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市旅游礼仪服务队培训教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丝绸名镇”,并向建设国内最大、世界著名的丝绸纺织生产基地迈进。 近年来,着眼于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盛泽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紧紧围绕“建设世界级的纺织产业基 地,建设现代化的中等城市,建设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质的提升”这个总目标,并以此为统领,指导经济和社会建设全面工作。 为使盛泽经济社会和纺织产业较好地克服来自环境、资源等的瓶颈制约,获得又好又快的发展,盛泽镇党委继提出“加快装备更新升级步伐、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品牌精品打造步伐、加快科技自主创新步伐、加快标准体系建设步伐”的五个“加快步伐”后,今年又着重提出六个方面的“更加注重”与“切实提高”。 即:“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切实提高节能减排水平 ;更加注重整体素质,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力;更加注重集约集聚,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更加注重企业上市,切实提高资本运作能力;更加注重智力投资,切实提高人才引进层次”。 其目的就是要通过以上实践,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使盛泽牢牢站稳区域经济重镇和产业强镇的地位。 吴江市同里镇简介 同里镇地处长江三角洲,隶属于江苏省吴江市,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交通十分便利,东距上海虹桥机场 80 公里、南接 318 国道、西连苏嘉高速公路、北离苏州 18公里。 同里,原名“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为铜里,至宋代,又将“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 全镇行政区面积 ,其中:古镇保护区 1平方公里,总人口 ,辖 12个行政村, 6个社区居委会。 同里自宋代建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1995 年被省政府列为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同里是一座美丽幽静的江南古镇,它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景致和人文荟萃、文物古迹遍地的特色而闻名于海内外,主要特点有“三多”: 一是水多桥多。 同里镇区四周为五湖环抱(东为同里湖、西为庞山湖、南为叶泽湖与南星湖、北为九里湖),古镇区街 河并行,桥路相接,东西走河,南北架桥,以河道为骨架,依水成街,环水设市,傍水成园,镇内全长约 6 公里的 15 条河流纵横交叉,将古镇划为 7 个岛屿,而始建于各个年代的 49 座古桥,又将小岛串为一个整体,巧妙而自然地把河、桥、街、路、宅、园联结在一起,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水乡古镇布局。 如:南宋诗人叶茵所建的思本桥;建于明代东溪桥的“一弘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对联,生动地记录了当年这里文人雅士云集的读书之风;建于清代的太平、吉利、长庆三桥是同里桥中之宝,既小巧玲珑又古朴典雅,在民间,凡是镇上居民婚娶、满月、生日庆贺都要 走一趟三桥以图吉利。 二是文物古迹多。 自宋元以来,尤其是明清两代,同里外出做官的日益增多,他们大多留恋故乡富土,告老回乡后,在同里营造了一大批宅第园林。 由于原来交通闭塞,大部分明清建筑得以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 目前,明清两代建筑约占古镇区建筑总面积的 70%。 从公元 1271 年至 1911年镇上先后建成私家宅园 38 处,寺、观、祠、宇 47 座。 较完好的明代建筑有:三谢堂、侍御第、五鹤门楼、承恩堂、仁济道院等十余处,清代建筑则有:退思园、耕乐堂、务本堂、任氏宗祠、嘉荫堂、崇本堂及陈去病故居等十余处。 20xx 年、 20xx 年 退思园分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古镇内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 5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 4处、被列为市级文物控制单位的有 26 处。 著名的园林学家陈从周教授称之同里是一座古代建筑的博物馆。 三是文化名人多。 据史料记载,自宋淳佑四年至清末,同里先后出状元 1人,进士 42人,文武举人 90 余人。 镇志称“儒绅大夫彬彬辈出”、“多名家盛族”。 同里不仅诞生了南宋著名诗人叶茵,明代著名造园艺术家、《园冶》作者计成,清代画家陆廉夫等,还有在近、现代史上,更不乏名人名士。 如:辛亥革命“风云人物 ”陈去病,《文汇报》创始人严宝礼,中国第一个翻译列宁著作的著名经济学家金国宝,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也曾在同里居住和活动过,还有中科院院士冯新德、沈善炯等等,他们的“功业声光,为时所重”,历来为同里人自豪。 改革开放以来,同里镇充分发挥千年古镇的文化资源优势和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以旅游经济为龙头,坚持“深化一产、发展二产、主攻三产”不动摇,通过加强古镇保护,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特色品牌,完善功能配套,实现了“醇正水乡、旧时江南”知名度提升和以旅游业为主带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20xx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旅游三产增加值 ,占全镇 GDP 的比重为 %。 全口径财政收入 亿元,比上年增长 %。 年旅游接待人次保持20%30%以上的增幅, 20xx年超过 220万人次。 