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出的特点是近年来印度海外收购出现前所未有的增长,特别是在汽车零部件、制药、运输和电信业行业。 印度企业海外投资的目标非常明确:开辟新市场,扩大生产规模;获取新的技术和专门知识;获取品牌和国外的销售网。 从 印度目前海外投资的行业分布来看,有 55%的投资分布于制造业领域,涌现了以塔塔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巨头。 除了制造业,印度还有 %的海外投资分布于非金融服务型领域,主要是信息技术及相关服务领域。 (三 )各国对外投资与吸收外资的关系 跨国投资是双向的,一般吸引外资大国也是对外投资大国。 从对外投资与吸收外资的比例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有所不同。 以 20xx年为例,发达国家平均为,发展中国家 ,转型经济体为。 表明对外投资与吸收外资的关系大致遵循如下规律,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略 大于吸收外资,而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都是对外投资小于吸收外资,即发达国家是对外净投资国,而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是净投资流入国。 20xx年,发达国家中,只有法国和德国吸收外资略大于对外投资。 中国的比例仅为 ,不但远远低于美国、英国等对外投资大国及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甚至与转型经济体也存在一定差距。 表明与吸收外资相比,中国的对外投资严重滞后。 表 3: 20xx年部分国家对外投资金额与吸收外资金额比例情况 国家或地区 对外投资 /吸收外资 发达国家 美国 英国 法国 加拿大 德国 比利时 发展中国家 中国 中国香港 1 转型期经济体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 20xx年世界投资报告》数据计算 (四 )我国企业国际化与国际一般趋势比较 从人均收入水平的比较看我国企业国际化所处阶段 从国际经验看,一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着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规律与趋势。 根据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一国人均 GNP数值的水平,与该国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存在如下关 系: 表 4:不同 GNP水平条件下,对外投资与吸收外资的关系 阶段 人均 GNP水平 (美元) 吸收外资 对外投资 净投资 第一阶段 小于 400 很少或几乎 没有 很少或几乎没有 为零或接近零 第二阶段 4002500 吸收外资增长超过 GDP增长 很少 净对外投资为负,且 绝对值扩大 第三阶段 25004750 吸收外资减 少 开始进行对外投 资 净对外投资为负,且 绝对值扩小 第四阶段 大于 4750 吸收投资增 长 对外直接投资增 长更快 净对外直接投资额为正值,且呈增长趋势。 第五阶段 —— 吸收投资 增长 对外直接投资增 长 净对外直接投资额绝对值呈现减少趋势,继而开始围绕零水平上下波动 邓宁是在研究了 67个国家 19671975年间直接投资流量与人均 GNP的关系之后得出这一结论的,即一国的对外投资状况与人均 GNP呈正比例关系 ,即随着人均 GNP的增加 ,该国的对外投资数量将出现逐步增加的趋势。 从这些年来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这一理论在分析一国国际直接投资所处的发展阶段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 (以人均 GNP表示 )之间的关系方面 ,基本符合各国直接投资的发展规律。 如果将中国的投资发展过程比照上述投 资发展周期理论,以投资总量的变化来划分投资发展阶段,大致是这样的 :19791991年经历了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一阶段,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都很小 ,粗略计算得出,这期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平均年增长率为%; 1992年以来,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二阶段,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规模较大,对外直接投资也有了一定规模,净对外直接投资额表现为绝对值不断扩大的负数。 据计算,199220xx年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在 40%以上。 20xx年中国人均 GNP突破20xx美元 ,到 20xx年将达到或超过 3000美元,按邓宁的直接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我国已处于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时期,即作为外资母国的地位显著上升,作为东道国的地位相对下降。 根据有关国际机构对 20xx20xx年中国资本流出入水平的研究,直接投资输出输入将经历一个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国际化发展。 由于对外投资增加的速度快于外资流入的速度,虽然对外投资净额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是负数,但数值将开始减小。 20xx年中国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的差额达到 670亿美元的峰值,20xx以后,由于我国对外投资的增长速度快于 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我国的净外资流入绝对值呈逐年递减趋势。 到 20xx年,我国吸收外资 929亿美元,对外投资 540亿美元,差额将缩小到 209亿美元。 这正是投资发展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典型特征。 表 5:中国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情况 单位:亿美元 FDI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流入 549 791 781 795 841 865 909 929 流出 18 113 178 260 370 480 650 720 差额 531 670 603 535 471 385 259 209 数据来源: Columbia Program o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World investment prospects to 20xx: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he challenge of political risk”. 关于引资与对外投资之比例关系的比较 总体看,发达国家既是重要的外资流入国也是重要的外资流出国,但对外投资往往大于吸收外资,即外资流出量大于外 资流入量。 以美国为例, 20xx年,美国既是最大的外资流入国也是最大的对外投资国,其中,对外投资 2170亿美元,吸收外资 1750亿美元,净流出420亿美元。 多年来我国一直居于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首位,成为引资大国,但与吸收外资相比,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则发展不够。 截止 20xx年底,我国累计批准设立非金融类境外企业 10675家,对外直接投资累计 733亿美元,仅相当于吸收外资一年的流量多一点。 20xx年,对外直接投资 ,占世界 1%,全球位居第 18位,与外资流入相差悬殊,同期外资流入 , 占世界 5%;与对外贸易排在全球第三位,占全球 %相比,相差更加悬殊。 对外投资额与吸收外资额之比为 ,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 ,更低于发达国家。 中国对外投资占 GDP比重及投资绩效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就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而言,从全球平均水平看,从 1988年到 20xx年,对外直接投资外向存量占 GDP比重呈显著上升趋势,从 %到 %;其中,发达国家从 %上升到%,发展中国家从 %上升到 %,而中国从 %上升到 %,不但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全球平均水平,也大大落后于发展中国家。 