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第六册大国关系的重组2内容摘要:

“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所处的地位”指的是怎样的地位。 答:指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经济实力拥有绝对的优势,在经济、政治等方面都主导着资本主义世界。 ( 2)演讲中谈到的“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表现:在经济方面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复兴,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的“黄金 ——美元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瓦解;在政治和外交上,西欧通过联合不断增强了独立意识,日本推行“多边自主外交”政策,使美国对欧、对日外交不得不更强调伙伴关系;在美苏争霸方面,受到苏联挑战和陷入越南战争泥沼中的美国被迫采取战略收缩。 在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中,美苏争霸在不同阶段具有哪些不同特点。 ( 1) 50、 60年代,美国打压苏联,美国凭借优势力量占据主动。 ( 2) 70年代,苏联军事实力上升,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沼,使美国不得不已采取战略收缩。 ( 3) 80年代,美国强化军备竞赛,苏联由于经济停滞转而全面收缩。 联邦德国首任总理 康拉德 阿登纳 ( 1876—1967) 阿登纳政府进行了民主化改革,推行福利政策。 在阿登纳担任总理的 14年里,联邦德国迅速崛起,年均经济增长率超过 7%,并于60年代初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维利 勃兰特( 1913—1992)1969年担任德国总理,他提出 “ 新东方政策 ” ,主张立足西方阵营,打破西德与东方关系的对抗僵局,全面缓和、改善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特别是改善同民主德国的关系,逐步摆脱美国的控制,扩大和增强外交活动的范围和能力,提高自己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 赫尔穆特 科尔( 1930— ) ,德国战后最年轻,任职时间最长( 1982—1998)的总理。 1982年他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改革经济的政策,使德国经济再次出现繁荣景象。 1990年 10月 3日两德统一,科尔成为统一后德国的首任总理。 1970年的 12月 7日上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西德 )第四位总理 维利 勃兰特 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 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 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 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 两德合并后进入联邦德国的大批市民 领土面积 377748KM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