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龙大食品包装公司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职责,提高活动效果。 第七条 安全管理部门要做好日常检查和考核,并将其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当中。 风险评价 制度 1 目的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生产事故的发生,对公司生产活动中可能存在的职业健康、安全因素进行识别、评价、更新,确保生产活动安全进行。 27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活动。 3 职责 公司 负责人 负责领导生产活动中职业健康、安全因素风险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工作。 负责审批《工作现场一般 OHS 风险清单》和《工作现场重大 OHS 风险清单》。 安全员 : 负责组织健康、职业卫生因素风险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 负责编制《工作现场重大 OHS 风 险清单》。 生产 部 负责人: 负责本 公司 生产活动职业健康、安全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 4 程序 职业健康、安全因素的识别 作业活动、作业场所划分 生产现场作业活动; 生产装置、设施: 日常办公活动; 进入公司区域内的外来人员的活动。 28 识别步骤 生产车间负责人负责识别所属范围内的危险源,填写《工作现场 OHS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表》,并报送 安全员。 安全员 负责识别公司 人资部 危险源,对生 产现场职业健康、安全因素进行汇总,填写《工作现场职业健康、安全因素汇总与评价表》。 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 常规活动 (如正常的作业活动 )和非常规活动 (如应急处置 );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 (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 )的活动; 工作场所内公司的内部设施及由外界所提供的设施可能造成的伤害。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 86)、《生产过程危险和 有危害 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 9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结合公司工作现 场实际可按以下方面进行危险源分类: ⑴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触电、灼烫、冻伤、中毒、火灾、爆炸; ⑵ 其他,如摔、扭、挫、擦、割、刺伤; ⑶ 职业危害,如噪声与振动、高温、 等方面因素所致。 重要职业健康、安全因素的确定 OHS 风险评价准则 根据潜在伤害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来进行风险评价。 其结果从高到低依此划分为 A、 B、 C、 D、 E 五级。 1) 事故发生可能性分为三个级别:事故发生可能性极大的为“可能”,事故 29 发生可能性极小的为“极不可能”,界于两者之间的为“不 可能”。 2) 事故的严重程度分为三个级别:严重伤害、伤害、轻微伤害。 轻微伤害,例如:表面损伤、轻微割伤和擦伤、粉尘对眼睛的刺激;烦躁和刺激 (如头痛 )、导致暂时性不适的疾病等; 伤害,例如:划伤、烧伤、脑震荡、严重扭伤、轻微骨折;耳聋、皮炎、哮喘、与工作有关的上肢损伤、导致永久性轻微功能丧失的疾病等; 严重伤害,例如:截肢、严重骨折、中毒、复合伤害、致命伤害;职业癌症、其他导致寿命严重缩短的疾病、急性不治之症等。 3) 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结果对应于表 1,可得出风险级别。 表 1 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结果 可能性 严重程度 (后果 ) 轻微伤害 伤害 严重伤害 极不可能 E D C 不可能 D C B 可能 C B A 表 1 中: A 级风险为不可容许风险; B 级风险为重大风险; C 级风险为中度风险; D 级风险为可容许风险; E 级风险为可忽略的风险。 30 评价步骤 1)安全员 组织职业健康、安全因素评价小组; 2)评价小组按 OHS 风险评定准则对汇总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确定重要 OHS 风险等级。 3)安全员 根据评价结果,编制《工作现场一般 OHS 风险清单》和《工作现场重大OHS 风险清单》,报公司领导批准 后下发到相关部门。 职业健康、安全因素的更新 一般情况下, 安全员 每年组织一次对职业健康、安全因素的重新确认,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组织对职业健康、安全因素进行识别、评价、更新: 与公司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 发生重大职业健康、安全事故后; 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发生较大变化; 管理评审要求; 相关方提出抱怨或合理要求; 发生其他变化时。 安全员 负责保存职业健康、安全因素识别与评价过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过程的有关记录。 职业健康、安全因素控制 重要职业健康、安全因素控制 重要职业健康、安全因素由 安全员 和责任部门共同管理; 31 安全员 组织相关责任部门策划重要职业健康、安全因素的控制方式,在《工作现场重大 OHS 风险清单》中应明确。 一般职业健康、安全控制 一般职业健康、安全因素由责任部门管理, 安全员 进行监督。 危险废物控制 公司 进行危险废物处置均须向 安全员 填写《危险废物处置申请单》,经同意后方可进行处置。 危险废物处置后要由处置部门填写并保 存《废弃物处置记录》,对送外处理的危险废弃物,应保存对方开具的接收单据或票据或对方的签字。 职业健康管理 定期对生产现场进行职业卫生监测,建立职业卫生档案。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预防性健康体检。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安全管理 按《工作现场一般 OHS 风险清单》和《工作现场重大 OHS 风险清单》及相关规定执行。 监督检查 生产车间及罐区负责人分别对所管辖区域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并填写《工作现场职业健康、安全 检查记录表》; 安全员 不定期对工作现场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填写《工作现场职业健康、安全检查记录表》。 32 对检查中的不符合,责任部门及时采取改进或纠正预防措施。 隐患治理 管理制度 1 目的 : 为保证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的实现,保证安全标准化的有效实施,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33 2 范围 : 公司所有生产活动。 3 职责 : 经理 负责领导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审批隐患整改报告 ,保证资金投入; 负责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的归口管理,计划和组织实施各种安全检查,审核隐患整改报告,监督隐患整改落实情况。 财务部 负责隐患整改资金的保障。 公司 负责与本 公司 有关的所有检查和隐患整改,并对检查和隐患整改结果负责。 4 检查 检查依据: 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和规定。 相关事故案例。 公司制度、规范、规定、等相关文件。 