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4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2内容摘要:

人民依法律有纳税之义务。 第十四条 人民依法律有服兵之义务。 第十五条 本章所载人民之权利,有认为增进公益,维持治安或非常紧急必要时,得依法律限制之。 第十九条 十一,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二十二条 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 第二十三条 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复议。 但参议院对于复议事件,如有到会参议员三分之二以上,仍执前议时,仍照第二十二条办理。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孙中山先生用过的印章 愈挫愈勇 1912年 2月 18日,孙中山根据辞职咨文所附条件,派专使赴北京迎袁世凯到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但是,袁世凯暗中指使他的亲信部队在北京举行 “ 兵变 ”。 顿时,北方形势紧张,参议院只得让步,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1912年 2月 18日,孙中山任命蔡元培(前左五)为专使前往北京迎接袁世凯 1912年 2月 12日,宣统帝退位。 按照南北议和的条件,孙中山于 13日辞职。 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防止其独裁,孙中山在辞职咨文中提出了定都南京、新总统到南京就职和遵守 《 临时约法 》等三项条件,要袁遵守。 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附有三项条件的辞职咨文。 这是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作的努力。 孙中山辞职咨文 1912年 3月 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二届临时大总统。 1912年 8月,孙中山应袁世凯之邀自上海北上,这是在自天津开往北京的专车上。 袁世凯任命孙中山先生为“全国铁路全权”的任命书。 1912年 9月,袁世凯授孙中山以筹划全国铁路全权。 这是孙中山视察京张铁路时,在张家口车站与欢迎者合影。 1913年 3月 22日,孙中山得知宋教仁被刺消息,既致电国民党本部及上海交通部要求查究,次日启程返国。 这是上海 《 民立报 》 发表的孙中山电文。 遇刺身亡的宋教仁 1914年 7月 8日,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时亲笔书写的誓约。 中山合海国超迈之意量与中原简毅之体质为一体,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险,不知艰难 …… 寝馈食息,必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 —— 上海 《 商报 》 中山先生的一生历史俱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 —— 鲁迅 1916年 3月 22日,袁世凯见大势已去,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4月,孙中山,宋庆龄等在日本举行“帝制取消一笑会”。 国会非常会议决定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并于 1917年 9月 1日推举孙 中山为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 图为 9月 10日孙中山就职时合影。 孙中山就任海陆军大元帅后留影 孙中山就任大元帅后发布的布告 北伐 1921年 5月 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 图为他在国会宣誓就职后与各界人士合影。 孙中山发表的就职宣言 《 建国方略 》 孙文学说 实业计划 民权初步 《 建国方略 》 孙文学说是指孙中山先生思想中建国方略之心理建设,又名 “ 知难行易学说 ”。 为什么孙中山先生要强调 “ 知难行易 ”。 最重要的就是希望国人能够力行实践,不要空说、空想。 这本书写于 1918年,1919年 5月 20日发表于上海。 内容共有八章,孙中山先生并在中举了十个事例来论证知难行易学说,期能藉由此思想的传达,勉励国人力行实践,重振人心,改造国人传统 “ 知易行难 ” 的错误心理。 孙中山手书 “ 知难行易 ”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