表明中国的对外投资水平较低,规模较小,发展严重滞后。 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对外投资增长空间很大。 表 198820xx年全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 GDP的百分比 单位: % 年份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全球 4 3 发达国家 4 8 4 6 1 发展中国家 中国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全球 7 4 8 8 6 0 7 2 9 发达国家 4 9 2 7 5 6 8 6 8 发展中国家 0 4 5 9 6 2 8 中国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库 从历年对外投资流量看,中国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巨大差距。 这与中国对外投资起步晚、企业竞争能力不足有关。 但是,与印度、巴 西等发展中国家比,中国的对外投资发展迅猛,而且一直呈稳定增长趋势,甚至超过韩国。 表明中国的对外投资有很大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绩效方面,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排名,在全球 128个参与排名的国家中, 20xx20xx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绩效指数 为 ,全球排名第 67位,而同期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绩效指数为 、排名第 39位,日本 、排名第 44位,巴西 、排名第 47位;印度 、排名第 68 位。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绩效数值比较低,在全球排名比较靠后 ,表明中国跨国公司缺乏所有权优势,这与中国企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缺乏品牌和管理经验,处于全球分工产业价值链低端、国际竞争力不强有关。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还存在多方面差距 虽然近年来,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涌现了不少成功案例,但总体看,与国际一般趋势比较,不仅总量滞后,而且在结构、合作领域、合作方式、企业跨国经营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与差距;包括与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相比,也存在某些不足。 推进企业国际化经营仍然任重而道远。 三、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新形势新机遇 按照十七大报告精神,我国将进入工业化 、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 “五轮驱动 ”的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同时,经济全球化继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新一轮国际生产要素重组与产业转移继续加快。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崭新的国内外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肩负着新的目标和任务。 (一 )经济全球化呈现新趋势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使世界经济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继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使人类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 当前,经济全球化呈现以下新的趋势: 信息技术 和互联网革命使世界变成 “地球村 ”。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使世界的时间、空间距离不断缩小, “地球村 ”在很多方面成为现实,世界越来越小。 很多权威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 ,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已不止是民族国家,公司、个人、消费者乃至很多富有活力的城市,都成为经济全球化日益重要的主体。 目前,因特网日益普及,据有关机构的最新数据,截至 20xx 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人数达到 亿, 20xx 年全球网上交易额达 620xx 亿美元;各类软件的发明创新不断涌现,使人们实现了实时通信,整个世界被联在一起。 信息技术革命目前 最大的影响是推动全球经济的融合: 20xx20xx 年世界货物贸易从 万亿美元增至 万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是同期世界 GDP 增长率的 3 倍,世界平均出口依存度从 24%提高到 %;全球金融和资本市场更加开放、统一,资本跨国流动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吸收和扩散速度加快,特别是通讯网络技术的突破孕育了全球生产服务网络。 据世界银行最新研究 ,经济全球化将推动未来经济更快增长,全球产出从 20xx 年的 35 万亿美元增加到 2030 年的 75 万亿美元,其中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从23%提升到 33%。 同时,贸易一 体化进程还将进一步加快,金融一体化继续加强,人员流动更加频繁,技术创新与扩散的加速将使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 新兴经济体广泛参与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重要驱动力。 自从 20xx 年以来,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都进入较快发展期。 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政治稳定、经济改革,对外普遍实行开放的政策;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信息技术革命使经济全球化的触角可以无障碍地向以前还处于边缘的地区和国家延伸,使更多的地区和国家能够融入到全球经济中来。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 ,199920xx 年非洲经济年均增长 %,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年均增长 %,中东欧 %,发展中国家总体年均增长 %,比 19891998 年 %高 个百分点。 特别是一些新兴经济体 和 “金砖四国 ”经济成长迅速,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获益者。 20xx20xx 年,新兴经济体 GDP 年均增长 6%,新兴经济体在 “世界经济论坛 ”全球经济竞争力和传统基金会经济自由度排名中,在前 50 席中分别占据 13 席和 9 席,人文发展指数和信息化程度在发展中国家中普遍靠前。 目前新兴经济体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 据有关方面估计,新兴经济体 20xx年拥有世界总人口的 82%,外汇储备的 2/3,全球出口额的 40%, GDP 之和超过全球的 20%,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则达 50%。 未来,新兴经济体仍会保持较快增长,将成为世界经济日益重要的引擎。 其中 ,“金砖四国 ”在新兴经济体中表现更显亮丽。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继续加快,并向高端制造和研发环节延伸。 进新新世纪以来,以 IT 为主导的新一轮国际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方兴未艾。 目前,跨国公司不仅进一步将中高端制造环外包,而且越来越多地在华兴办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转移国际上同步技术和先进技术成为新的趋势;跨国公 司云集我国 ICT 产业,推动了我国电子信息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