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1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1内容摘要:
,闲时放牧打猎 ,战时出征。 ,马刀无情 ,不服者斩。 全民族 崇尚勇敢 ﹑ 武力。 ,拥有当时 世界上精锐的骑兵部队。 汉代匈奴 :。 经济的发展和民族间不同文化的交流 ① 晚明风俗 的变迁 ② 辽金时期 大同地区汉俗 的变化 三、风俗变迁的原因 ● 晚明风俗的变迁 (结合 P73材料 ) ● 辽金时期大同地区汉俗的变化 ① 变化: 由鄙视金钱 拜金主义严重 由城市女子不读书 大都读书 ② 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社会进步。 ① 周代形成席地而坐的礼制; ②中原一向流行土葬。 提示:从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角度思考 原因: 辽金时期民族融合。 ( P73) : ① 秦始皇的“ 匡饬异俗 ” ② 彼得大帝 为什么要剃须易服。 ③ 乾隆帝 如何对待礼俗。 有何影响。 ④ 孙中山 为什么要革除前清官厅称呼。 四、移风易俗与改革 史料: “ 有子而嫁,倍死不贞 ”。 “ 妻为逃嫁,子不得母 ”。 “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 “ 大治。 俗,天下承风 …… 人乐同则,嘉保太平。 后敬奉法,长治无极,舆舟不倾。 ” 情境。岳麓版历史选修1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1
相关推荐
革 党为了调动广大群众的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团结一切抗日阶层坚持抗战,实行了减租减息政策。 这是中央政治局 1942年 1月通过的关于土地政策决定的报道。 在土地改革中,解放区政府对工商业采取保护政策。 图为河北新城县政府在召开商贩座谈会。 1947年 10月,中共中央公布 《 中国土地法大纲 》 ,解放区农村 开展起土地改革运动。 图为土改工作人员把 《 中国土地法大纲 》 抄写在墙壁上
与全体都督府人员合影。 11月 23日,重庆蜀军政府正式成立。 各地相继独立,使清王朝陷入了风雨飘摇的境地。 1911年 12月 29日,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西、陕西、福建、云南及直隶、奉天、河南、山东等 17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这是会议代表的合影。 1912年 1月 1日,孙中山赴南京就任时,在上海车站与欢送者合影。 1912年
精读 课本 “梭伦的诗歌 ” 它们分别反映了哪些政治主张和原则。 其一:缩小贫富差距,节制财富集中; 其二: 中庸思想 和中立的立场; 其三:公正、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梭伦改革 在上述原则指导下,梭伦改革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精读 课本 — “ 梭伦改革 ” 部分,归纳其主要内容。 ■ 梭伦改革 主要内容( P15— 16) ① 经济领域: 首先 解决社会上严重的债务问题和土地问题
的是什么 ? 新兴地主阶级。 目的 (政治 .经济 ) 魏文侯变法 (措施 ) .影响 前 400年前后 经济上 政治上 军事上 阶级关系上 井田制进一步瓦解。 土地私有化加深 宗法分封制破坏 诸侯纷争 新兴地主阶级队伍壮大 废除 ……。 发展 ……。 实现富国强兵。 实现统一 (内容 ) 政治 经济 军事 选贤任能,赏罚分明 强调法治,制定 《 法经 》 “尽地力 ” (农业政策 )
目的:巩固天皇新政权,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 (一)政治上:从早期的 废藩置县,取消等级身分制 ,加强中央集权,到后来确立起近代立宪政体 (二)经济上: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三)文化上:大力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四)军事上: 建立常备军,为扩张创造条件 小结:明治维新的 改革措施 三、历史作用和局限性 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 . 是亚洲近代唯一走上独立发展的国家
二、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的背景 ①豪族与中央政权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不安; ②归国留学生的推动; ③改革派发动消灭豪族的政变,建立新政权。 大化改新的措施 ①推行公地公民制度 ; ②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 ③设立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制 ; ④制定律令; ⑤神化天皇。 大化改新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