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九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ppt课件3内容摘要:

的这一外交思想,就是试图以英美特殊关系为基础,希望法、德和解,恢复欧洲均势,并利用原有的殖民地体系,挽救和恢复在二战中被削弱的英国的国际地位。 乃是一个国力日趋衰微的大国在外交战略上的一种无奈选择。 三环外交的弱点 • 很显然,在“三环外交”的构想中,英国一厢情愿的把自己放在颇为重要的位置上。 • 首先是英联邦,英联邦内的离心倾向越来越明显。 • 其次是英美特殊关系这一环,这种特殊关系只是对于经济处于劣势地位的英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美国似乎并不像英国那样看重这种关系。 • 最后是欧洲这一环,战后,英国与欧洲联系越来越紧密,而英国为了保持自己所谓大国地位,不甘与欧洲各国为伍,因此在战后初期的对外政策中英国并未给与欧洲足够的重视。 二、福利国家的建成 • 1942年牛津大学经济系教授贝弗里奇受政府的委托,制定了在英国实行社会保障的计划。 二次大战后,工党艾德礼政府以贝弗里奇报告为蓝本,通过一系列法案,将英国建成“福利国家”。 大英博物馆 三、国有化运动 • 伦敦东部码头区新建的金融中心 • 国有化是英国工党“社会主义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 1945年 7月,工党领袖艾德礼出任首相,开始推行以经济计划化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改革政策,以求推进英国经济的恢复和重建。 国有化运动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工党政府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践行了党章“第四条”中的国有化政策 ,把银行、煤矿、电力、运输、钢铁等部门实行国有化。 • 1974年 3月,再次上台的威尔逊工党政府把国有化作为摆脱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在英国掀起第二次国有化高潮。 这次国有化所涉及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到汽车、船舶、机床、火箭等生产部门,甚至包括电子、宇航等尖端技术产业。 这次国有化高潮着重挽救陷入经营困境的私人企业,并且借助国家力量来促进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实现企业的现代化。 成效 • 经过两次国有化浪潮,到 1979年,国有企业在英国国民经济中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英国大小国有企业共有 16283家;国有企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就业人数占总劳动力的 %;固定资本约占全国固定资本总额的 %,大致与私营制造业固定资本总额相等。 由于国有企业多是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又由于它们在本行业中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对整个国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到 1979年,在煤炭、造船、电力、煤气、铁路、邮政和电讯等部门,国有企业的比重达到 100%,钢铁和航空部门达到 75%,汽车制造和石油工业部门也分别达到 50%和 25%。 弊端 • 国有企业为 50—60年代英国经济繁荣做出重要贡献,但进入 70年代,国有化的弊端愈益暴露,首先,国有企业的低效率。 其次,国有企业挤占大量资金,加速了英国的通货膨胀。 四、保守党的执政 • 国有化加重了“英国病”,造成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和劳资关系的紧张。 1979年 5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