量。 维生素分类:脂溶性( 、 D、 E、 K)水溶性( 族、大类儿童容易缺乏: 、 D、 C、 量与营养素的需要二、营养素的需要(二)非产能营养素 维生素矿物质常量元素主要功能: 参与机体构成,维持体液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但不提供能量。 常量元素:每日膳食需要量 100氢、氧、氮、碳四种基本元素外,钙、磷、镁、钠、钾、氯、硫亦为常量元素。 第一节 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二、营养素的需要(二)非产能营养素 维生素微量元素主要功能: 酶、维生素必需的活性因子,构成或参与激素作用,参与核酸代谢。 微量元素:铁、铜、锌、碘及氟,铁、碘、锌缺乏症是最主要微量营养素缺乏病。 第一节 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二、营养素的需要(二)非产能营养素 维生素其他膳食成分膳食纤维主要功能:吸收大肠水分,软化大便,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蠕动等。 来源:婴幼儿从谷类、蔬菜、水果中获取。 水主要功能:参与新陈代谢和体温调节活动。 需要量:婴儿需水量约 150ml/后每 3岁减去25ml/人约 50 ml/儿喂养第二节 婴儿喂养一、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优点1营养丰富、比例合适、满足生长需求2增强免疫力3良好的心理 哺经济方便5有益母亲健康6、其他第二节 婴儿喂养一、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护理哺乳方法( 1)开奶时间与哺乳次数( 2)方法注意事项( 1)做好乳房和乳头护理( 2)母乳喂养禁忌症断乳时间第二节 婴儿喂养一、母乳喂养部分母乳是指母乳与牛乳或其它代乳品混合使用的一种喂养方法,又称混合喂养,分补授法和代授法两种。 第二节 婴儿喂养一、母乳喂养人工喂养乳品及代乳品1牛乳 是最常用的乳品,蛋白质以酪蛋白为主,入胃后形成较大的凝块,不易消化;不饱和脂肪酸少,缺乏脂肪酶,较难消化;乳糖以甲型乳糖为主,有利大肠杆菌生长;牛乳缺乏各种免疫因子,患感染性疾病机会较多。 第二节 婴儿喂养一、母乳喂养人工喂养乳品及代乳品1牛乳 是最常用的乳品,( 1)牛乳改造通过稀释、加糖( 5 8g/100煮沸使牛乳适合婴儿营养需求与消化。 ( 2)乳量计算婴儿能量按每日 110460,需水量按每日 150ml/%糖牛乳 10000儿每日需 8%糖牛乳 110ml/二节 婴儿喂养一、母乳喂养人工喂养乳品及代乳品2配方奶粉人工喂养和婴儿断母乳时首选配方奶。 一般一平勺配方奶 0量比为 1:7)冲调成乳汁。 3全脂奶粉按重量比例 1:7( 1按容积 1:4( 1勺乳粉加 4勺水)配成全乳。 第二节 婴儿喂养一、母乳喂养人工喂养乳品及代乳品4羊乳蛋白质凝块较牛奶细而软,脂肪颗粒大小与人乳接近,更易消化。 缺点含叶酸很少,长期羊乳喂养儿易患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5代乳品如豆浆、豆浆粉等,营养比谷类高,但不易消化,适于奶制品获得困难地区或过敏婴儿。 第二节 婴儿喂养一、母乳喂养人工喂养人工喂养的护理1调整乳量按食欲、体重增减及粪便性状增减食量,忌过少、过稀,或过多、太浓。 2乳液低温保存,哺喂后洗净、煮沸配制乳液的食具。 3加糖补充糖类和热能不足。 4哺喂时将乳汁滴在成人手腕进行测试。 第二节 婴儿喂养一、母乳喂养人工喂养人工喂养的护理1调整乳量按食欲、体重增减及粪便性状增减食量,忌过少、过稀,或过多、太浓。 2乳液低温保存,哺喂后洗净、煮沸配制乳液的食具。 3加糖补充糖类和热能不足。 4哺喂时将乳汁滴在成人手腕进行测试。 第二节 婴儿喂养二、营养不良 【 病因 】1. 喂养不当 喂养不当导致长期摄入量不足是婴幼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常见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奶粉配制过稀、突然停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长期以淀粉类食品(粥、奶糕)为主、缺乏蛋白质和脂肪;较大儿童的营养不良多为小儿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等引起。 2. 消化吸收不良 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上的异常如裂唇、裂腭、幽门梗阻、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症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 需要量增加 早产、双胎或多胎;急、慢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生长发育快速时期等蛋白质相对不足可引起营养不良4. 消耗量过大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结核病、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营养素的消耗量增多第二节 婴儿喂养二、营养不良【 病理生理 】由于长期能量供应不足,导致自身组织消耗,体温偏低;蛋白质供给不足或消耗过多致体内血清蛋白浓度下降、出现低蛋白水肿;脂肪消耗致体内血清胆固醇浓度下降、可造成肝脏脂肪浸润及变性;糖原不足或消耗过多致低血糖;各系统器官退行性病变及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下降。 【 临床表现 】体重不增是营养不良的早期症状,继之体重下降,久之身高也低于正常。 