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化人上 (第五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内容摘要:
1、 的忆 化学方程式 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 1. 测定红磷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 (1)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胀大后变瘙,反应前后测得的物质总质量相等 肥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 +氧气一“五氧化工磅第论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和等于反应后生 #撼的底部铺少量的细沙,防止锥形瓶底部受热不均匀出现炸裂;止气体受热膨胀,瓶内压强过大造成惹塞冲出,因置中加上缓冲装置,如连接一个气球 2. 测定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现象 :铁钉表面覆盖着一层红色国体, 蓝色溶液绿色,反应前后测得的物质总质量相等(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铁 + 硫酸铜一钢 + 硫酸亚铁 实验结 2、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和等 点后生成的生成物的质量和(4)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前铁钉需进行打磨处理,以除去表面的铁锈;用天平称量固体时,在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以防止腐蚀托盘;称量时夸码用锰子取用,取用硅码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 的各物质的质量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 量守恒定律中所谓的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物质的质量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从分子 .原子角度看,就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反应物)的”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 生成物) 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改变, 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改变,所以化 3、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必然相等(即原子的“三不变”) 量守恒定律(1)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地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注: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四质量守恒定律中所谓的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物质的质量 的征观解释:从分子 .原子角度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_ 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_ 种类 ”没有改变; “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_ 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化 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必然相等(即原子的” 7 )注:在实验中讨论质量守恒时,各种物质的状态(国、液、气)都要一 4、起思考,不能得漏,特别是有气体生成或参与的反应钙 司本如5 1 1所示,它是通过沉 的质量的变化来律。 试回答:(1) 称取反应前装置台 现象是3)锥形瓶j4)实验中观察气到(5) 待锥形并 ,重新放到托盘天平针 (选填*偏左“偏右或* R平的指在分度盘中 【解析】森变化来探究质量 记律。 要想实验成功,锥形瓶底部应放少量细沙,目的是防止瓶底受热不均匀,使上瓶底炸裂;红磷燃烧时消耗氧气;同时放出热量! 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会胀大,待装置冷却后瓶内压强减小,气球又会变疙,气球主要起缓冲作用;反应前后天平平衡,说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生成物的质量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的目的是通过测定红生燃烧前后质量的 【答案(2)产生大量白烟“(3 )防止瓶底受热不均匀,使眶底炸要”(4) 先胀大后变疙“(5)在分度盘中央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和。九化人上 (第五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
相关推荐
1、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1)(2) (同T职要点时所1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1)_ 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_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又(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写出 和 的化学条(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式子左右两边各无素原子的 和 ,使化学方程式遵守质量守人恒式,并在式子左、右两边之间画一
1、 第2 课时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全ED)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1.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 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也是以碳42 原子质量的 /12 作为标准的一种相对质量。 它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 ,符号为 (辐二本ES页)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1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t ,相对分子质量也是以矶12 原于质量的1/12
1、 第2 课时 化学扇程式 1.用 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 意义:化学方程式能将反应中的反应物 .生成物及各种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即化学反应的“质 与*量的关系)清楚地表示出来 1.用化学式。 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能将反应中的反应物 .生成物及各种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即化学反应的“质 与*量的关系)清楚地表示出来 3.
1、 单元小结与复习 内容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宏观安现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要水泽 量质 穆子的种类不这全 微观4 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应用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 必须按质的方法读) 表示反应条件化|含义|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必须按量的方法读)和 表示参加反应各粒子的相对数量方 后质量守恒 程
实验现象。 设疑 — 观察(实验) — 思考 — 总结 — 应用。 互动式教学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信息,自主找寻答案,教师指导、总结。 六、 学法 指导 、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从中归纳出 一个食物的消化过程原来是多个消化器官 共同协作完成的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1、 第2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室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完、 (各天要所 )1. 收集气体的方法:教材实验中使用 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2. 实验原理(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二氧化碳可以使海清的石灰水 白色浑浊物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越大(2) 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人燃烧越旺,说明氧气浓度越大氧化碳可以使懂着的木条熄灭:要是由氮气 .氧气组成的,还含有二氧化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