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教育知识讲座内容摘要:

儿童保健教育知识讲座 1健 康 知 识 讲 座 儿童保健知识母乳喂养优点1、母乳喂养可降低婴儿死亡率,国内外资料表明,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其死亡率不同,人乳喂养者显著低于其他方式喂养。 2、降低婴儿患病率,如完全母乳喂养的婴儿很少患腹泻,是因为人乳中各营养素的含量及比例适合于婴儿的消化功能,而且还含有多种免疫因子,又不会受到污染的缘故。 3、减少营养不良的危险性,人乳是最适合婴儿营养需用和消化能力的食物,又能使乳儿少患传染病,故能保证婴儿正常生长。 4、增进母婴感情交流,使婴儿获得安全感,有利于婴儿情感发育。 5、其他,尽早进行母乳喂养能促使胎粪排出,降低胆红素肠肝循环,有利于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 资料表明,母乳喂养还能减少乳母患乳腺癌和卵巢肿瘤的可能性。 辅食添加一、辅助食品 是除母乳或配方奶粉以外,为过渡到成人固体食物所添加的富含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食物。 二、添加目的 为完全断离母乳作准备。 1、产后 6 个月以后的母乳营养已不能满足婴儿成长,如铁营养素。 2、婴儿消化功能逐步成熟。 3、促进婴儿咀嚼、吞咽功能及味觉发育。 三、添加时间 取决于婴儿消化道发育成熟程度以及婴儿生长所需,一般婴儿46 个月龄应逐步添加其他食物,过早添加易增加婴儿食物过敏和肠道感染的机会,延迟添加会使婴儿错过咀嚼、吞咽功能和味觉发育的敏感期(46 月),使以后进食其他成人食物困难、营养摄入不足而产生营养不良。 2四、添加食物的选择原则 第一种辅助食物的选择,应是婴儿易于吸收、不易产生过敏、可补充一定量的铁营养素的食物,强化铁米粉为首选,其次是根、块茎、蔬菜和不易产生过敏的水果如香蕉、苹果,动物性食物应延迟到 6 个月以后,以减少食物过敏的机会。 五、添加方法1、用勺 有利于咀嚼与吞咽功能发育。 2、一种到多种 先习惯一种食物,再引入另一种食物,引入新食物时暂停用其他辅食,以便观察婴儿对引入食物的反应。 引入食物品越多越利于婴儿味觉发育。 3、从少量到多量 先每日一到二匙,至婴儿会吞咽不吐,习惯味道后逐渐加量,78 月后可替代 12 次母乳或配方乳。 4、从细到粗、从稀到稠 46 个月龄半流质,79 个月龄后小块固体食物。 六、杯与奶瓶使用 应训练婴儿 7 个月后用杯饮奶与水,有益于口腔和心理行为健康,婴儿一岁后应完全断离奶瓶。 七、自己进食 812 月龄始让婴儿学习抓握食物,有利于眼手协调和独立能力、自信心的发展。 生长监测对个体儿童的体重进行定期连续的测量,并将测量值记录在生长发育图中,观察分析其体重曲线在生长发育图中的走向,目的是早期发现生长缓慢现象,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促使小儿充分生长。 一、定期、连续、准确测量个体儿童体重 新生儿出生时要测量出生体重,一岁内测 5 次(1、3、5、8、12 月龄),12 岁测 3 次(16、20、24 月龄),23 岁测 2 次(30、36 月龄),每次测量时间最好在小儿出生日期。 二、在生长发育图中描记小儿的体重曲线 每次测量小儿体重后在生长发育图横坐标上找出小儿本次测量体重的月龄,在纵坐标上找出体重测量值,在月龄上方与体重值相交的空格内画一圆点,再画一条线将本次圆点与前次画的圆点连接成线。 三、评价小儿的体重曲线在生长发育图中的走向,分析曲线变化的原因。 3四、根据监测儿童体重曲线的变化的形式及变化原因,指导家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定期健康检查是儿童保健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检查达到如下目的:1、了解体格和神经精神发育状况、喂养、护理、教养和环境等,有无不利于小儿生长和发育的因素,设法预以消除。 2、检查有无营养性疾病和其他异常情况,给予矫治。 3、了解并督促免疫程序,进行计划免疫。 4、对家长进行优育、优教的宣传和指导。 因此,定期健康检查对保护儿童健康、预防疾病、监测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般新生儿出生后,24 小时、3 天、7 天、15 天、28 天各检查一次,一岁内每 3 个月检查一次,13 岁每 6 个月检查一次,36 岁每年检查一次。 检查内容有问诊、体格测量、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免疫程序的实施严格按免疫程序实施接种,才能充分发挥疫苗的免疫效果,使接种疫苗的人群达到和维持高度免疫水平,有效地控制相应传染病的流行,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儿童免疫程序为:免疫年龄 制品名称出生 卡介苗(初种)2 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初服)3 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复服)百白破混合制剂(第一针) 4 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复服)百白破混合制剂(第二针)5 个月 百白破混合制剂(第三针)48 个月 麻疹减毒活疫苗(初种) 岁 百白破混合制剂(加强针) 4 岁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复服)7 岁 卡介苗(复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复种)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12 岁 卡介苗(复种 农村)除计划免疫的四种疫苗外,根据当地流行情况,还可实施下列预防接种:1、 乙型脑炎疫苗 初种年龄为 1 岁,共注射 2 针,间隔 7,2、3 岁各加强一针。 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 每年 10份为 6 月以上小儿接种,皮下注射 1针为基础免疫,第二年再注射一次作为加强免疫。 3、 乙肝疫苗(1)、对于 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出生后 6 小时内和 1 月龄时,各接种 1 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3、6 月龄各接种乙肝疫苗。 (2)、对 性的母亲,新生儿按 0、1、6 方案接种乙肝疫苗。 (3)、对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普遍接种乙肝疫苗,2 岁以下未接种乙肝疫苗,可以免验接种,2 岁以上者均需筛查 果三项均为阴性(包括低滴度抗)应视为易感者,按 0、1、6 方案接种乙肝疫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