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天津大学mpa核心课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单位交易成本 —— 平均每实现一次交易服务所支付的成本。 边际交易成本 —— 为多提供一次交易服务所支付的成本。 交易的效率 —— 交易成本与交易效用之比。 利用交易成本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企业、市场或政府等多种提供公共产品的交易方式中选择单位交易成本最低者。 利用边际交易成本的概念,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交易方式之间的界限在哪里,还可以得知,随着交易次数的增长(期限的延长)交易的成本呈上升还是下降的趋势。 通过对交易效率的分析,可以判断某些公共产品是由市场提供好还是政府自己组织生产好。 有些时候,虽然通过市场交易方式可以引入竞争从而导致降低成本,但是交易过程本身的费用如果太高的话,反而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 建立良好的社会诚信系统能有效的降低社会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 金融体制改革、市场活动的法制化建设、经济结构的调整都能直接影响市场的交易成本。 公共管理活动能有效的影响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成本,从而也对社会经济效率产生重要影响。 政府投资与政府财政同样存在交易成本问题,降低交易成本也是政府行政管理需要考虑的方面。 政府有责任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建立与维护降低交易成本的机制。 五、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资本概念) 社会资本理论是上个世纪 80年代末由西方学者提出的概念,经十余年的发展,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什么是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概念非常复杂,各派学者意见不同。 但是大家都认为其对于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 社会资本是有别于货币资本、人力资本,存在于社会结构之中,它为社会结构之间的行为者进行交易与协作等特定活动提供便利的资源,它包括规范、信任、关系、网络和惯例等形式。 B 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那些可通过促进协调行动而提高社会效能的特征,比如信任、规范及网络。 C 社会资本的现代定义是能带来共同收益的社会规范和网络。 D 社会资本是指在国家权利之外,通过民众自由地将个体人力资本进行有机的社会结合而生成,能够促进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社会关系结构和社会心理结构。 大致可包括:合作性企业和自愿性社团组织、畅通和谐的横向交往网络、民主自治的社会契约、互相信任的心理认同、互学共进的竞争合作心态。 社会资本的作用 社会资本雄厚的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就比较迅速;社会资本薄弱的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则比较迟缓;而社会资本缺乏的国家,也就是个体人力资本的能量由于劣质社会关系和劣质心理关系结构而被压抑,被消磨的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仅停止,还可能倒退。 社会资本的有无、多少已经成为一国能否迅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1)降低交易成本 (2)优化资源配置 (3)提升行为主体的行动力与执行力 (4)强化社会自组织能力 我们应该如何培育提高社会资本 中国社会资本的积累首先应从构建社会资本的自组织系统做起。 民众在自组织过程中逐步建立民众自治规则系统 —— 社会规范。 培育民众之间的互相信任关系,是中国民众社会资本培育的 第三方面。 建立民众互学共进心理系统是中国社会资本积累的第四个 方面。 政府与公共管理者在提高社会资本方面应承担重要的责任。 第二章 行政组织管理 行政管理在现代社会公共管理领域起着主导作用,讨论公共管理问题时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行政管理问题。 同样,在公共管理学中所研究的公共组织中,行政组织占有主要的地位,影响和制约着公共管理领域的发展。 所以作为公共管理学的主要内容,本章围绕行政组织的一些管理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行政组织与行政环境 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主体与载体,其与行政环境之间也存在同样的辩证关系。 行政组织是由于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行政组织必须适应行政环境。 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行政组织的发展变化。 行政组织对行政环境也有很明显的能动作用。 一、地理、自然资源环境的影响 地理与自然资源环境对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也不可避免的影响行政组织。 英国的政治、军事、行政与其他欧洲国家存有较大不同。 中东产油国家的行政管理的体现了高成本高消费的特点。 地缘政治对行政组织不可避免的影响。 二、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自然经济 政府不必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 计划经济 一切经济活动都由政府部门控制。 