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皮下脂肪减少的顺序;首先是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部;腹部皮下脂肪层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二节 婴儿喂养二、营养不良【 实验室检查 】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为最具特征的改变。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平下降,是诊断蛋白质营养不良的较好指标;多种血清酶如淀粉酶、脂肪酶、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活性下降。 血清胆固醇、血糖降低,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浓度皆可下降。 【 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迅速纠正急症问题,如严重脱水、休克等。 控制继发感染和并发症,调整与补充营养物质,促进消化功能的改善。 第二节 婴儿喂养二、营养不良 【 护理评估 】1. 健康史 了解患儿的喂养史、饮食习惯和生长发育情况。 是否为双胎、多胎、早产。 有无喂养不当、母乳不足史;有无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上异常以及急、慢性疾病史。 2. 身体状况 测量体重、身长(高)与皮下脂肪厚度,并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标准小儿比较。 了解小儿精神状态有无改变,有无肌张力减低、水肿;是否伴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的症状;判断营养不良及其程度。 3. 心理 估家长对营养不良疾病的性质、发展。 预后以及防治的认识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 析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浓度有无下降,血清酶的活性、胆固醇水平是否降低,有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浓度下降。 第二节 婴儿喂养二、营养不良【 护理诊断 】1. 营养失调 :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能量、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吸收障碍和消耗过多有关。 2. 有感染的危险 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3. 潜在并发症 低血糖、营养性贫血、维生素缺乏。 4. 知识缺乏 家长缺乏营养知识和正确的小儿喂养知识 .【 护理目标 】1. 患儿摄入足够的营养素,体重逐渐恢复正常标准。 2. 患儿不发生感染、低血糖、贫血等并发症。 3. 家长能说出小儿营养及喂养的有关知识,能正确运用喂养方法。 第二节 婴儿喂养二、营养不良 【 护理措施 】1、 促进营养平衡饮食管理: 原则为循序渐进,逐步补充。 同时要根据患儿病情轻重和消化功能调整饮食的量和种类。 善食欲3. 预防感染实行保护性隔离 ,保持室内环境卫生、舒适。 保持皮肤清洁干净,做好口腔护理。 防止交叉感染。 4. 密切观察病情5. 健康教育第二节 婴儿喂养三、小儿单纯性肥胖症 【 病因 】本病的主要原因,如长期摄入淀粉类、高脂肪的食物过多。 超过机体代谢需要,多余的能量便转化为脂肪贮存体内、导致肥胖。 发生肥胖症的重要因素,虽然摄入不多,但消耗减少也可导致肥胖。 3. 遗传因素 肥胖有高度的遗传性,父母皆肥胖的后代肥胖率高达 70 80;双亲之一肥胖者,后代肥胖发生率 40 50。 双亲正常的后代肥胖只有10% 14%。 病、进食过快、精神创伤和心理因素等均可引起小儿肥胖。 第二节 婴儿喂养三、小儿单纯性肥胖症【 病理生理 】肥胖患儿可发生代谢及内分泌改变:( 1)对环境温度变化的反应不敏感,有低体温现象;( 2)血脂和血尿酸水平增高,易并发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痛风等疾病;( 3)血清生长激素减少,男性雄激素水平下降,女性雌激素水平增加等。 第二节 婴儿喂养三、小儿单纯性肥胖症【 临床表现 】肥胖多见于婴儿期、 5 6岁和青春期,患儿食欲旺盛且喜吃甜食和高脂肪食物。 因肥胖致行动不便,不爱运动。 易疲劳、常出汗,用力时气短或腿痛。 严重肥胖者由于脂肪的过度堆积限制了胸扩展和膈肌运动,使肺换气量减少,造成缺氧、气急、紫绀、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大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称肥胖换氧不良综合症。 体格检查可见患儿皮下脂肪丰满,分布均匀,以颈、肩、乳、胸、背、腹、臀为明显。 第二节 婴儿喂养三、小儿单纯性肥胖症【 实验室检查 】甘油三脂 ,胆固醇可增高;严重者 脂蛋白也增加。 常有高胰岛素血症;血生长激素水平降低。 超声波检查常有脂肪肝。 【 治疗原则 】限制饮食,增加活动,解除精神心理障碍。 第二节 婴儿喂养三、小儿单纯性肥胖症【 护理评估 】估患儿有无喜好甜食、油腻等高能量饮食的习惯,平时运动情况;有无家族肥胖史,有无导致患儿精神创伤和心理障碍的因素。 量体重、身长(高)与皮下脂肪厚度及皮下脂肪的分布情况,评估肥胖的影响因素及并发症。 社会状况 评估患儿是否有孤僻、胆怯、自卑的心理;评估家长对肥胖危害的认识程度。 析甘油三脂、胆固醇、 脂蛋白有无增高;血生长激素水平有无降低。 超声波检查有无脂肪肝。 第二节 婴儿喂养三、小儿单纯性肥胖症【 护理诊断 】于机体需要量,与进食高能量食物过多、活动少有关。 肥胖造成自身形体变化有关。 肥胖造成心理障碍有关。 儿。小儿营养与营养紊乱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课件-张爱萍,龚海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