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1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2内容摘要:
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 齐桓公团结各诸侯国,在北方阻止了山戎、北狄对中原的侵扰,在南方阻止了楚国的北进。 管仲像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 陆、阜、陵、墐,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 —— 《 国语 齐语 》 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然后)其事立。 —— 《 管子 海王 》 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是故夜寝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 —— 《 管子 乘马篇 》 管仲墓(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北) 齐国故城博物馆(山东淄博市临淄区) 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根据遗址复原) 公元前 651年,齐桓公以霸主身份在葵丘会盟台(遗址在河南省民权县城东的黄河故道北岸),与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相会结盟,周王派人送去物品表示慰问。 葵丘会盟台 陈侯方壶是春秋时期陈国诸侯为其母亲制造的礼器。 陈国灭亡后,此器后为齐国贵族所得,1963年在齐国贵族墓中出土。 公元前 594年,鲁宣公因势利导,适应土地私有这一历史潮流,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实行“ 初税亩 ”。 《 左传 》 记载: “ 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年)秋七月, 初税亩 ”。 “ 初 ” ,是开始的意思; “ 税亩 ” 是按土地亩数对土地征税,即 “ 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 ”。 凭借政治权力对 “ 私田 ” 开始征税,规定不论 “ 私田 ” 、 “ 公田 ” 一律 “ 履亩而税 ”。 从此,井田之外的 “ 私田 ” 开始纳税。 魏文侯变法 魏文侯 (公元前。 —— 公元前 396)名斯,战国时期魏国的创立者,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 公元前 445。岳麓版历史选修1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2
相关推荐
二、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的背景 ①豪族与中央政权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不安; ②归国留学生的推动; ③改革派发动消灭豪族的政变,建立新政权。 大化改新的措施 ①推行公地公民制度 ; ②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 ③设立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制 ; ④制定律令; ⑤神化天皇。 大化改新的历史意义
目的:巩固天皇新政权,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 (一)政治上:从早期的 废藩置县,取消等级身分制 ,加强中央集权,到后来确立起近代立宪政体 (二)经济上: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三)文化上:大力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四)军事上: 建立常备军,为扩张创造条件 小结:明治维新的 改革措施 三、历史作用和局限性 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 . 是亚洲近代唯一走上独立发展的国家
的是什么 ? 新兴地主阶级。 目的 (政治 .经济 ) 魏文侯变法 (措施 ) .影响 前 400年前后 经济上 政治上 军事上 阶级关系上 井田制进一步瓦解。 土地私有化加深 宗法分封制破坏 诸侯纷争 新兴地主阶级队伍壮大 废除 ……。 发展 ……。 实现富国强兵。 实现统一 (内容 ) 政治 经济 军事 选贤任能,赏罚分明 强调法治,制定 《 法经 》 “尽地力 ” (农业政策 )
费改革 (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和一项改革) 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 全面开始的标志:十二届三中全会(为什么。 ) 改革的深化:“十四大”改革的目标 ———— 进一步深化(必修 II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十五大“报告指出 ———————— 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经济 体制改革 二、开放 方针的确定:十一届三中全会 步骤 沿海经济特区: 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
间长,同中国人相处 时间长,不仅学习文 化知识,而且也深受 中国生活习俗的影 响,如阿倍仲麻吕, 他在中国入仕,深受 唐玄宗喜爱,与李 白,王维等交情甚 笃,后终老于中国, 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和日本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 二、大化改新 背景 大化改新 3 世纪兴起的大和国逐渐统一了日本,但国 家体制仍极不完备。 天皇没有绝对的权威,豪族 势力左右了中央、地方的政权。
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瓜分大祸,迫在眉睫”。 2.应诏统筹全局折 内容 选拔人材,改革中央机构。 3.应诏统筹全局折 的作用 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推动了光绪帝 变法的决心。 9 10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 1871年 8月 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 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