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政治选修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内容摘要:
设为中心,还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而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 2) 1992年 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3) 1997年 9月,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创新,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 考点释疑 2—1】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中共十四大和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以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组织各方面力量,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并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规划了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蓝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通过改革建立新体制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到 2020年底,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 2020年全国文综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的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 ,一心外资 ,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率先进行改革,影响最为广泛的是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以包产到户为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 2)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城市开始了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国企改革。 1992年,党“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新人教版政治选修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
相关推荐
邓小平南巡讲话 十四大 十四届三中全会 十五大 提出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 经济体制改革 目标具体化 指导 所有制结构 和 公有制实现形式 指出计划和市场的 关系 提出体制改革的 基本任务 本专题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建国初期取得的巨大成就。 党领导人民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进行三大改造,完成一五计划,建立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 毛泽东思想。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基本概念及内涵 :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中国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中国革命领导:无产阶级
人才强国战略;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⑤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⑥关注民生,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通过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来保增长例如完善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收入保障制度,开展送家电下乡等多项惠农政策,千方百计解决就业等;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发展”是怎样的“发展”。 答:①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08山东基本能力测试, 44) (1分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发表诗篇。 ”歌曲 《 春天的故事 》 中所指的“诗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哪一篇历史文献 ?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B.《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 C.《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D.《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 6.( 2020宁夏,
新岛 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 》 ( 1516年 ) 康帕内拉 ——《 太阳城 》 ( 1623年 ) (男女服饰一样, 6各月调换 1次住房) 第二阶段 产生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 代表人物:摩莱里 ——《 自然法典 》 (共产主义法典) 马布利 ——《 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 》 巴贝夫 ——独树一帜的平均共产主义学说 第三阶段
们深感失望的现实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企图建立一个符合 理性和正义 要求的新社会。 贡献: 一是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与罪恶,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和研究资本主义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二是在他们的社会历史观中包含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某些天才预测,为唯物史观的形成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做好了准备。 缺陷: 一是只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