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政府的间接宏观调控与微观的市场自发调节相结合。 不同的经济体制行政组织的任务、职能、规模都不相同。 不同的科技发展水平对行政组织的影响也不相同。 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还间接的影响人们的观念。 三、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 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观念。 同一国家(地区)中不同的人们(不同阶层、不同民族)观念也不相同。 跨文化管理(又称比较管理学)中用于衡量不同社会文化传统的主要特征: 权力距离(权力差距)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 不确定性规避 社会性别角色 12个国家或地区五种文化导向特征分析 1995年 国家或地区 权力距离 个人主义 男性化 不确定性规避 长期导向 巴西 14 26 27 21 6 委内瑞拉 5 50 3 22 / 美国 38 1 15 43 17 英国 44 3 10 47 18 法国 16 10 25 10 / 德国 42 15 9 29 14 瑞典 47 11 53 50 12 荷兰 40 4 51 35 10 日本 33 22 1 7 4 印度 10 21 20 45 7 香港 15 37 18 49 2 泰国 21 39 44 30 8 说明: 1-- 53名排序, 1为最强 (高 ), 53为最弱 (低 )。 世界上多元化的文化传统之间,存在的只是五彩缤纷的各具特色,而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 过大的权力距离容易导致的消极后果: ① 国民对行政管理的淡漠。 ② 清官期待心理。 ③ “官本位”盛行。 ④ 逆来顺受和对权威的迷信。 公共政策的社会性别分析 四、社会变迁的影响 各种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结构、人口、社会规范、文化、风俗等社会现象的发展和变化都属于社会变迁。 较大和较快的社会变迁将使原有的社会系统失去平衡,必然对行政组织形成冲击。 行政组织也将阻挡或适应这种变迁。 五、国际环境的影响 指一个国家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方面的相互关系。 当前国际环境对各国行政组织的影响日益扩大的趋势。 第二节 规制型组织管理 世界各国的行政组织基本上都属于规制型组织。 针对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改革现状,从规制型组织理论开始进行分析讨论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规制型组织在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历史中的地位和现状。 一、 规制型组织的特点 1 、标准化 对于任何一个要求实现一定程度正规化的组织,无论是企业组织还是行政组织都必须采用标准化的组织建设原则。 组织建设标准化的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 即专业化分工、工作指标化和工作人员统一化。 (1)专业化分工 专业化分工是组织标准化的基础,其原则是使组织内部每个职位的工作尽可能的单一化。 (2)工作指标化 按照每个职位的工作类型,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其应该完成的工作数量、质量、程序和时间。 (3)工作人员统一化 在同样的职位中,对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工作技能水平、身体素质等各方面的条件要求应该是具体的、标准的和统一的。 现代行政组织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已经证明了组织标准化存在的优势和弊端 秩序化 组织的运作秩序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任何一个系统都要按照一定的秩序运动,包括系统内部的秩序和本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以及与更大系统之间的秩序。 实质就是相关各部分(各职位、各部门、各组织)间的相互联系的方式、渠道和程序的有序化,或称这些联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规范性。 非人情化 这是规制型组织的主要优点之一,强调对人的一视同仁和公平、平等。 不仅在组织内部如此,对组织外部的服务对象(顾客)也是如此。 非人情化的实现主要依靠: ( 1)、公开的选拔制度。 ( 2)、标准化的职位设计和工作程序。 ( 3)、公开有效的业绩标准和考核。 ( 4)、有效的监控与奖罚手段。 非随意性 在规制型组织中,一切都要按照既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排除一切偶然性、不确定性、模糊性。 任何成员没有违反规则与程序的权力。 权力制衡 权力的行使要受到严格的制衡,一切行使权力的活动都在规则之内,都在相应的监督和制衡之中。 法制化、理性化与相对公开化。 管理权与所有权的分离 二、规制型行政组织结构建设 本段内容主要是讨论一般规制型组织中几种常见的结构性矛盾。 直线部门与职能部门 ( 1)直线部门及其特点 直线部门的形成 直线部门的特点 ( 2)职能部门及其特点 职能部门的形成 职能部门的特点 ( 3)直线制与职能制的冲突 基本矛盾 ( 4)直线部门与职能部门的错位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行政首长知识有限,只能更多的依赖职能部门。 ◆行政首长精力有限,常委托职能部门直接办理。 ◆行政首长需要回避一些问题。 ◆对职能部门的授权不明确。 ◆下级直线部门对职能部门能左右行政首长的决策而感到畏惧。 ( 5)派出机构的性质问题 正职与副职 ( 1)副职的位置 A、作为一个管理层次的副职 B、作为纯粹助手的副职 C、作为候补代理者的副职 正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