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中考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内容摘要:
图甲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乙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2章 运动的世界 ┃ 典例精析把方向 典例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物理 .沪科版( HK) [答案 ] 图甲表明:相同的时间内摩托车运动得远,说明摩托车比自行车运动得快 图乙表明:通过相同的路程,摩托车所用的时间短,说明摩托车比自行车运动得快 第 2章 运动的世界 ┃ 典例精析把方向 图 2- 3 物理 .沪科版( HK) 方法点拨 本题体现了物理学中的一个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图甲是控制“时间”因素,研究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和路程的关系;图乙是控制“路程”这个因素,研究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当某一物理量的大小与其他物理量的大小有关时,应注意运用“控制变量法”,并明确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才能作出正确判断。 第 2章 运动的世界 ┃ 典例精析把方向 物理 .沪科版( HK) 例 4 甲同学用脉搏跳动次数作记录时间工具,测定乙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 (1)甲同学先测定自己脉搏跳动的规律,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出脉搏每秒跳动的次数。 第 2章 运动的世界 ┃ 典例精析把方向 典例 4:关于路程、时间的计算 物理 .沪科版( HK) (2)甲同学站在乙同学起跑位置附近指挥起跑 , 在下达口令的同时 , 开始数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 , 并注意观看乙同学到达终点时终点同学的信号。 甲同学看到终点同学的信号时 ,共数得脉搏跳动 22次 , 请计算乙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 第 2章 运动的世界 ┃ 典例精析把方向 [答案 ] (1) (2) m/s 物理 .沪科版( HK) [解析 ] 根据甲同学测定的结论可知:总计测量时间300s,总计脉动次数 448次,平均 /s,为便于使用可近似 /s,脉搏每秒跳动。 所以,乙同学跑 100 m所用的时间为 t= = s, 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 v= = m/s。 22 次1 . 5 次 / s 第 2章 运动的世界 ┃ 典例精析把方向 1 0 0 m1 4 . 7 s 物理 .沪科版( HK) 方法点拨 利用脉搏测时间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健康人脉搏跳动是稳定的,它是我们随身带的“钟表”。 利用身边器材设计实验,是近年中考的热点,这一点在学习过程中应引起注意。 平均速度的测量:测量出物体运动的总路程和运动所用的总时间,再代入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解答物理计算题要注意。20xx中考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相关推荐
质量与密度 ┃ 回眸教材析知识 方法点拨 本题应用等效替代的方法测量石块的体积,即通过计算溢出水的体积得到石块的体积。 操作过程中大烧杯装的水必须到溢水位,石块浸没,这样溢出来的水的体积才等于石块的体积。 物理 .沪科版( HK) 第 5章 质量与密度 ┃ 实战演习成高手 1.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根被压缩的弹簧,质量变小了 B.密闭容器内的碘升华时,质量变小了
第八章 压强 ┃ 典例精析把方向 乙图 8— 5 甲 物理 新课标( HK) 第八章 压强 ┃ 典例精析把方向 知识拓展: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生产生活中涉及很多的安全知识,如:火车道两旁的安全线,建筑房屋时要在屋顶上面留有气孔,以防大风时损坏屋顶等等,这些都是“物理走向社会”的具体体现。 物理 新课标( HK) 第八章 压强 ┃ 实战演习成高手 1. 如图 8- 6所示的事例中
力计的重力。 甲方案:在水平实验桌面上将木板用线拉住,通过弹簧测力计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在木板上面滑动。 乙方案:将木板放在水平实验桌面上,用线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住木块,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板,使木板在木块下面滑动。 第 6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 典例精析把方向 典例 4:摩擦力探究 —— 探究方法 物理 .沪科版( HK) (1)从实验操作方面考虑,应选择 ________方案
一定是空心的 B.乙小球一定是空心的 C.丙小球一定是空心的 D.三个小球都是实心的 B 图 9— 5 物理 新课标( HK) 第九章 浮力 ┃ 实战演习成高手 5. 如图 9- 6所示,将重为 2 N的木块放入烧杯中,静止时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N,浮力的方向。 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 m3。 (g取 10 N/kg) 2 图 9— 6 竖直向上 2 10- 4 物理 新课标( HK) 第九章
音的产生所用到的方法是转换法或叫转换放大法。 如判断咽喉发声时,可以用手触摸咽喉,这是将不易看到的振动,转换为可以触摸的触觉;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可以看到水面溅起水花;或者让音叉与轻质的小球接触,可以看到小球摆动,这些都是转换放大法。 第 3章 声的世界 ┃ 典例精析把方向 物理 .沪科版( HK) 1.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界,多问几个为什么。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 第 1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 典例精析把方向 物理 沪科版( HK) 例 2 自然界的神奇,古人基本上是用感官 (眼和耳 )进行探索的,而有些认识仅靠感官是不能准确描述的,反而会阻碍物理学的发展,如“地心说”、“热质说” …… 你知道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吗。 知道实验有力地驳斥了哪种错误的观点吗。 典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