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1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3内容摘要:
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 《 史记 商君列传 》 奖励军功。 杀敌立功者,无论出身,按功行赏,获得各种爵位,按爵位等级差别获得相应大小的田宅等等。 贵族及其后代无军功者,不能获得爵位和享受特权。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 《 史记 商君列传 》 秦国兵役种类和役期 次数 役期 工作 /性质 一生一次 1年 守卫首都 /军务 一生一次 1年 戍守边疆 /军务 每年一次 1个月 本郡县的军事工程 /劳务 *以 15岁服役, 60岁退役计,一生需服役 69个月 赐田 (顷 ) 赐宅 (亩 ) 20 180 19 171 18 162 17 153 16 144 15 135 14 126 13 117 12 108 11 99 10 90 9 81 8 72 7 63 6 54 5 45 4 36 3 27 2 18 1 9 二十级:彻侯(爵位和待遇与三公相同) 十九级:关内侯 十八级:大庶长 十七级:驷车庶长 十六级:大上造 十五级:少上造 十四级:右更 十三级:中更 十二级:左更 十一级:右庶长 十级:左庶长 九级:五大夫 八级:公乘 七级:公大夫(爵位和待遇相当于县令) 六级:官大夫 五级:大夫 四级:不更 三级:簪袅 二级:上造 一级:公士 爵位级别 民爵 官爵 民爵指授爵后仍是平民身份,官爵指相当某一官职的爵位。 各级爵位赐田、宅数目,以一顷田、九亩宅的比例递增。 斩获敌首一名,赐爵一级,但赐爵者甚少晋升九级以上。 拥有一至四级爵位的人,在军中仍然是 “ 卒 ” ,第五爵位以上才是军官。 秦国的军功赐爵表 商鞅专用的戟 秦国青铜长剑(骑兵使用,最长达三米) 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表现了商鞅变法后秦人的“尚武”精神。 废除井田,奖励耕织 改革土地制度。 废除“井田制”(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挖除土地上原有的标志和疆界,鼓励开垦荒地。岳麓版历史选修1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3
相关推荐
土。 ” ——《 史记 秦本记 》 秦孝公发布 《 求贤令 》 商鞅来秦 商 鞅 商鞅准备进行变法前,阻力主要来自哪些阶层。 如果你是商鞅,为扫除这些阻力 , 你会怎么做 ? 论战权贵, 扫清障碍。 南门徙木, 取信于民。 说服秦王,获得支持。 假如你是商鞅 ,面对秦国当时的状况 , 你会 首先 会从哪个方面入手呢 ?为什么 ? 面对血雨腥风的残酷的兼并战争,商鞅设计了什么谋略训练出了一支秦国的
仁宗 以后,担任阁臣者,地位渐高。 内阁 渐成制度。 政治: 军事: 整顿吏治 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 “外示羁縻”: 实施边防新政 “内修防备” 起用戚继光等著名边将,积极操练兵马 大力增修、加固长城 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来往 明显成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二、张居正改革内容 措施: “尊主权” ,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 颁行考成法; 三级机构
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3)统一秦国度量衡 为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便利条件 • 利于统一赋税和俸禄 • 利于消除割据势力 • 为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基础 1)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官吏 强化中央集权 2)什伍连坐制度 政治方面 3)轻罪重刑 加强管理,有效行使政府权力 强化人民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 分封制 国君 诸侯 诸侯国官吏 国君 地方县吏 县制 分封制与县制之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焚烧诗书
北魏还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北魏凭借武力统一北方,政权主要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系,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多不够完善和欠缺之处。 例如:北魏政权的基层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由豪强地主出任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 豪强地主趁机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农民名义上依照财富多寡承担数额不等的赋税负担;实际上,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 避强侵弱 ”
均田制,缓和社会矛盾,便于赋税和徭役的执行 B概况 : C性质: 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利益 A前提: 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② 改 “ 宗主督护制 ” 为 “ 三长制 ” ,加强基层行政管理 A内容: 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 B影响 :p41 影响: P41 中后期 ① 迁都洛阳,推动改革的深化 A原因: :平城故地保守势力十分强大 :地处偏僻经济比较落后 . :
气候恶劣,粮食不能满足京城的需要。 地处偏僻,使北魏政府很难有效控制中原地区。 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威胁。 为了接受汉族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洛阳的优势: 地处农业发达的中原地区。 交通便利,曾长期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 南迁还可以为实现南北统一愿望提供可能。 影响 : 迁都保证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移风易俗 穿汉服 :孝文帝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