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建筑]某隧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_secret内容摘要:

制点向洞内作引伸测量。 洞口控制点应纳入控制网内。 由洞口投点传递进洞的联接角,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测量等级的要求,后视方向的长度不宜小于 300 米。 洞内控制桩点必须稳定可靠,且通视良好。 ( 6)洞内导线应组成多边形闭合导线或主副导线环,无闭合条件的单导线,应单独独立观测,以便相互校核。 ( 7)导线点应尽量沿中线布设,导线边长在直线段不宜短于 200 米,曲线段不宜短于 70 米。 ( 8)洞内用中线法进行测量,中线点间距直线部分不宜短于 100 米,曲线部分不宜短于 50 米。 ( 9)用正倒镜延长直线法或曲线偏角法,检测延伸的中线点时,其点位横向偏差不大于 5 毫米。 ( 10) 开挖前应在开挖断面标出设计断面尺寸线。 开挖工作完成后,应及时测量并绘出断面图。 ( 11)供掘进用的临时中线点,可用串线法标定,其延伸长度在直线部分不大于 30米,曲线部分不大于 20 米,串线法的两吊线间距不宜小于 5 米。 用串线法标定开挖面中线时,其距离可用皮尺丈量。 ( 12)供衬砌用的临时中线点,必须用 全站仪或 经纬仪测定,其间距可视放样需要适当加密,但不宜大于 10 米。 ( 13)衬砌立模前,应 复核中线和高程,标出拱架顶、边墙底和起拱高程。 用设计衬砌断面的支距控制架立模板和墙模,立模后需再进行复核,确保无误。 ( 14)洞内水准点,应由洞口高程控制向洞内布设,根据洞内施工情况,测点间距以 200 米~ 50 米为宜。 洞内施工用的水准点,应根据已测设的水准点,按施工需要加密,并定期复核。 2)混凝土施工监理 混凝土的工程质量,应保证在抗压、抗折强度、结构尺寸、形状和外观上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监理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控制: ( 1)混凝土配合比 ①泵送砼配合比 泵送砼的配合比,一般按下列规定进行检 查: a、碎石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宜小于或等于 1﹕ 3,卵石宜小于或等于 1﹕。 通过 毫米筛孔的砂,不应小于 15%,砂率宜控制在 40~ 50%。 b、最小水泥用量不得小于 280kg/ m3。 c、砼坍落度宜 100~ 150 毫米,当炎热天气宜为 150~ 180 毫米。 d、砼输送工作应连续进行。 因故间歇,间歇时间不宜大于 30~ 40min,间歇过久,应将管内砼排空清洗。 ②喷射砼的配合比 喷射砼的配合比,应通过试验选定,满足设计强度和工艺的要求。 也可参考下列数据选择: a、灰骨比 1﹕ 4~ 1﹕ 5。 b、骨料 含砂率 45%~ 60%。 c、水灰比 ~。 d、水泥用量 375~ 400kg/ m3。 e、速凝剂的掺量宜为水泥重量的 2~ 4%。 f、应增大砼与岩层的粘结力和减少回弹,初喷时,水泥 ﹕ 砂 ﹕ 石,应取 1﹕ 2﹕( ~ 2)。 ③防水砼的配合比 防水砼是使地下结构达到防水目的。 监理工程师应对配合比,施工工艺,外加剂等进行严格监控。 施工中应满足下列要求: a、水泥标号不低于 425 号。 b、水灰比不应大于 ,最小水泥用量不应小于 280kg/ m3,拱顶封顶部分不应小于 350kg/ m3。 c、砂率以 35%~ 45% 为宜,不得小于 35%,同时灰砂比应在 1﹕ ~ 1﹕ 范围内。 d、配料时,水泥重量偏差不得超过177。 2%,集料重量偏差不得超过177。 5%,水及防水外掺剂不得超过177。 2%。 e、坍落度 砼灌筑应有适当的坍落度,可根据结构物类型及条件决定。 可按下表对照检查。 坍落度选用表 序号 结构种类与施工条件 坍落度 ( mm) 1 无配筋或配筋稀疏的砼结构(如基础、隧道衬砌等) 10~ 30 2 普通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如板、梁、柱等) 30~ 50 3 配筋较密钢筋混凝土结构(如墙、梁、柱等) 50~ 70 4 配筋特密不便捣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70~ 90 5 泵送砼 100~ 150 6 泵送高度较大且在炎热气候下施工 150~ 180 ( 2)砼的拌制 砼应使用机械拌制,使用机械拌制时,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中开始搅拌,至开始出料止,延续搅拌的时间不得小于下表规定: 砼搅拌的最短时间( min) 坍落度( cm) 搅拌机型 搅拌机容积 < 400 400~ 1000 > 1000 < 3 自落式 强制式 > 3 自落式 强制式 注: 入机拌合量,不应超过搅拌机规定容量的 10%。 掺加减水剂,防水剂宜延长拌合时间。 ( 3)砼的灌筑 ①隧道衬砌前,应对属于隐蔽工程的项目进行检查。 ②砼应分层灌筑,每层厚度不宜超过下表规定: 砼的灌筑厚度 捣固方法 灌筑层厚度( mm) 插入式捣固器 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 倍 表面振 动器 无配筋或筋稀疏的结构 250 配筋密列的结构 150 附着式振动器 300 人工捣实 200 注:砼灌筑层的厚度,系指捣实后的厚度。 ③砼宜连续灌筑,如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 间不应大于下表规定: 灌筑砼允许间歇时间( min) 灌筑时温度(℃) 材料 普通硅酸盐水泥 矿碴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20~ 30 90 120 10~ 20 135 180 5~ 10 195 — 注:表中规定的时间未考虑外加剂作用及其他特殊施工和砼本身温度的影响。 ( 4)砼的养护 砼终凝后应立即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为 7 天。 ( 5)砼的拆模 ①不承重的侧面模板,砼强度达到 以上时方可拆模。 ②承重的底面模板的拆模强度,不得小于下列规定(按设计强度的百分率计)。 a、跨度 L≤ 2 米的板和 拱…………………… 50%。 b、②跨度 2 米< L≤ 8 米的板和拱…………… 70%。 c、跨度 L≤ 8 米的梁………………………… 70%。 d、跨度> 8 米的各种结构(梁、板、拱)… 100%。 e、悬臂梁、悬臂板跨度 L≤ 2 米…………… 70%。 L> 2 米…………… 100%。 f、砼灌筑后,应对其养护情况,拆模情况,拆模后外观情况进行检查。 g、砼强度检验评定。 3)洞门工程的监理 根据本工程中存在的浅埋、偏压的特点,洞口施工中应采取如下措施。 ( 1)洞口的边坡、仰坡坡度,按设计要求开挖放线,自上而下,逐段开挖,不得掏底开挖,坡面应平顺,无明显凹凸不平,坡度允许偏差177。 5%。 ( 2)不得采用深眼大爆破开挖边、仰坡。 ( 3)进洞前应完成洞口排水系统。 ( 4)洞口附近处有一采石场,承包人不得在此开采石料,严禁在隧道洞口附近、洞顶及危及洞口安全的地方开采石料。 ( 5)洞门施工,洞口设置反压护拱地段,必须按设计要求,先施工护拱,当护拱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0%时,方能进入暗洞施工。 ( 6)洞口、墙身及基础浇筑混合物,必须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 7)洞门 、墙身的尺寸、基础施工 ,必须按设计图施工。 ( 8)洞门断面尺寸、埋置深度、基底标高、基底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基底无积水、浮渣,泥化软层。 ( 9)洞门拱、墙与洞内相邻的拱墙衬砌同时施工连接成整体,确保拱墙连接良好。 洞门的端墙的砌筑与回填应同时进行,防止衬砌产生偏压。 ( 10)洞口顶排水沟、仰坡、边坡截水沟应与路堑水沟接通,挡墙上的泄水孔,应泄水良好。 ( 11)洞门完成后,洞门以上仰坡脚受到破坏,应及时处理。 4)洞身开挖施工监理 ( 1)洞身开挖方式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 开挖,应有钻爆 设计和根据围岩类型确定的合理循环进尺。 ( 2)洞身开挖的钻爆方案,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 3)双洞开挖,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两洞开挖对洞壁产生的不良影响,减少两洞施工的相互干扰。 ( 4)隧道双向开挖接近贯通时,应督促承包人做好两端洞口的协调工作 ,采取浅眼、低药量爆破。 两开挖面的贯通距离,应在不小于 15m 的位置上。 采取单面开挖,直到贯通为止。 ( 5)承包人应有钻孔、爆破、支护、通风、防尘、排烟等主要方面的安全技术措施,并监督其贯彻实施,保证施工安全及人体健康。 ( 6)隧道开挖,采取光面爆破,严格控制超欠挖。 当岩层完整,岩石抗压强度大于 30Mpa,并确认不影响衬砌结构稳定和强度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欠挖。 (每平方米内不大于 ),其隆起量不得大于 5cm。 拱、墙脚以上 1m 内断面严禁欠挖。 ( 7)不同围岩地质条件下的允许超挖值规定如下: 允许超挖值(单位: cm) 围岩条件类别 开挖部位 硬岩,一般相当于Ⅵ类围岩 中硬岩、软岩相当于Ⅴ-Ⅲ类围岩 破碎松散岩石及土质,相当于Ⅱ-Ⅰ类围岩(一般不需爆破开挖) 拱部 平均 10 最大 20 平均 15 最大 25 平均 10 最大 15 边墙、仰拱、隧底 平均 10 平均 10 平均 10 ( 8)测定超挖量应根据现场条件选择测量方法; ( 9)采用复合式衬砌时,隧道的开挖应预留变形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开挖轮廓预留变形量( cm) 项 目 围 岩 预留变形量 检查数量 检查方法 Ⅵ 3~ 5 每 5~ 10m 检查一次,初期支护紧跟时,锚喷前检查一次 测绘周边轮廓断面核对设计图断面 Ⅲ 5~ 7 Ⅱ 7~ 10 Ⅰ 特殊设计 ( 10)各类围岩的初期支护,Ⅰ、Ⅱ、Ⅲ类围岩的初期支护应紧 跟开挖面。 ( 11)开挖过程中,发现地层岩性、围岩的层理、节理、地下水等情况与设计不符时,承包人虽未主动提出变更设计,也应要求承包人按变更设计程序进行变更。 ( 12)浅埋段严禁采用全断面法开挖。 ( 13)当衬砌先拱后墙施工时,下部断面开挖要求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70%之后方可进行下部断面的开挖。 或采取扩大拱脚、打设拱脚锚杆,加强纵向联结等措施加固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