旅游及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同里经济的“半壁江山”。 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景点内涵丰富独特。 制定《同里古镇保护规划》,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经过多年来的文化内涵挖掘和各类旅游景点的修复开放,使古镇区内具有明清建筑不同风格和体现“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水乡特色的风貌得到充分显现。 到目前为止,已修复形成了以“一遗一街、二故二园、三堂三桥”为格局的旅游景点 14处,主要包括:世界文化遗产退思园、明清一条街、陈去病故居和计成故居、珍珠塔景园和古风园、嘉荫堂、崇本堂、耕乐堂、古三桥以及罗星洲、南园茶馆等。 同时,通过增设体现同里民俗民风的动、静态民间艺术表演项目,使古镇文化旅游的独特品位极大提升。 同里景区目前 拥有如此规模的景点,在江南其他几个水乡古镇中是无法比拟的。 1999年被中国电影家协会确定为影视摄制基地; 20xx 年、 20xx 年著名的退思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xx年被评为国家 4A级旅游风景区; 20xx年,被确认为“国家卫生镇”; 20xx 年被国家建设部、文物局评为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xx年,被确认为“全国环境优美镇”; 20xx 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魅力名镇”; 20xx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影视基地”。 营销与管理相并重,品牌效应充分凸现。 为了打造同里千年古镇的特色文化 旅游品牌,多年来,同里 镇采取多形式、进行全方位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自 1997 年以来,通过连续举办十届中国吴江“同里之春”旅游文化节;通过连续举办五届中国同里“水乡丽人”大型评选活动;通过续举办七届中国同里“天元杯”围棋赛以及制作《同里形象》专题风光片在全国各省级电视台的播放、CCTV4套《让世界了解你》栏目的二次现场直播、制作《梦幻同里》 MTV,来进一步提升“醇正水乡、旧时江南”在国内、国外的知名度。 同时,通过建立和健全制度、加强景区内部管理、树立了良好的诚信服务形象,并通过了 ISO9001和 ISO14001 环境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双认证。 环境与风貌相协调,发展优势有效发挥。 为了确保古镇环境风貌与古镇人文资源相协调, 20xx年以来,先后投入了近 ,实施了古镇区风貌综合整治工程,重点对不协调建筑物进行仿古改造,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通信、电力、有线电视线地埋,对主要旅游沿线道路、桥梁进行修复和改造。 切实加强环境管理,重点严格控制污染行业,做到达标排放,先后关闭了 6家化工企业,广泛开展争创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在 20xx 年通过了考核验收。 按照国家卫生镇、省卫生村标准,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卫生创建 长效管理机制,分别于 20xx 年、 20xx 年通过考核,使同里成为了国家级卫生镇、村村实现了省级卫生村的目标。 良好的环境优势,为同里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更宽广的空间。 —— 旅游带动三产发展,扩大了劳动就业。 围绕旅游“六要素”,与旅游相配套的三产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已拥有同里湖大饭店等星级以上的宾馆 3 家、各类旅馆 15 家、民居客栈 17 家;拥有各类餐饮店 42家,旅游工艺品商店 90 家,旅游食品店 28 家,休闲娱乐等场所 27 个。 开发了菜心、芡实、糕点、状元蹄等同里土特食品以及“同里红”系列黄酒。 全镇直接从事旅游及服务业 的人员约 3600 多人。 —— 旅游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了五大特色。 古镇同里的知名度和良好的环境,吸引了众多的外商和民资前来投资创业。 目前,落户同里的外商投资企业有 64 家、民营企业有 289 家,形成了“电子资讯、医药医保、新型建材、汽车配件、金属表面加工”五大工业产业特色。 20xx 年末,工业销售超亿元的企业有 5家,其中超 10亿元的有 1家。 —— 旅游推进城镇建设,完善了功能配套。 按照城镇城市化为目标,聘请高水平专业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同里镇总体规划( 20xx— 2020年)》和同里发展规划,通过市场化运作,加快同里新镇 区的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城镇综合配套服务功能。 目前,已有中国新城市投资公司、江苏苏源集团,苏州金阊房产、新沧浪房产、建兴房产以及吴江中盛房产等 10 家企业进驻同里,参与古镇旧区改造和新镇区的建设。 吴江市行政服务中心简介 吴江市行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市政府派出机构,于 20xx年 4月开始筹建 ,同年 10月对外运行。 “中心”把市政府各职能部门涉及全局性的、审批事项较多、审批频率较高、与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及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集中起来办理,实行“一站式 ”办公、“一条龙”服务。 “中心”位于市区笠泽路 77 号,分三层服务大厅、招投标区和办公区,面积 6500 平方米,目前进驻 37 个市级行政部门、 5 个服务部门和 2个商务部门,另设车辆管理分中心。 20xx年 4月,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政府采购中心、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建设工程有形市场招投标中心、药品器械采购中心等 5 个单位进驻“中心”集中运营。 “中心”共设行政服务窗口 80 个,工作人员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