通过系统评价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检查形式和内容 检查分为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和日常检查 综合检查(包括节假日检查): 公司级检查一年不少于四次,由公司领导负责, 安全员 组织实施。 34 厂级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由 公司 级领导负责, 公司 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班组检查每周不少于一次,由班组长负责组织实施。 专业检查 专业检查每年不少于两次,由各专业隶属 公司 负责人组织实施。 安全员 负责锅炉及压力容器、危险物品、厂房建筑、安全装置、防尘防毒等专业检查; 动力厂负责电气装置、蒸汽系统等专业检查; 人资部 负 责消防、运输车辆、防火防爆等专业检查; 各生产 公司 负责本 公司 机械设备专业检查。 季节性检查: 安全员 负责进行防洪防雨、防雷电等季节性检查; 人资部 负责进行防火防爆检查; 各生产 公司 负责进行防暑降温、防风防冻及保暖检查。 日常检查 日常检查分岗位工人检查和管理人员巡检。 岗位工人检查:各岗位员工必须严格履行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职责,特别是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和危险源进行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做好记录。 管理人员巡检:各级管理人员须常在各自专业范围内进行安全家,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检查应做好检查记录。 35 隐患整改 发现隐患,必须及时进行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员工发现隐患,必须立即向相应安全主管部门报告; 安全主管部门在接到隐患报告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隐患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报告 公司 领导审批后实施。 如属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和列入《重大风险清单》的隐患,整改方案须报 安全员 审核, 总 经理 批准后方可实施。 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采取应急防范措施,并制订可行的整改计划, 限期整改或停产。 对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及时编制《安全检查隐患整改通知单》,经 经理 批准后下发责任 公司 执行。 财务部 要保障隐患整改的资金投入。 对公司无力解决的重大安全隐患,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加以控制和规范,并书面向 集团 和当地政府报告。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1 目的: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消除事故隐患,规范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 使用范围:公司生产区。 36 3 职责: 总 经理 负责领导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负责 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全部 进行重大危险源管理,在 经理 不在时履行 经理 对重大危险源管理职责。 安全员 负责组织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并组织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督、档案管理等。 各生产 公司 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管理,并对管理结果负责。 4 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 安全员 组织相关人员组成评价小组,依据《重大危险源辩识》( GB1821820xx)对公司生产现场和储存设施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管理: 配备灭火器等必须的消防器材和设施,所有器材和设施要完好。 配备监 视设备,实施全天候监视。 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半年不少于一次演练,并不断完善。 公司、所在厂每月一次进行专项综合检查,检查要有记录。 生产班组必须按规定进行巡检,检查要有记录。 所在厂安全员进行每周不少于一次的检查,检查要有记录。 在重大危险源区域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制度》、《化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作业许可证管理制度》进行,实施谁签字谁负责,谁作业谁负责。 发现隐患,必须立 即向厂和 安全员 报告,并及时进行整改。 37 由 安全员 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挡案类容包括:危险物质名称、数量、特性、管理人员、管理制度、评价报告、检测报告等。 5 安全员 要将重大危险源在市安监局备案。 变更管理制度 1 目的 规范本公司安全生产的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及管理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 2 编制依据 38 《 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标准化细则 》。 3 职责 变更申请人负责填写《安全生 产变更申请表》。 各部门负责归口部门的变更审核。 分管副总负责变更的审批。 变更的审核部门负责对变更情况进行验收。 4 工作程序 变更分类 工艺技术变更包括以下内容: 1)原料介质变更; 2)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 3)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 4)操作规程的变更; 5)工艺参数的变更; 6)公用工程的水、电、气、风的变更等。 设备设施变更包括以内容: 1)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2)安全设施的变更; 3)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 4)设备材料代用变更 ; 5)临时的电气设备变更等; 6)监控、测量仪表的变更; 7)计算机及其软件的变更。 管理变更包括以下内容: 1)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化; 2)人员的变更; 3)管理机构的较大变更; 4)管理职责的变更; 5)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等。 39 变更申请人填写《安全生产变更申请表》,说明变更及其技术依据,并对变更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变更申请部门负责人签字认可。 申请变更部门将《安全生产变更申请表》报至变更审核部门,审核部门负责人对变更的情况进行审核。 申请变更部门将《安全生产变更申请表》 报至分管副总处,进行变更审批。 变更审批后,变更申请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变更的实施。 变更实施前,变更的实施部门对变更实施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后实施变更。 变更审核部门对变更的实施结果进行验收。20xx年龙大食品包装公司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