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润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所项目计划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废弃资源以及副产品 综合利用 技术 重点研究农产品增殖加工技术和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 通过农产品加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对废弃资源和副产品进行加工,并使之产业化,有效解决农业 增效,农民增收的问题,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大丰富现有的消费市场,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高质量、多样化的农产品的需求,同时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产品贮运和保鲜方向 重点研究北京市特色农产品贮运和保鲜技术。 实验室 将 在果蔬保鲜方面,开展湿冷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果蔬的 MP 加工和气调保鲜进行研究。 另外,实验室还对臭氧的杀菌作用、降解农残作用和电解水的杀菌作用进行研究。 对 果蔬保鲜技术与设备的产业化商业模式及连锁配送销售网络应用系统 进行 研究。 通过对保鲜技术和设备的研究与开发,进一步降 低农产品的损耗,提高产量与质量。 创建我市的特色名牌农产品 ,扩大销售市场 ,大大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我市农产品稳定和持续的发展。 食品生物技术 和功能食品研究 主要以分子生物技术为研究手段,以食品科学理论为核心内容。 果蔬成熟衰老分子机制研究,其中包括乙烯生物合成及信号传导;钙离子在乙烯生理反应中的调控;番茄果实中 PG 与乙烯的相互作用等。 生物反应器的构建,主要是植物油(γ 亚麻酸)基因工程,利用毕赤酵母生产溶菌酶。 食品安全性的评价及分子检测技术。 研究生物技术在农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的应用,提高农产品加 工的深度、精度、品质和综合利用水平。 该方向的研究可以拓宽农产品加工的范畴,提高农产品加工的档次,开发出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为我市农产品的持续深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农产品 安全 检测 与质量标准研究 主要任务是承担农业部门或有关部门指定的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农药残留与环境毒理分析检验与评价、农产品污染物分析及环境质量评价;生物技术改造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安全性评价及监控;优质农产品的评选和复查跟踪检验;绿色食品的评选和复查跟踪检验;对实施生产许可证和质量认证的产品进行检验,对重要新产品、新 品 种投产和科技成果鉴定检验;承担农产品质量考核检验、产品质量分等分级检验、质量仲裁检验和其它委托检验;受委托对有关企业和地方同类检验机构进行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和人员培训;研究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承担或参与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协作。 农业信息网络化、数字化建设 根据我国农村、农业、农民的现状、特点与要求,配合政府进行农村地区信息网络建设,为科技走进农村千家万户提供一条现代化传输通道,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培训 和信息咨询。 主要提供远程教育与培训,信息、咨询服务,信息资源建设与整合,计算机软件开发及网络工程建设。 三、 研究所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的计划 ( 1)、学术带头人介绍 殷泰安:男,教授,高级工程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营养科研 40 多年,是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副理事长,营养强化剂及特种营养食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 被国务院授予享有政府津贴的专家。 ( 2)、优秀中青年人才情况 籍保平 ,教授, 1958 年 11 月 29 日生于河北藁城,博士生导师。 1982 年 01 月毕业后留校,随后在职学习获农产品加工专业硕士学位。 1998 年被评为农业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食品工程研究所所长,北京市天大新技术公司总经理,河北省饶阳县科技副县长;现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汇源果汁饮料食品集团公司高级顾问,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评审专家,科技部农产品深加工总体专家组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果蔬食品与饮料:果酒菌种选育、生长因子与代谢控制,发酵动力学,结合 SO2 控制;传统发酵蔬菜菌种分离鉴定,发酵新工 艺;果蔬加工工艺。 功能性食品:功能性茶菌菌种分离鉴定,功能因子代谢途径与发酵工艺优化;天然植物功能成分提取与功能性评价等,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和饮料的开发。 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和近红外视觉技术应用中的图像分割与处理和可见光和近红外图像识别等技术,开发机器视觉水果全面分级系统。 李博 ,女, 1970 年 12 月 15 日出生,副教授。 20xx 年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获工学 博士学位。 北京市食品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畜产加工和传统豆制品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曾参加的主要科研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离子功能水的发生 条件、杀菌机理及应用基础研究 ” ; “ 九五 ” 农业部科技项目 “ 马铃薯深加工及产业化 ” ;在中日国际合作项目 “ 中国主要粮食资源的持续生产及高度利用技术的开发 ” 中,主要进行 “ 中国传统豆制品的加工和保鲜研究 ” 、 “GDL 豆腐中主要腐败菌的研究及微生物预测模型 ” 、 “ 豆腐中 HACCP 体系的建立 ” 等方面的研究。 参加校级资助课题《农产品加工学》教学改革,《食品工艺学》课程体系建设。 沈群 , 博士,副教授,硕导。 1990 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食品工程系, 1995 年取得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硕士学位, 20xx 年取得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 参 加九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计划 “ 叶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 ” ,承担其子课题研究。 参加九五农业部科技项目 “ 马铃薯深加工及产业化 ”。 发表文章 20 余篇。 孔凡春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目前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从事果蔬保鲜与加工方面的研究。 目前发表及收录文章 3 篇。 生吉萍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品生 物技术系副主任。 欧盟国际有机食品组织 Ecocert 检查员,美国转基因食品认证机构 Cert ID检查员。 主要从事食品生物技术及采后生理与贮藏加工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主持或作为课题主要执行者承担了国际合作、国家级有关课题 10 余项。 已在国外和国内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 30 余篇研究论文,其中 SCI 收录论文 4 篇。 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3 项,已申请专利 3 项。 田慧琴 ,实验师。 主要从事植物组织培养工作。 现主要负责实验课教学与实验室管理工作。 曾参与农业部、科技部等多项重点项目。 发表论文十余篇 朱本忠 ,讲师,博士。 从事水果蔬菜 成熟衰老机制,乙烯信号转导机理以及转基因食品开发等研究,先后参与了 973, 863,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 7 项,已发表本研究领域论文 10 篇,教育部鉴定成果 1 项 黄昆仑 ,讲师,博士。 目前主要从事转基因食品检测、食用安全性评价等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工作。 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省部级课题五项,发表论文 8 篇,参加行业标准编制 6 项,参加国际会议 4 次。 叶建荣 ,讲师,博士。 毕业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先后参与了 973, 863,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等研究 6 项,已发表本研究领域论文 6 篇,其中 SCI 收录论文 2 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