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4问题研究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内容摘要:
2、学难点:如何使学生客观地认识评价农民工四、教具准备:通多媒体课件, 图片五、课时安排:1 课时六、 教学过程:相关资料:民工已经成为一个数量巨大、结构复杂、不断扩张的新 生群体,数量约有 2 亿左右。 什么阶层。 2004 年中央 1 号文件明确指出,“进城 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是产业工人的重 要组成部分。 ”这一判断非常正确,意义重大。 目前,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 其中加工制造业占 68%,建筑业占 80%;在全国第三产业 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 52%;城市建筑、环保 、家政、餐饮服务人员 90%都是农民工。 也就是说,农民工正在迅速地从农民中分离出来,顽强地融入产业工人阶层,并成为产业工人的。高中地理 1.4问题研究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相关推荐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_。 2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 部分被大气_或_,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_和_。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_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 这种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_。 4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
解多少食盐。 教师:一勺一勺地加食盐,要注意什么。 学生:每一勺尽量要一样多。 教师:怎么让它一样多。 学生:用勺子装盐的时候,用塑料尺抹一下,每一勺都变成 平平的一勺了。 就基本上一样多了。 教师:不错。 那么最后怎么知道到底加进去几克盐了呢。 学生:用天平称一下一勺盐有几克,再算一算加了几勺盐,乘一乘就算出来了。 教师:非常好。 关于加盐,别的小组还有什么方法。 学生:我们先用天平称一克盐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教师提问: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 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汇报交流:(书 29 面表格的 2
对云有这么多的想法, 我们现在就对云进行探究吧。 (板书: 云的观测) 教师:云是怎样形成的呢。 教师: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根据云量的多少我们能不能知道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么来划分的呢。 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 4 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图片 观察,明确任务:(
于揭题时提问 科学课教学往往是从学生日常生活现象中提炼出问题进行研究。 所以在设计时,很多是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来揭示课题的。 在《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一 课教学时,我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把一小匙食盐倒入水里,搅拌几下,盐溶解了,再加一小匙食盐,搅拌几下,盐又溶解了,再加盐,再搅拌„„不断加盐,盐能不断地溶解吗。 学生根据以往的认知情况回答说:不可能吧。 那么一杯水到底能溶解多少食盐呢。
1、最新海量高中、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哪里。 生:太阳辐射。 师: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又来自哪里。 生:地面辐射。 师: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同吗。 生:不同。 师:高低纬度间大气获得的热量相同吗。 生:不同。 师:热胀冷缩是大气十分显著的物理特性,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的大气存在着热量和温度的差异,必然引起大气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