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4先师孔子2内容摘要:
胜于父子兄弟。 孔子死后 , 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 , 弟子们以对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 , 为其服丧 3年。 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 , 为孔子守坟 6年。 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 , 第一位职业教师 , 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全景 探究二:你能说出孔子有哪些重要的教育思想吗。 组图: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 《 圣人孔子 》 轰动维也纳 老外看戏学论语。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 21日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 中国与瑞典合作建立孔子学院 孔子思想对世界影响深远 儒学在日本 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早的是日本。 孔子在日本的影响不亚于在中国本土。 例如,儒家的 “ 民本 ” 思想 成为自由民权思想家走上追求民主之路的桥梁;儒家的 “ 义利之辨 ” 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道德支柱;儒家的 “ 忠孝 ”观念 为近代日本的国家和企业服务;儒家的 “ 中庸 ” 概念 用来协调日本的现代政治等等。 韩国尊儒最甚 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千百年来,韩国每年都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 韩国不仅拥有儒教学会、儒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而且在 20多所大学里还设有专门研究儒教的学科。 韩国 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的熏陶。 1960年,韩国把儒教的道德伦理列入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 亚洲金融风暴过后,韩国又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国策。 韩国挖掘儒教的精髓,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 儒学外传的一千多年来,韩国受儒学影响最深。 三教同源在越南 儒学在秦汉时期即已传入越南。 儒学发展到陈朝取得主导地位,到后黎朝形成独尊之势。 在阮朝,儒学仍然处于正统地位。 越南儒、释、道三教合一或三教融合的色彩比中国浓厚得多。 越南人称之为“三教同源”。 探究三: 思考:久远的年代是指。 欧洲为什么承认孔子的思想。 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 周游列国,直道而行 •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 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 , 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 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 孔子周游列国路线 ▲ 鲁昭公 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 ▲ 鲁昭公 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 , 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鲁定公 13年,孔子 55岁。岳麓版历史选修4先师孔子2
相关推荐
议会军与王军作战屡战屡败之时,为什么克伦威尔的“铁骑军”却能不断取得胜利。 其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克伦威尔的军队不断取得胜利的原因: 一、克伦威尔的铁骑军是由英格兰东部招募的 自耕农和城市平民 组成的,他们的作战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反对专制王权,维护自己的利益; 二、这部分人 笃信清教 ,忠于议会而仇视封建秩序; 三、训练有素,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四、克伦威尔是一个天生的领袖人物
国之手的举措是正确的, 1651年他颁布 《 航海条例 》 ,挑起英荷战争 ……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从克伦威尔的短暂统治时代开始,英国海军才作为一支组织得力的力量树立了它的威荣为他的国家在该海域的海权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族英雄 ——重拾海上霸权 •三、 “护国主”与护国政府 五十一岁时的画像 假如我年轻 10岁,我就会叫欧洲所有的国王发抖。 —— 克伦威尔 • 从 1653年到
互相交流有关唐太宗用人的故事吧。 长 孙 无 忌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 十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 秦叔宝 杜 如 晦 李 靖 程 咬 金 魏 征 三、贞观新政 1. 改革赋役制度 2. 沿袭、完善三省六部制 3. 修改法令,编
为指导,将力学与地质学相结合的知识创新专著。 本书出版近 40年来,对地质学科研究与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947年被挪威奥斯陆大学 授予哲学博士学位 1958年接受苏联科学院院士称号 一九五五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学部委员会,担任委员 1948年,李四光先生与夫人许淑彬、女儿李林、女婿邹承鲁摄于英国伯恩茂斯邹承鲁、李林婚礼时。 李四光一家三口皆为院士成为传奇佳话
台(现在河北广宗境内)病死了。 秦始皇死时仅五十岁,他在秦王位共二十五年,称皇帝十二年,总共三十七年。 命丧出游 评价秦始皇 结合材料阅读课文 材料一: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 李贽 《 藏书 》 材料二: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 (裂),掀翻一个世界。 —— 李贽 《 史纲评要 后秦记 》 材料三:昔者秦始皇帝功德瑕衅(过失),粲然(明白)在中夏(中国),其法式(法令
和平终于到来了。 ” 斯特莱斯曼称 ,公约将成为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关系史上的“ 里程碑 ”。 奥 张伯伦则誉之为 “ 战争和和平年代的分水岭 ” 和 “ 欧洲历史的转折点 ” ,他们三人先后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金。 • 请回答: • 结合所学知识 , 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材料中的言论。 •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综合认识 、 理解能力和评价历史事实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