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总结内容摘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总结 青岛科技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应化 127 班 张秉乾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有着共同的根马克思列宁主义2、1945 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3、 “毛泽东思想”最早由王稼祥于 1943 年提出4、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背景: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5、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各个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看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1)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与国际战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2)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如何理解。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目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自下而上的改造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世情: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革命经验的概括与总结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领导权,是革命的中心问题;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革命的对象。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领导阶级不同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徒弟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凡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必要性: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实行残酷的统治,而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地区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基本经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7、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 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必须把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起来8、三大作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青岛科技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应化 127 班 张秉乾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自上而下对社会进行改造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一化”是主体和物质基础;“三改”是两翼,是工业化的条件。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4、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使占世界人口 1/4 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改变了世界格局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列主义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吸取教训,总结经验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1956 年 4 月,毛泽东作了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1957 年 2 月,毛泽东作了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3、走中国化道路的思想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关于经济建设方针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性质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发展程度2、解决矛盾关键靠改革:改是改正,革是革新。 改革是为了发展,发展的目的是解决问题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5、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如何实现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既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要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中牢牢站住、站稳,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公有制为主体,共同富裕青岛科技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应化 127 班 张秉乾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4、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从 1980 年到 1990 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 1991 年到 20 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成为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行动纲领。 4、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政治: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经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文化: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生活: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生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 )中国梦的提出2012 年 11 月 29 日,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2 )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但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国富民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3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1、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改,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的发展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2、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1 )意义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2 )目标任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青岛科技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应化 127 班 张秉乾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发展是目的: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4、改革开放的成功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