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理试卷10内容摘要:

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理试卷10 第 1 页 共 5 页中国药科大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 试卷 班级学号 姓名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分数评卷人 一、名词解释 (12 分)1) 静息电位2) 单纯扩散 3) 血液凝固4) 胃肠激素5)传入侧支性抑制第 2 页 共 5 页6)受体二、是非题 (13 分)( )1) 当膜动作电位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阈值是无限大。 ( )2) 胃液中的盐酸是由主细胞所分泌( )3) 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幅度随着传导距离的延长而逐渐缩小。 ( )4)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血浆中无机盐所形成。 ( )5) 溶血实际上是指纤维蛋白溶解。 ( )6)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去甲基肾上腺素,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减慢。 ( )7)当全身小动脉广泛收缩时,外周阻力增大,动脉血压以收缩压的升高更为明显。 ( )8)头期的胃液分泌仅受体液调节,分泌的胃液特点:分泌的量多,酸度高,胃蛋白酶的含量高。 ( )9)小肠上部 S 细胞释放促胰液素,从而促进胰腺小导管上皮细胞分泌大量水分和碳酸氢盐。 ( ) 10)血浆 度升高引起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和内髓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增大。 ( )11)一个反射活动中,传出神经元的神经活动是来自传入神经元,所以,两者的频率是相同的。 ( )12)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葡萄糖 合成糖原,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 ( )13)下丘脑与神经垂体之间的联系是借助于垂体门脉而沟通第 3 页 共 5 页的。 三、填充题 (22 分)1)三联管结构包括 和两侧肌小节的终池,若破坏 ,则刺激细胞可使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但不能引起肌细胞收缩。 2)组织一次兴奋后的不同时期,阈值最高的是。 3)主动转运的特征是 电化学梯度, 能量。 4)钠泵是细胞膜上的一种 K +依赖式。 5)血凝中形成的纤维蛋白主要是被 分解液化。 6)B 型血人的血浆中存在 凝集素。 7)心电图 期代表。 8)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力减弱,可使中心静脉压。 9)迷走神经节后纤维释放 ,与心肌细胞膜上 受体结合产生负性变力、变时和变传导效应。 10)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力减弱,可使中心静脉压。 11)肺泡壁型细胞具有 作用。 12)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消化道运动 ,消化腺分泌。 13)肾小球内血压为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压为 ,此特点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 14)致密斑可感受小管液中 量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颗粒第 4 页 共 5 页细胞,调节 的释放。 14)激素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二大类,分别是 ,。 四、选择题 (13 分) ( )1)在骨骼肌收缩中 具有 活性。 A 原肌凝蛋白 B 肌凝蛋白 C 肌纤蛋白 D 肌钙蛋白( )2)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 B C D 5 )3) 影响全血粘度的主要因素是。 A 红细胞数量 B 血浆蛋白含量 C 血浆脂质的含量 D 白细胞的数量( ) 4) 红细胞膜上含有 者为 性。 A E 抗原 B C 抗原 C D 抗原 D e 抗原( )5) 关于血浆渗透压的叙述 是正确的A 血浆渗透压等于血浆晶体渗透压 B 血浆渗透压决定了血管内外水平衡 C 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血浆中的电解质D 血浆渗透压变化时红细胞的脆性发生变化( )6) 具有最强烈的收缩血管的活性。 A 醛固酮 B 肾素 C 血管紧张素 D 血管紧张素 ( )7)微循环通路中,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是。 A 直捷通路 B 迂回通路 C 动 D 通血毛细血管( )8)葡萄糖的主动转运依赖于。 第 5 页 共 5 页A 主动转运 B K+的主动转运C D 主动转运( )9) 下列 不属于第二信使。 A B C D )10)人体缺碘时,下列 激素合成受严重影响。 A 生长素 B 胰岛素 C 甲状腺激素 D 糖皮质激素( )11)胆汁的分泌以体液调节为主, 不能促进胆汁的分泌A 胃泌素 B 肾上腺素 C 胆盐 D 促胰液素( )12)肾小管各段及集合管对 吸收能力不一样,但其主要部位。 A 近曲小管 B 髓袢 C 远曲小管 D 集合管( )13)幼年缺乏生长素,可致 A 侏儒症 B 肢端肥大症 C 巨人症 D 呆小病五、问答题(40 分)1)试述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对血压的调节及其作用。 2)试述体内 多,缺 中毒(H +浓度增高)时,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3)肾外髓与内髓的高渗状态是如何形成的。 4)何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试述它们各自的产生机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